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术中伤椎骨水泥弥散容积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022-04-27陈浩张贤锋杨凡朋
陈浩,张贤锋,杨凡朋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安徽六安 237000)
骨质疏松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增加骨折风险[1]。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大多数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2-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广泛用于治疗OVCF的术式,能够快速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4]。学术界一般认为,PKP术中骨水泥的填充量对其疗效存在影响,但是单纯分析骨水泥的填充量却忽略了患者椎体大小的差异性。而骨水泥弥散容积可通过CT检查获得,且能够利用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的方法规避个体椎体大小的差异。因此,本研究计算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以此探讨不同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行单侧PKP手术治疗的65例OVCF患者,男19例,女46例;年龄61~80岁,平均(69.3±7.2)岁。所有患者以腰背痛为主,入院检查均完善X射线正侧位片、胸腰椎MRI、骨密度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纳入标准:①符合骨折疏松诊断标准[5];②胸腰椎MRI T2W1显示单椎体内高信号,确诊为新鲜骨折;③患者有腰背痛,运动时疼痛明显,静息时减轻,伴或不伴明确外伤史,有对应节段疼痛、脊柱活动受限等症状及体征,不伴神经症状;④椎体压缩率<70%。排除标准:①具有神经损伤症状;②肿瘤、结核等病理性椎体骨折;③有严重的心、肺、神经精神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④骨肿瘤、血管瘤患者;⑤对造影剂、骨水泥、麻醉剂等过敏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臂机透视定位,标记伤椎及椎弓根体表投影(“猫眼”),2%利多卡因麻醉,于定位点选取压缩程度较高的一侧外缘稍外为穿刺进针点,到达椎体后1/3处停止进针,取出针芯。置入球囊,并扩张椎体复位。调制骨水泥,待其于拉丝末期时注入,待骨水泥硬化前拔出穿刺针,缝合切口。患者术后第2天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姿势,常规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1~3d内复查。
1.3 影像学检查
①术后行伤椎薄层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参考值设定为骨组织界定阈值,形成伤椎各层面的轮廓,在每一个层面上勾勒骨水泥弥散面积,生成骨水泥模型,采用三维体积计算功能得出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容积,计算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比。②由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测出伤椎术前及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
1.4 疗效评估标准
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6]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
1.5 研究方法
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和Barthel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验证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各疗效指标的相关性。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术后3 d,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BI指数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术后的伤椎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见表2。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VAS评分、ODI指数、BI指数和椎体前缘高度均没有相关性(r=0.025,0.022,-0.133,0.164;P>0.05),见图1~4。
表1 OVCF患者PKP手术前后的各项疗效指标比较
表2 PKP手术患者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分布情况
图1 术后VAS评分
图2 术后ODI指数
图3 术后BI指数
图4 术后椎体前缘高度
图1~4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VAS评分、ODI指数、BI指数和椎体前缘高度的相关性分析散点图。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OVCF的发病率逐年增加[7]。PKP通过向伤椎中灌注骨水泥恢复伤椎稳定性及应力传导,可立即缓解疼痛,目前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8]。但并非所有患者PKP术后都能够获得理想的止痛效果,因此探讨PKP疗效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临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本研究显示,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低于术前,B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提示PKP手术的疗效较好。分析其原因,PKP能够恢复脊柱力学强度并重建其稳定性,改善椎体终板异常活动、消除椎体骨折对神经末梢的刺激疼痛,其注入的骨水泥弥散到骨折的骨小梁部位,能够固定并强化椎体,降低骨折部位承受的应力及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进而减轻疼痛[9]。并且,PKP注入的骨水泥在聚合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破坏组织内末梢神经,起到止痛作用;骨水泥单体的毒性也能够导致神经末梢坏死,减少疼痛传入[10]。PKP采用的球囊扩张技术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本研究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没有相关性。其原因可能为:不同的骨水泥量均可以起到相同的骨折端稳固作用,消除骨折块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及脊柱不稳定导致的疼痛。有研究显示,2.1 mL的骨水泥注射量即可达到明显的止痛效果,骨水泥注射量与临床疗效并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对疼痛改善效果无显著影响[11]。另外,Pearson相关性分析也显示,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椎体前缘高度没有相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手术采用俯卧位,骨水泥注入后向水平方向扩散,为椎体的垂直方向,因此较低的骨水泥量及较小的骨水泥弥散容积即可恢复椎体高度,其后继续注入的骨水泥就对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无较大影响,多为椎体水平方向的弥散。本研究结果显示,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术后ODI指数、BI指数没有相关性。王拴池等[12]的研究显示,PVP术后骨水泥弥散程度与术后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情况关联密切,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分析其原因,本研究PKP手术是在PVP基础上有所改善的术式,两者对骨水泥弥散容积的影响存在差异,导致了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另外,这两项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均偏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性。
综上所述,PKP治疗OVCF具有显著疗效,不同骨水泥弥散容积/椎体容积占比与疗效没有显著相关性,均具有较好的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及椎体结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