APP下载

技术背景CEO对企业盈余平滑的影响研究

2022-04-27毕晓方邢晓辉王乐乐

科学决策 2022年4期
关键词:盈余动机背景

毕晓方 邢晓辉 王乐乐

1 引 言

核心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动力,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人才是第一资源”,从数量上看,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数的比重为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高于35%;从结构上看,创新性、高技能等高素质人才占比偏低(苗圩,2019[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这些都表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宏观经济的发展与微观企业的运行息息相关,技术人才在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高级工程师”雷军作为技术专家,带领小米科技走向世界五百强;京东方创始人“系统工程专家”王东升,翻开了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技术背景CEO具有高技能人才与企业决策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技术背景CEO的专业优势和前瞻性眼光使其决策偏好有别于其他背景CEO,另一方面,技术背景CEO作为企业核心管理者,基于契约或资本市场的动机会对会计信息的产出进行管理。在“强技术、重人才”的宏观背景下,技术背景CEO的决策偏好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产出,使会计信息与其战略决策相协调值得关注。

高管背景特征对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高阶梯队理论”认为高管的个人特征可以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与绩效水平,进而影响组织结果(Hambrick和Mason,1984[2])。相关背景CEO的认知基础、价值观与风险倾向为战略选择提供基础。技术背景CEO是指具有技术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背景或具有设计、生产和研发职业背景的经理,他们对企业的技术优势、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有着专业的判断。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验证了技术背景CEO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业绩(张琴,2018[3]),提高研发投入与技术效率(韩忠雪等,2014[4])。已有文献关注董事的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袁蓉丽等,2021[5]),本文认为会计信息产出作为重要的信息披露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CEO作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关键管理者,其技术背景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盈余平滑是指管理层通过对公司运营和报告流程的干预,以减少报告收益的波动(Acharya和Lambrecht,2015[6]),盈余平滑的内涵和特征与学术和实务中探讨的一般盈余管理概念存在区别。Khurana等(2018)[7]指出盈余管理是由特定事项引发的短期策略行为,管理者更关注企业某一特定的业绩目标,而盈余平滑作为公司财务的长期战略规划,与盈余管理行为在驱动因素和影响范围方面具有差异。企业盈余平滑的研究在近几年逐渐受到关注,研究主要围绕盈余平滑的“信息主义动机”与“机会主义动机”两个视角展开。“信息主义动机”认为盈余平滑是为了向外界传递有关公司未来业绩和公司风险的私人信息(Tucker和Zarowin,2006[8]),使得外部人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收益(Hope和Thomas,2013[9]),进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价值。“机会主义动机”认为盈余平滑是内部人用来掩盖管理者转移公司资源的自利行为和混淆其私人控制利益的工具(Leuz等,2003[10])。盈余平滑的方式以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为基础,包括应计盈余平滑和真实盈余平滑,前者利用应计项目或改变会计方法和估计等会计调整实现,而后者则通过真实经济活动的调整实现(Khurana等,2018[7])。盈余平滑作为企业的长期财务策略,要求管理者具有远见,既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以及可能面临的情况,又预测这些情况可能对报告产生的影响(DeFond 和Park,1997[11])。技术背景CEO具有高技能人才与代理人的双重身份,对实施创新战略具有偏好,有动机和能力通过管理盈余的方式向外部传递与创新有关的私有信息。企业的创新投资面临较大的风险,可能造成未来盈余的较大波动(Kothari等,2002[12])。那么,技术背景CEO能否利用其专业优势平滑公司盈余?在这一过程中,盈余平滑的动机是为了传递更多的私人信息,还是由于代理冲突而谋取私利?技术背景CEO更倾向于何种平滑方式?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加深对技术背景CEO在创造和报告盈余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经济后果的理解。

鉴于此,本文对技术背景CEO与盈余平滑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技术背景CEO能够显著提高盈余平滑程度,其进行盈余平滑的动机为信息主义属性,在方式选择上更倾向于真实盈余平滑。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删除特殊行业以及增加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测试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① 随着创新活动的增多,技术背景CEO通过盈余平滑传递信息的动机增强;② CEO能力能够增强其技术背景对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的正向影响;③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技术背景CEO促进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的程度越强。④ 在投资者期望较低的企业中,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和信息主义盈余平滑的提升作用显著;除此之外,本文还对技术背景CEO进行盈余平滑的经济后果展开了研究,在技术背景CEO的样本组中,盈余平滑与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均可提升企业股票未来超额收益。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为:第一,以往关于CEO个人特征的研究主要关注CEO金融背景(谭小芳和王晗堃,2019[13])、经历(于连超等,2019[14])、性别(Krishnan和Parsons,2008[15])等,本文关注CEO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背景CEO经济后果的文献主要关注对研发投入(张琴,2018[3])与技术效率(韩忠雪等,2014[4])等的影响,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考察了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的影响,丰富了高阶梯队理论的研究文献,拓展了关于技术背景CEO影响企业决策的研究领域。第二,国内关于盈余平滑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包括股利政策(Liu和Espahbodi,2014[16])、管理者能力(Demerjian等,2020[17])和股权特征(Shuto和Iwasaki,2014[18]),本文丰富了盈余平滑的相关研究文献。第三,现有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大多基于代理理论和机会主义动机展开,基于信息主义动机的研究较少。本文经研究发现CEO在技术背景的影响下,企业盈余平滑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可以有效传递信息并提升企业未来价值。鉴于该情境下盈余平滑的可取性,有利于治理层在缔约以及管理层考核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盈余平滑的动机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后果。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技术背景CEO与盈余平滑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管理者的特征会影响其认知偏好、价值观以及风险感知,进而反映在企业战略选择与结果中(Hambrick和Mason,1984[2])。生物学的烙印理论指出,焦点主体在“敏感”期内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印记”会对其产生持续性的影响(Marquis和Tilcsik,2013[19])。因此,CEO通过较长时间的个人学习以及工作经历所获得的技术背景烙印会进一步影响其做出战略决策。企业所实施的战略也是影响盈余质量的重要因素(Dichev等,2013[20])。管理者通常会人为干预盈余信息的产出,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潜在价值的判断(Healy和Wahlen,1999[21])。盈余平滑是有效的盈余管理方式,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公司运营和报告流程进行干预,以减少报告收益的波动(Acharya和Lambrecht,2015[6])。

技术背景CEO擅长专业技术、熟知创新流程并且具备敏锐的风险感知能力,会最大效用化地使用研发资金并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张琴,2018[3])。随着企业创新战略的逐步实施,研发支出的不断增多,在为企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增加了盈余波动的风险。盈余信息的波动会降低外部人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持续性判断的准确性。平稳的收益让外部人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收益(Hope和Thomas,2013[9]),减少股票和信贷市场的信息不确定性(Graham等,2005[22]),降低企业借款和融资成本(Jung等,2013[23])。因此,具有技术背景的CEO有动机通过提高盈余平滑的水平,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为创新活动提供持续性融资。

盈余平滑作为长期财务策略,要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能力和远见,既要预测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情况,又要预测这些情况可能对报告产生的影响,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报告收益(DeFond和Park,1997[11])。已有研究表明,高能力管理者凭借其信心以及技术专长能够对未来做出更好的估计和判断,更有效地以较低成本执行选定的财务策略,从而提高盈余平滑为企业带来的净收益(Demerjian等,2020[17])。技术背景CEO具有卓越的技术专家效应、前瞻性的创新眼光以及先进的发展理念,表现为对企业发展的远见卓识以及长远的决策视野,有能力对创新项目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盈利能力进行更好的预测。因此,技术背景CEO具备实施盈余平滑所需要以及高能力管理者所具备的特定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盈余平滑的程度。鉴于此,提出假设1:

H1:技术背景CEO对企业盈余平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 技术背景CEO与盈余平滑的动机

盈余平滑是管理者通过管理收益降低报告盈余波动性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盈余管理方式(Dechow等,2010[24];Goel和Thakor,2003[25])。现实中,管理层实施盈余平滑的动机呈现两面性。一方面,经理可能通过提供更具有代表性的收益数据,向外界传递关于企业未来收益的私人信息,以传达他们对企业未来前景以及风险状况的看法,那么盈余平滑就可以提高收益信息含量,即为信息主义属性动机(Tucker和Zarowin,2006[8])。另一方面,管理层也可能通过盈余平滑扭曲报告收益和潜在的经济收益之间的联系,隐藏自身坏行为,避免外界审查,以谋取个人利益,即为机会主义动机(Leuz等,2003[10];Healy和Wahlen,1999[21])。技术背景CEO通过对企业发展前景和私人租金之间的权衡,进而影响其进行盈余平滑的动机。

首先,盈余平滑的信息主义属性,通常与经理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并提高企业价值的动机相关(Tucker和Zarowin,2006[8];Di和Marciukaityte,2015[26])。技术背景CEO具有专业性的认知基础,对企业技术发展方向和规划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他们往往倾向于增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以及技术人员比例,表现为对创新战略的决策偏好(韩忠雪等,2014[4])。创新活动具有过程复杂性、产出不确定性以及收益弱排他性的特征,使得其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限制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能力(Hall,2010[27])。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盈余平滑通常作为信息信号传递企业未来的收益信息(Hope和Thomas,2013[9]),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平稳的收益一方面可以使未来收益更容易预测(Dechow等,2010[24]),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感知(Graham等,2005[22])。另一方面,债权人与信用评级机构将平稳收益视为较低贷款违约风险和业务稳定的信号,盈余平滑与较低的债务成本和改善并保持信用评级相关(Jung等,2013[23];Li和Richie,2016[28])。同时,盈余平滑也增加了当期和未来股票价格与收益之间的相关性(Tucker和Zarowin,2006[8])。因此,利用平滑的盈余传递企业长期发展的积极信号,以降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

其次,技术背景CEO对企业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以及所处行业的水平有着准确的定位,可以较准确地对未来的盈利轨迹进行预测。CEO拥有公司未来收益的私人信息,但是出于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不会直接向外部披露企业业务发展的具体信息,而通过报告综合性的盈余信息传达私有信息,可以最大化企业价值(Sankar和Subramanyam,2001[29])。因此,技术背景CEO有更多的能力和动机进行信息主义属性的盈余平滑。

此外,技术背景CEO具有前瞻性的创新眼光和长期的决策视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机会主义行为,较少地进行机会主义属性的盈余平滑。

综上,技术背景CEO为了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最大化企业价值,更能提高盈余平滑所发挥的信息信号作用。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相比于机会主义属性的盈余平滑,具有技术背景的CEO更能促进信息主义属性的盈余平滑。

2.3 技术背景CEO与盈余平滑的方式

基于前文的分析,技术背景CEO有能力并且有动机进行盈余平滑。盈余平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应计盈余平滑,即管理者利用应计项目或改变会计方法和估计以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从而降低企业的盈余波动(Tucker和Zarowin,2006[8];Huang等,2008[30])。另一种为真实盈余平滑,即管理者通过真实活动如改变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时间和结构来减少收益的波动(Acharya和 Lambrecht,2015[6])。

第一,从CEO对收益管理的动机来看,技术背景CEO具有开展创新活动的决策偏好,而创新活动投资回报期长,风险性高,会造成盈余与外部盈余预期的波动,技术背景CEO更有动机平滑收益以管理外部投资者的期望。应计盈余平滑通过变更会计估计与方法,只是改变了现金流的时间分布状况(Asdrubali和Kim,2007[31])。真实盈余平滑不仅可以对企业的潜在现金流产生实质的影响,而且也可以用来主动管理投资者的预期并限制他们的干预(Acharya和Lambrecht,2015[6]),是最优的平衡行为(Lambert,1984[32])。真实盈余平滑所产生的效应不仅影响本期的盈余状况,还影响外界对当前和未来收入的预期(Acharya和Lambrecht,2015[6])。在多期动态博弈的过程中,外部人根据可观察到的收入成分变化,不断修正先验信息并形成新的预期,CEO会根据市场反应对企业的盈余信息进行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管理者决策具有主动性与前瞻性,能够较好地预测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平衡过去行为、当前结果以及未来预期三者的关系。技术背景CEO由于对所在行业的产品技术更加熟悉,具备较好的决策前瞻性和预测能力,其长期创新活动的决策偏好也与真实盈余平滑的契合度更高。因此,CEO会通过真实活动安排进行盈余平滑,主动管理外部期望,降低外界对企业经济效益和风险差异的感知。

第二,从盈余平滑不同方式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后果来看,真实盈余平滑改变了企业的真实活动和基础现金流,应计盈余平滑削弱了收入与现金流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收入与成本的跨期转移影响企业收入的外在表现,在不改变基础现金流的情况下对外报告盈余。虽然现金流部分和应计部分均影响盈余,但从盈余质量来看,与后者相比,前者提高了企业经营基本面和收益质量中的信息内容(Huang等,2008[30];Sloan,1996[33])。已有研究表明,真实盈余平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企业价值随着真实盈余平滑手段中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而增加,但随着应计盈余平滑水平的使用而降低(Huang等,2008[30])。具有技术背景的CEO,一方面在其“烙印”特征下可以更合理地理解企业创新活动以及预测盈利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收益管理手段向外界传达企业未来收益和风险的真实信息。真实盈余平滑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与技术背景CEO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第三,从两种方式实施的相对成本来看,真实盈余平滑的成本较低。随着市场监管力量逐步增强,会计准则可操作的范围变小。操纵应计项目易被监管部门识别并且受到会计灵活性的影响(Zang,2012[34]),而真实活动的安排具有隐蔽性与灵活性(Cohen等,2008[35]),可以降低管理者的“惩罚”成本。考虑到预期的收益水平,当一种收益管理工具的自由裁量权受到限制时,CEO将会更多地利用另一种工具,两种盈余平滑方式在实现过程中具有时间差,CEO也往往会根据操纵真实活动的结果调整应计项目的使用,两者具有替代关系(Zang,2012[34])。除此之外,操纵应计项目会导致更高的资本成本(Aboody等,2005[36]),不利于技术背景CEO较高融资需求的实现。因此,技术背景CEO通过对两种方式相对成本的权衡,会较多地使用真实盈余平滑而较少地使用应计盈余平滑。

综上,技术背景的CEO受到决策偏好的影响,对两种盈余平滑方式的经济后果与成本进行考量后,会较多地使用真实活动进行平滑。

H3:基于盈余平滑的方式,相比于应计盈余平滑,具有技术背景的CEO对真实盈余平滑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以下步骤对样本进行处理:(1)剔除被ST、PT、*ST 等特别处理的样本;(2)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样本;(3)剔除主要变量为缺失值的样本。最终保留了18228个公司-年度观测值。为了减弱极端值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在上下1%分位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制造业按照2001年证监会行业代码分为10类二级行业,其他行业均控制到一级行业。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除经规模调整后的股票非正常报酬率来自CCER数据库之外,其他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

3.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1)技术背景CEO(Tech)

借鉴胡元木等(2016)[37]文献中对于技术背景的定义:①简历中明确显示该高管具有技术类相关职称(例如工程师、注册二级建造师等)以及毕业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如机械类、自动化类等);②职业背景中具有设计、生产、研发等相关工作经历的;③该高管为技术类方面的高级管理者或者在相关技术行业协会担任领导。符合上述标准之一即认定为CEO具有技术背景,Tech赋值为1,否则为0。

(2) 盈余平滑(ES)

借鉴Lang 等(2006)[38]、Bouwman(2014)[39]的研究,盈余平滑的衡量是在盈余波动性(∆NI/TA)指标的基础之上计算而来的,其中∆NI为净利润的变动值,TA为年末总资产。首先,将盈余波动性(∆NI/TA)与影响盈余的六个变量进行行业-年度回归,其中包括资产负债率、销售增长率、债券发行变动率、股权变动率、资产周转率和规模。其次,将回归中的残差滚动5年窗口期求出方差作为盈余平滑指标的衡量。最后,为保持量纲的一致,将该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企业盈余平滑水平越高,滚动残差求出的方差越小,乘以-1之后,ES越高,盈余平滑水平越高。

(3)盈余平滑属性

借鉴Lang 等(2012)[40]的方法,将盈余平滑总效应ES分解成有效信息盈余平滑(INFO)和机会主义盈余平滑(OPPO),分解模型如下:

Lang 等(2012)[40]认为,如果盈余平滑能够被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预测,则该部分就是有效信息盈余平滑,否则就是机会主义盈余平滑。因此,使用式(1)中ES的预测值来衡量有效信息盈余平滑(INFO),使用残差εi,t来衡量机会主义盈余平滑(OPPO)。式(2)中的角标i和t分别代表公司和年份;ES是盈余平滑衡量指标;LNTA是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EV是公司的财务杠杆;BM 是账面市值比;STDSALES是公司过去5年销售收入的标准差;LOSS是公司过去5年经历亏损年份的比例;OPCYCLE 衡量公司的经营周期;SG 为销售收入增长率;OPLEV为资本密集率;AVCFO 等于过去5年的平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除以总资产,估计的过程中控制了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

(4)真实盈余平滑(ES_REAL)

首先,借鉴Roychowdhury(2006)[41]的模型,计算出异常酌量费用(AB_EXP)、异常生产成本(AB_PROD)和异常经营现金流量(AB_CFO)。

接着,借鉴Khurana等(2018)[7]的研究方法,将利润中归因于可自由支配费用调整的部分(nAB_EXP)定义为异常酌量性费用(AB_EXP)的负一倍,该值越大则意味着通过酌量性费用调整盈余的程度越高;将利润中归因于生产成本调整的部分(AB_PROD)定义为异常生产成本(AB_PROD),该值越大则意味着通过生产成本调节盈余的程度越高;将利润归因于经营现金流量的部分(nAB_CFO)定义为异常现金流量(AB_CFO)的负一倍,该值越大则意味着通过经营现金流量调整盈余的程度越高。

其次,根据以下公式分别计算出基于三种盈余管理手段所形成的各项盈余管理前的收益,得出三个变量分别为Pre-exp、Pre-prod和Pre-cfo

最后,滚动5年窗口期分别计算归因于各调整事项与各项盈余管理前收益的相关性。为了更容易解释,将相关系数乘以负一,相关系数越高则意味着更多的使用真实盈余平滑。

为了得到真实盈余平滑的总效应,并减轻每个个体代理变量的测量误差,将三个指数相加得出总的真实盈余平滑,即ES_REAL=ES_DEXP+ES_PROD+ES_CFO。ES_REAL值越大,代表真实盈余平滑水平越高。

(5)应计盈余平滑(ES_ACC)

衡量盈余平滑的指标(ES_ACC)为滚动五年窗口期所计算的应计项目变化与经营现金流量变化的相关性(Land和Lang,2002[42])。ES_ACC的值越低,盈余平滑水平越高。

其中,ACC为总的应计会计项目,CA为流动资产,CASH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CL为流动负债,CLD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DEP为折旧和摊销成本。

(6)控制变量

参考已有关于高管特征对财务政策影响的文献(Demerjian等,2020[17];胡元木等,2016[37]),在回归模型中控制以下影响盈余平滑的其他因素,包括公司基本财务特征变量:资产负债率(LEV)、经营业绩(ROE)、托宾Q(TobinQ)、企业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账面市值比(MB)、董事会规模(Board)、企业性质(SO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er_1)、独立董事比例(INDE)、可持续增长率(SGR)、CEO持股比例(Share)和会计师事务所(Big4)。

表1 变量定义与说明

(7)基本模型

经过F检验、LM检验和稳健Hausman检验之后,样本中的数据存在个体效应,且与其他解释变量相关,故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考虑到存在不随个体而变但随时间而变的遗漏变量问题,因此,为了反映时间特征以及同一家企业在样本期内技术背景CEO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参考Demerjian等(2020)[17],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wo-way FE)对上文提出的假设依次进行检验,其中λt和μi分别表示时间和个体固定效应: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1)技术背景CEO的均值为0.41,说明样本中技术背景CEO占比约为41%。(2)盈余平滑的均值-0.012,中位数为-0.002,中位数与最大值的相差较少,表明样本中一半的企业进行了更多的盈余平滑。信息主义属性的均值为-0.13,中位数为-0.12,机会主义属性的均值为-0.21,中位数为-0.2,两种属性的均值与中位数相差均较小。真实盈余平滑指标均值为2.4,中位数为2.7,且与最大值相差较少,应计盈余平滑指标的均值为-0.21,中位数为-0.29,且与最小值相差较少,表明样本中一半企业进行了较高程度的真实和应计盈余平滑。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4.2 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的影响

表3列(1)为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影响的回归结果,盈余平滑指标的值越大,表明企业盈余平滑的程度越高。因此,根据假设1,预计β1显著大于0。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02,T值为3.695,在1%的水平上显著大于0。回归结果表明技术背景CEO能够提高企业盈余平滑水平。假设1得到验证。

表3 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及其属性和方式的影响

4.3 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动机的影响

表3列(2)和列(3)为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属性的影响,列(2)为技术背景CEO对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的影响,根据假设2,预计β1显著大于0。列(2)中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02,T值为3.54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异于0。列(3)中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01,T值为1.537,并不显著异于0。表明技术背景CEO更能促进信息主义属性的盈余平滑,假设2得到验证。

4.4 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方式的影响

表3列(4)和列(5)为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方式的影响,列(4)为技术背景CEO对真实盈余平滑的影响,预计β1显著大于0,列(4)中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26,T值为1.999,在5%的水平上显著异于0。列(5)为技术背景CEO对应计盈余平滑的影响,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09,T值为0.872,并不显著异于0。结果表明技术背景CEO在盈余平滑的方式选择上更倾向于真实盈余平滑,假设3得到验证。

5 稳健性检验

5.1 倾向得分匹配

为了缓解由于选择性偏差导致的内生性以及传统混合匹配过程中出现的“时间错配”问题,本文使用逐年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重新检验技术背景CEO与盈余平滑之间的关系。首先使用Logit模型对匹配变量滚动多次逐步回归,参与筛选的变量为本文回归模型中所有的控制变量以及CEO个人特征(年龄、任期、性别、学历和国籍),结果表明规模、资产负债率、董事会规模、账面市值比、成长性、企业性质、年龄、性别以及学历均对企业是否拥有技术背景CEO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后文将这9个变量作为匹配变量。接着,根据每年的数据进行1:3有放回地最近邻匹配,匹配后的样本量为6379。图1和图2分别为两组样本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分布图,匹配后控制组和处理组分布形态的重合度更高,表明匹配效果理想,共同支撑假设得以满足。表4检验结果表明,匹配后的标准偏差绝对值均在20%以内,且组间均值差异不显著,则匹配满足了平衡性假设。使用匹配后的样本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5列(1)。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0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前文的结果是稳健的。

表4 PSM 样本协变量均衡检验

续表

表5 稳健性检验

图1 共同支撑(匹配前)

图2 共同支撑(匹配后)

5.2 删除特殊行业的影响

Hambrick 和Mason(1984)[2]在研究中指出,一家公司中出现特定背景的高管并不是一个随机的过程,行业环境也影响高层经理的类型。通过对各个行业中技术背景CEO占比分析(表 6),发现在B(采矿业)、C4(石油、化学、塑料、塑胶)、C6(金属、非金属)、C7(机械、设备、仪表)、E(建筑业)和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样本中,技术背景CEO所占的比例均高于50%。因此,为了缓解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所产生的影响与行业选择的相关性,将这些技术背景CEO比例较高的样本剔除。表5列(2)的结果表明,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在考虑了特殊行业的影响后,技术背景CEO与盈余平滑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依然存在,说明前文结论是稳健的。

表6 技术背景CEO占比分析

5.3 加入具有CEO其他个人特征的控制变量

CEO的其他背景特征也会影响企业的盈余信息质量。已有研究表明,CEO 的海外经历、财务金融背景和学历均对企业盈余质量具有影响。参考袁蓉丽等(2021)[5]的做法,在模型(1)中增加了CEO是否具有海外经历(oversea)、是否具有财务金融背景(Fin)、学历(Aca)作为控制变量后进行重新回归。表5列(3)回归结果显示,在考虑了CEO的其他个人特征后,技术背景CEO的回归系数为0.002,在5%的水平上显著,即技术背景CEO促进盈余平滑的关系依然存在,说明前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6 进一步分析

6.1 机制研究

(1)创新活动的调节作用

根据假设1与假设2的理论分析,技术背景CEO具有对创新战略的决策偏好,而创新具有长期性与不确定性,需要企业持续资金的支撑。因此,在创新战略的影响下,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的影响以及通过盈余平滑传递信息的动机将会增强。

采用本期研发支出与上一期资产的比值(RD)作为创新活动的衡量指标。表7列(1)和列(2)的交乘项系数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表明随着创新活动的增多,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的影响以及通过盈余平滑传递信息的动机增强。

表7 机制研究检验

(2)CEO能力的调节作用

根据假设1的理论分析,当CEO能力较高时,能更有效地执行选定的财务策略,提高企业的盈余平滑程度。Malmendier和Tate(2005)[43]在研究中指出,能力较高的经理人通常会获得更高的报酬。因此,采用CEO的薪酬作为衡量其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CEO薪酬除以行业年度中值(罗宏等,2016[44]),该比值越大表明CEO的能力越强。表7列(5)中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02,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技术背景CEO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其对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的正向影响。

(3)信息不对称程度的调节作用

根据假设2的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CEO有基于盈余平滑的信息主义属性的动机向外界传递私人信息,进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参考Llorente等(2002)[45],将分析师关注度作为衡量信息不对称的指标,分析师关注度越高,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小。表7列(7)表明,分析师关注度越高,即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小,技术背景CEO以信息主义属性进行盈余平滑动机越弱,对机会主义属性动机的影响不显著。

(4)投资者期望的影响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技术背景CEO具有开展创新活动的决策偏好,创新活动的异质性加剧了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投资者的盈余预期与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偏时,技术背景CEO有动机根据市场反应,释放更多的私有信息,管理并修正外部期望。参考Riedl等(2020)[46]的研究,使用投资者对未来盈余的预期来衡量投资者期望,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OAi,t(ROAi,t+1)为t(t+1)季度的总资产收益率,BHARi,t+1(buy-hold abnormal return)为i企业t季度盈余公布日期后的两个交易日到t+1季度盈余公布日后一个交易日期间的经规模调整后的加权平均非正常报酬率。α*1为投资者对企业预期盈余持续性的系数,α1为企业真实盈余持续性的系数。本文使用α*1-α1表示反映投资者期望(expect)的代理变量,若α*1-α1>0表明投资者高估未来盈余持续性,α*1-α1<0则表明投资者低估未来盈余持续性。表8列示了在投资者对未来盈余预期(expect)不同的样本组中,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及其属性的影响。其中,列(1)、(3)和(5)为在投资者高估未来盈余的样本组中,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与其相关属性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列(2)、(4)和(6)为在投资者低估未来盈余的样本组中,技术背景CEO促进了盈余平滑,并且显著提高了信息主义盈余平滑。回归结果表明当投资者低估企业盈余时,技术背景CEO有动机向外界传递更多的信息以修正投资者预期。

表8 投资者期望的影响

6.2 技术背景CEO进行盈余平滑的经济后果:对未来超额收益的影响

根据前文的假设提出及实证检验,技术背景CEO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平滑,进行盈余平滑的动机是为了向外界传递关于企业未来收益的私人信息,进而提高收益的信息含量。如果盈余平滑是用来传递私人信息的,则当期盈余与未来股票价格和收益之间的相关性会增强(Hope和Thomas,2013[9])。那么在拥有技术背景CEO的企业中,盈余平滑是否提高了收益的信息含量?外界是否能利用该信息并做出反应?

采用企业未来三期(t+1、t+2、t+3)不考虑分红的股票年末超额回报率均值(Mreturn)作为企业未来股票收益的指标(Mreturn),表9 列示了在技术背景CEO的样本与非技术背景CEO的样本中,盈余平滑及其属性对企业未来股票收益的影响。列(1)、(3)、(5)为在技术背景CEO的样本中,盈余平滑、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与机会主义盈余平滑对未来超额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技术背景CEO的样本组中,盈余平滑与信息主义盈余平滑均可提升企业股票未来超额收益。列(2)、(4)、(6)为在非技术背景CEO的样本中,盈余平滑、信息主义盈余平滑与机会主义盈余平滑对未来超额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技术背景CEO的样本组中,盈余平滑及其属性对企业股票未来超额收益的影响均不显著。

表9 技术背景CEO进行盈余平滑的经济后果

7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从技术背景CEO的个人特征出发,研究其对企业财务策略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考虑了技术背景CEO进行盈余平滑的动机和方式,并对其机制和经济后果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首先,技术背景CEO能够促进盈余平滑,其动机为信息主义属性,在方式选择上更倾向于真实盈余平滑。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删除样本以及增加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其次,进一步研究显示:随着企业创新活动的增多,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以及通过盈余平滑传递信息的动机增强;CEO能力能够增强其技术背景对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的正向影响;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技术背景CEO促进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的程度越强;在投资者期望较低的企业中,技术背景CEO对盈余平滑和信息主义盈余平滑的提升作用显著;最后,为了验证技术背景CEO进行盈余平滑所发挥的信息信号作用能否被市场识别,对技术背景CEO进行盈余平滑的经济后果展开研究时发现,在技术背景CEO的企业中,盈余平滑与信息主义属性盈余平滑均可提升企业股票未来的超额收益。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归结为以下几点启示:第一,管理层的薪酬契约制定往往以可观测的会计盈余为基础。治理层在缔约以及考核管理层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CEO的相关特征对企业盈余平滑策略的影响。治理层应对盈余平滑的动机进行识别,进而对盈余信息中所包含的反映管理者努力程度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缓解“契约摩擦”。第二,盈余平滑既可能传递了管理者的私有信息,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也有可能是企业管理者出于机会主义动机刻意使企业的盈余呈现出平滑的序列特点,而只有具有信息属性的盈余平滑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额回报。投资者应该结合管理层的背景特征,提高判断企业盈余平滑动机属性的专业能力,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第三,企业管理层应正确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经营环境和行业发展进行分析评判,对盈余平滑成本以及预期收益进行权衡,合理安排企业经营决策和信息披露决策,发挥盈余信息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信号作用,以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的长期价值。

猜你喜欢

盈余动机背景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