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美的语言,动人的篇章

2022-04-27杨得菊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单音词叠词马帮

杨得菊

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组织材料,是沟通读者与作者情感的桥梁。可以这样说,语言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阿城的小说《溜索》,之所以读之令人感奋,人物形象令人历久难忘,除了塑造的马帮汉子不畏艰险、乐观豪迈的形象感人外,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也颇具魅力。优美的语言,成就了动人的篇章。

一、通俗平淡的自然美

《溜索》的语言不虚饰,不玩弄花巧,朴实自然。描写人物以白描居多,语句大多属于口语,看似通俗平淡,却准确不俗,让人耳目一新。

例如,写瘦小汉子在溜索时,鹰在其身下十几丈处移来移去。“移来移去”写出了风力大、飞行速度慢,呈现自由滑翔的姿态。马帮汉子凌空俯瞰,视距远,实景就是这样,语言直白,不事雕琢,依实着笔。再如,“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因为峡谷两岸距离远,只能看到溜索过去的人像个“黑点”,“长音”那是对面打招呼的吆喝声,“抖”是在传递人已安全到达可以继续的信息,长期合作的马帮团队对这种交流心领神会。这样描写,通俗而准确,要言不烦。走近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对于一个马帮新手来说,面对万丈深谷和震耳的涛声,抽气腿抖是正常的反应,也衬托了环境的凶险。再看牛的反应:软下去的牛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抖起来。这是客观描述,作者没有添油加醋,大事渲染,寥寥几句勾勒,足见溜索是在玩命,但对于马帮汉子们来说,那就是“玩儿”。写牛的胆小,有力地衬托了溜索之勇。再如写“几个汉子笑着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烟是“吸”的不是“吃”的,用词看似违背常理,但给人以一种方言口语的亲切感;“扯”字活画出马帮汉子笑看胆小者的神态,多么通俗而又形象。

小说中这样的语例俯拾皆是,尊重事实,客观描述,口语化表达,更有利于刻画人物、表情达意,也更接地气,符合读者胃口。

二、言简意赅的凝练美

唐代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名家作诗写文都讲究字斟句酌,甚至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凝练,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的功用。在具体的运用中,一个字能表情达意就不用两个,一个短语能表情达意就不用长句, 绝不拖泥带水。本文体现出干净利落的凝练美。这里试谈三点。

一是单音词。汪曾祺认为,避开书面语言的双音节词,采用口语单音词,也是脱俗一法。本文尽量减少运用虚词和双音词,用单音词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如“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单音节“急”比双音节“急忙”更干净利落,节奏更紧凑。“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早”比“早已”,少用了副词“已”,“壁”,将偏正式词语“石壁”减为单音词,这样不影响意思表达,更显干净利落。再如“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旋”“扎”的双音词分别是“飞旋”“扎落”,相比之下,单音词短促有力,节奏感更强,写出了雄鹰展翅飞翔时迅猛、连贯的动作,语言更具张力,突出了力量美。

二是短句。短句结构简单,读之上口,明白晓畅。本文在人物对话和多种细节描写中都运用了简练的短句,且看人物对话:“可还歇?”“不消。”“蛇?”“是呢,蛇。”一问一答,语言干净到不能再少一个字,充满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汪曾祺认为,语言要明确生动,就要尽量把句子写短,能切分就切分。本文就是这样。我们再看瘦小汉子溜索的动作:“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这段话把溜索过程的长句切分成系列短句,用白描手法,精准的动词,强化了视觉上的快速感。再如写环境“山不高,口极狭”,可谓惜墨如金,两个主谓短语就概括清楚了地貌特征。

三是省略句。本文有意省略了主语,如“行到岸边,抽一口气”“才渐渐生疑”“心下大惑”“不由捏紧了心”,谁是行为主体,叙述者是何身份,不得而知。显然,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写的,尽管“我”在全文始终没有出现,但可以看出是初次溜索者。小说隐藏“我”,是为让读者体验文本时,将自我代入场景中,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同时也使文章更显凝练之美。

三、动词雕琢的传神美

本文写的是马帮汉子溜索,突出的是溜索过程中的人物行为,因而注重了动作描写。作者充分发挥了动词的艺术功能,所用动词精心雕琢,准确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立体感。

例如,开头写马闻怒江之声,速度变慢,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这里用动词“磕”,不用“抽”“打”,准确地写出了首领对马的爱护,也反映出首领与马已形成长期的默契,能熟练地驾驭马。再如写首领神态,面对令人惊悚的气势,他脸上冷光一闪,腮上绷出筋来,“闪”字显出阴冷的表情只是一刹那,首领在用威严暗示大家要镇定;“绷”这种表情显示出无所畏惧的果敢。写首领溜索:猛听一声呼哨,回身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飞”“跃”“拐”“弹”等动词,看似平淡,却将人物残缺的形态和溜索、下索麻利的动作刻画得很有立体感,表现出人物身手非凡、气度潇洒。

有些动词能化静为动。如“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垂”字,赋予静止的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们的胆怯作了铺垫;有的动词能化无形为有形。如“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声音是无形的,作者却写它在“旋”“落”,形象地写出了汉子们粗犷的吼声飘散的样子,很有力度,给人以视觉实感。再如,人的惨叫声漫开,撞着对面崖壁又荡回。这也是化无形为有形,写人面对险恶恐惧之极。有的动词属于词类活用。如,写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望天看峡。这里用“细”,不用“眯”,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简练而传神地写出日头照射不能睁大眼睛看天的情态。写马帮汉子溜索过江还多次使用了“小过去”的语句,“小”也是形容词活用,准确地表达出人飞速滑过怒江峡谷时人影愈来愈小的情状和视觉感受。

四、叠词运用的艺术美

叠词,是把同一个字接二连三地排列在一起、意义相等的词,叠词在本文中用得极为突出。从重叠方式看,有单音节重叠,即AA式,如“闷闷”。有双音节重叠,此形式有三种:一种ABA式,如“晃一晃”;一种AABB式,如“飘飘悠悠”; 一种ABAB式,如“一鼓一鼓”。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重叠,即ABAC式,如“移来移去”。从重叠的词类看,主要表现为形容词、动词、拟声词。叠词较之单音词,更能描形绘态,增加音韵美、节奏感,突出意蕴,强化艺术感染力。下面举例说明。

一类是寫环境的,如开头写百里之外就听到“隐隐闷雷”,后面又写“依然是闷闷的雷”,“隐隐”“闷闷”这是用声音之宏大来突出怒江环境之凶险。怒江“亮亮”而来,像“涓涓”细流,“隐隐”喧声传来,这里连用几个叠词生动地写出了高处俯瞰怒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一类是写物的,如往峡谷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这个词是平声相叠,节奏舒缓,描写出纸烟在空中渐渐飘散的情景,创设出悠远的意境。溜索过江时,写牛的屎尿尽数撒泄,“纷纷扬扬”,这个叠词描写了屎尿飘洒的状况,表现了牛们的胆战心惊,突出了险恶的环境。

一类是写牛的,要溜索过江了,牛们卧地不起,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哀哀”强调了牛的恐惧感,“慢慢”写眼睛无力,已被骇人的气势吓得魂飞魄散。溜索结束,牛们上了驮,“急急”地要离开这里,叠词更有急促之意,说明虽然已经安全过江,但仍惊魂未定,从侧面衬托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凶险,突出马帮汉子们的溜索之勇。

一类是写人的,听闻隐隐的闷雷,首领回答“我”的问话,也只懒懒说是怒江,“懒懒”的态度,看似漫不经心,却显出成竹在胸的镇定。面对凶险的怒江,“我”吓得心颤惨叫,而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两个叠词写出临危不惧的首领风度。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这个叠词写他们英勇无惧的乐观态度。而“我”溜索时是“战战兢兢”,叠词强调了“我”的胆小,衬托了首领和马帮汉子们的溜索之勇。

当然,本文的艺术美不只这些,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究。指导学生解读文章语言,能进一步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能提高他们写作活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使他们能够利用优美的语言写出动人的篇章。

猜你喜欢

单音词叠词马帮
踏寻马帮的足迹——云南香格里拉空心树古道考察记
马帮“驮起”脱贫路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单音词的教学
“的”字叠词招聘会
汉语同素逆序构词现象分析
让叠词走进句子
《孟子》中单音反义形容词的语义场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