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征象鉴别肠道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2022-04-27高延忠王警建张军俭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征象预测值胃肠道

高延忠 王警建 张军俭巨 伟

1.西安市第九医院CT/MRI室(陕西 西安 710054)

2.西安市第九医院消化内科(陕西 西安 710054)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来自于原始间叶组织Cajal细胞,常见于胃肠道壁、腹膜后等部位[1]。由于位置较特殊常被诊断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不利于后续治疗,且该疾病具有恶性潜能,与受分化程度相关[2]。目前临床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但该方式属于有创检查,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3]。因此寻找合适有效、且无创的诊断进行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CT因其具有较高空间及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肿块及周边改变,在脑静脉血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疾病中运用较广泛[4]。但在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鉴别中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就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征象鉴别肠道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96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7.35±4.1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34±0.47)年,临床表现及体征:腹部不适50例,消化道出血28例,腹部包块18例。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因腹胀、腹痛、腹泻、黑便、排尿困难、便血等症状就诊;患者无原发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无肝肾功能严重损伤。排除标准:患者患有自身免疫缺陷;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1.2 方法患者均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前叮嘱患者禁食8h,口服温水1000mL左右。检查时口服温水500mL,增强扫描取肘正中静注50mL非离子造影剂碘克沙醇(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mL∶16g,国药准字号:H20113465),注射速率5.0mL/s,注射结束后迅速使用30mL0.9%氯化钠(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产),100mL,国药准字号:H20050026)溶液冲洗。扫描范围:膈顶至盆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s,螺距0.88,层厚6.25mm。患者均进行平扫及三期扫描,动脉期23s、门脉期60s、实质期100s。图像标准:由放射科多年医学影像学诊断经验的临床医师在不知情情况下进行评价,在意见不统一情况下商量确立最终结果。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记录病理检查结果和CT扫描结果。观察CT图像:肿瘤大小(以直径 5cm为分界标准)、病灶位置(胃、肠道、其他)、边缘(清晰、模糊或分叶)、密度(均匀、不均匀)、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或转移。记录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Kappa值。

1.4 统计学方法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记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与病理诊断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结果比较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恶性31例,CT诊断30例与其结果一致,有1个误判为良性间质瘤;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性65例,CT诊断58例与其结果一致,有7个误判为恶性间质瘤,见表1。

表1 CT与病理诊断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结果比较(例)

2.2 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CT征象比较恶性肿瘤组直径>5cm、病灶在肠道、病灶边缘模糊或分叶、密度不均匀、发生侵犯和转移占比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图1。

图1 CT图像。图1A:胃肠道良性间质瘤CT图,属于腔内型,密度均匀,病灶边缘清晰,呈均匀强化;图1B:胃肠道恶性间质瘤CT图,属于腔内型,病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影呈液化坏死。

表2 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CT征象比较[n(%)]

2.3 CT对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诊断价值CT诊断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灵敏度(96.78%)、特异度(89.23%)、阳性预测值(81.08%)、阴性预测值(98.31%)、准确率(91.67%),与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0.819)。

表3 CT对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诊断价值

3 讨 论

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可多向分化,是临床少见消化道肿瘤之一,在胃肠道中占比较低,仅0.2%左右[5]。胃肠道间质瘤在消化道各个部位均能发生,常见于胃和小肠。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常用手术病理进行,但由于过程较复杂,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结果[6]。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开辟新道路,但胸部X片前后重叠导致胃肠道间质瘤病变检出率较低,CT避免了胸部X片的弊端,可有效评估胃肠道间质瘤病变[7-8]。因此本研究采用CT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进行评估。

随着CT诊断技术不断成熟,CT因其高灵敏度、高特异度、无创等优势,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9-10]。CT检查具有较高分辨率,其扫描不受心率影响,可不服用医学受体阻滞剂,有效避免病理检查弊端,图像质量较高[11]。本研究结果表示,病理诊断胃肠道恶性间质瘤31例,CT诊断30例与其结果一致;病理诊断胃肠道良性间质瘤65例,CT诊断58例与其结果一致。提示CT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2007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表示,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病变可通过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部位等进行评估[12-13]。本研究结果表示,恶性肿瘤组直径>5cm、病灶在肠道、病灶边缘模糊或分叶、密度不均匀、发生侵犯和转移占比高于良性肿瘤组。说明胃肠道恶性间质瘤与粘膜固有基层或粘膜下肌层有关。CT扫描存在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平扫及增强扫描可直观肿瘤病灶位置、大小、边缘情况及密度等,有效评估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淋巴结与脏器转移情况等,CT增强扫描呈进行性中度明显强化[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灵敏度(96.78%)、特异度(89.23%)、阳性预测值(81.08%)、阴性预测值(98.31%)、准确率(91.67%),与病理诊断Kappa为0.819。说明CT鉴别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准确性较高,且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相关研究表示,通过胃肠道间质瘤恶变潜能分级,发现恶性肿瘤均为高危间质瘤,CT可观察到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出血灶,增强扫描强化明显;而良性肿瘤多被误诊[16-17]。本研究未进行胃肠道间质瘤恶变潜能分级,需进一步进行研究,掌握胃肠道恶性间质瘤CT征象,并指定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CT征象鉴别肠道良恶性疾病准确性较高,且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征象预测值胃肠道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季节模型在某医院月门诊量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