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经典《长恨歌》的文本演变

2022-04-27温艳玲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长恨歌影响因素

温艳玲

内容摘要:白居易的代表之作《长恨歌》自问世以来,衍生了一世系的经典文本,可视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学经典嬗变的案例,值得深入分析。考察文本演变的诱因,不难发现文学文本的经典性、文学体裁的嬗变和文学接受心理的转变,内在地决定了经典之作演变与历史传播。另外,新经典的诞生总离不开本民族文学传统的滋养。

关键词:《长恨歌》 历时传播 影响因素

假如留心中国文学史上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它传播的深远和广泛。《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是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时为了记玄宗贵妃事而作,诗题正是取自诗的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到了元朝,白朴在《长恨歌》的基础上作有杂剧《梧桐雨》(全称《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再到洪昇又以前面的文学文本为基础,谱写清代著名的戏曲《长生殿》。本文则以白居易的这篇《长恨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探寻其在历史发展中文本嬗变的路径和规律,研究影响文学文本演变和历时传播的因素,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铸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长恨歌》能够广泛地流传,不断改写的原因很杂,大致可以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说的相关文学理论,从文本的内容,文本的形式和读者的接受心理来加以分析。

一.文本的经典性

《长恨歌》主要讲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两人的身份决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故事具有传奇性和话题性。《长恨歌》不同于一般的讲述才子佳人爱恨情仇的闺阁读本,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身份特殊和时代的沧桑巨变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的爱情故事能够引人唏嘘的重要因素。首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的昌盛朝代之一,众人莫不追忆盛唐“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而“安史之乱”却是这个盛世急转直下的重要转折点,那么此时人们的目光就会聚焦到荒淫误国的唐玄宗身上,而作为“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也被认为是祸国误政的祸水,尤其是两人的结合是跨越伦理禁忌的结果,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自然而然地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所以无论是史书还是以资消遣的读本,都会对这段故事加以描写叙述和评论。其次,李杨的爱情故事也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它拥有普通男女爱情故事的情感性和真实性,取消了由帝王皇室的威严所带来的遥不可及的隔阂感,使人觉得仿佛是身边发生的普通情侣之间爱情故事,拉近了读者与故事文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它由真实的历史故事衍生而来,打破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大团圆模式化的结局。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所以无论是正史野史,还是小说评点,它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也由此成为滋养文学的沃土。比如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悼念贵妃,听见雨淋銮铃作《雨霖铃曲》,后来“雨霖铃”逐渐演变成为词牌,被称“雨淋铃”或者“雨淋铃慢”。该词牌始见于柳永的《乐章集》,最为著名的也是他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都有赖于李杨爱情故事经典性带来的张力所赋予文本的深刻的文学内涵。

《长恨歌》作为文学原典,其体裁也具有极大的典型性。所谓典型体裁,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尽管他忽略了文学的继承性和特定时间范围内文学的多样性,但是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最经典的文学体式,这是无可訾议的。譬如,春秋战国以来,《诗经》和《楚辞》引领了诗歌的不同创作方向。汉代的乐府诗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与风格;而屈原的《离骚》可视为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宋玉、景差、唐勒则续接了庄骚之余韵。西汉以散体大赋最为典型,贾谊、司马相如、枚乘笔力雄健,其作品天马行空,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魏晋六代追求骈丽的文风,骈赋骈文名家辈出,争奇斗艳,崇尚繁缛之美,让人觉得有些许小气;唐代以诗称雄文坛,名家辈出,群星璀璨,震古烁今;宋又以词蜚声古今,豪放词与婉约词分流并进,苏、辛与柳永、姜夔各擅其胜;元朝以杂剧为标识,明清则以戏曲闻名,“关王马白”、洪昇孔尚任各自骋意。对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它的文学表现形式是诗——唐代传播最为流行、发展最为成熟、表情达意最为丰富的文学体式,不仅有李白、杜甫、王维和孟浩然这样伟大的诗人,而且据记载《全唐诗》共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后世又陆续有《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增补了不少《全唐诗》未曾收入的唐诗,唐诗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更为特别的是,《长恨歌》的文学体裁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带有“歌”字意味着它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可以合乐而歌,这种典型的体裁就赋予《长恨歌》的文学文本充分的经典性。

二.文本体裁的嬗变

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以降,新经典的产生无不伴随着新的经典文体的创制。大体上《长恨歌》新的文学文本描述的故事内容并没有大的改动,多半选择在正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野史的材料,让文本的主题发生或大或小的偏移。譬如在描写李杨二人的爱情历程之外兼顾国家兴亡的历史反思,抒发人生如梦的感叹。文本的主题嬗变与文体演变相辅相成。

汉末和魏晋时,文人五言诗、古乐府逐渐发展起来,此后五言到了隋唐演变成了更为成熟的律诗,古乐府则在战乱割据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演变出歌行体这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代表作为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文学特性在鲍照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律诗的影响下得以定型。歌行体以七言为主,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因为其肇端于古乐府,保留了可以和乐而歌的性质,所以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同时,唐代各种异域胡乐成为宫廷燕乐的一部分,此时的诗歌又与音乐互通,所以白居易的这首《长恨歌》就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性,适宜广泛传播,清代文学家赵翼《瓯北诗话》评价其:“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另一方面,由于歌行体是从汉末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也就使歌行体这种文学形式先天性地带有慷慨悲凉、梗概多气的基调。而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期与此前的汉末魏晋十分相似,同样地刚刚经历大的叛乱、同样地处于一个盛世王朝苟延残喘的历史阶段,歌行体那种低回悲歌、志多气长的艺术特色就完美地契合了那个时代文学表达的需要,作家們纷纷借此来表现战乱带来的国家破裂、社会断层的撕裂感,以及后时代的人的追思与迷惘。

到了元代,元杂剧兴起。杂剧由古代的“参军戏”发展而来,是一门注重动作、音乐和说唱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宋朝,当时的艺术家们继承了古代戏曲形式的表演成就,又吸纳了民间歌舞戏的技艺,形成了宋杂剧。宋金对峙以后,宋杂剧传人金统治的地区成为金院本。金院本和宋杂剧统称为宋金杂剧。元朝统一以后,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并且由于异族统治者的喜好,杂剧这种面向更大受众的文学形式得到大力提倡和发展,戏剧艺术家们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融合宋金以来的歌舞、说唱等艺术,将唐传奇的叙事技巧、俗讲的演唱艺术和诸宫调的音乐性融为一体,把杂剧推向成熟,《送宋氏序》有:“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元代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说到当时已出现把“大元乐府”和唐诗、宋词共称的说法,都充分说明元杂剧的多样性、通俗性和经典性。但是,白朴《梧桐雨》的经典性不仅仅体现在杂剧的文学体裁上,白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长恨歌》新的文学内涵。元代是异族统治时期,“九儒十丐”的社会生态是蒙在所有读书人心头的阴翳。而白朴的先祖是降宋的金人,后来南宋又被蒙古人所灭,剧烈的社会动荡更是笼罩在他头上挥之不去的乌云,这体现在杂剧《梧桐雨》中就是个人在时代面前强烈的无奈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何况是平凡的庶民和遭受打压的士子。元杂剧这种经典的体裁、较为开放的时代背景和白朴个人经历的结合造就了可歌可泣的《梧桐雨》,王国维《人间词话》有:“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宋杂剧发展到元代时已经逐渐丧失了活力,被元杂剧所取代,其后宋杂剧与南方戏曲结合,称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或者永嘉杂剧,打破了元杂剧的模式化结构,以高明的《琵琶记》为代表。到了明代,元杂剧式微,南戏发展演变成为明传奇,出现了汤显祖、吴璟等著名作家。而后到了清朝,戏曲的音乐形式得到丰富,出现了余姚腔、昆山腔等南戏四大声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明传奇结合音乐声腔的发展演变成为清代戏曲,最著名的就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但是两者都遭到了罢免官职的处罚,这是因为虽然同样是异族的高压统治,但是较白朴而言,洪昇所面临的是更为严苛的政治环境,赋诗言志往往会带来毁家灭族的政治后果,所以当时的文人大都转向文献学的研究,或者用新的文学形式来委婉地表达自己无法遏制的悲愤与凄凉。对于《长生殿》来说,作者既有强烈的怀念故国之感,又囿于外部压力不能直接表现,只能借事抒情,因而《长生殿》中就总是透露出一种异于他人的若隐若现、委婉含蓄的遗民心绪。它“既总结了‘逞侈心而穷人欲, 祸败随之’的历史教训, 又表达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观——李、杨本是天仙下凡的人物, 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社会中受挫后,在仙界将继续发展;由于他们“败而能悔”……表现了作者的民族意识,抒发了人民的兴亡之感。”可以看出,《长恨歌》的文学文本在历时性传播中改变了文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之外,更注入了每个时代的背景和作者本人的情怨,他将对所处时代的感悟倾注在文本内容中来传递给读者,促成一代经典。孔尚任的《长生殿》写成后,其搬演尽管有遭受“文字狱”株连之虞,可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剧而闻名,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三.文学接受心理的转变

《长恨歌》经典文本的不断创新也与不同历史时期文本接受者的文学接受心理的变化密切相关。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指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况,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人作为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自然也是社会思潮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而文学作品作为对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就不能不受到该时间段内社会风向的影响,所以文学文本就会因为接受者的原因呈现出变化性。从文学作品的商品属性来看,文本的读者对创作者也是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它决定了文学消费的方式和内容,消费者阅读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取决于文学生产者的生产意愿;但同时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形塑了文学生产者的审美标准,间接影响乃至于控制了文学生产,何况文学消费也是文学生产的实现和完成。

从《长恨歌》文学文本的历时性演变中,可以窥见不同时期的文学接受者的阅读期待塑造了《长恨歌》新经典的艺术生产。白居易的时代,虽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但是藩镇割据、社会分裂的乱象才刚刚开始,战争频频,生灵涂炭,白居易诗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那个时候人们内心凄惶的真实写照,所以人们更会对这样的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时的读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以垂于将来。但是,乱世中的人们总是心怀希望的,唐朝中后期一度有中兴之象更是给予人们极大的信心,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真情真爱的歌颂,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于战争动乱的描写往往点到即止,而极尽渲染李杨之间的纯美爱情。这样读者的接受心理不仅让白居易的这首诗歌成为当时的文学经典,同时也影响了后人对诗歌表达的主题的阐释。

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创作背景是元代,在蒙古的异族统治下,文人阶层乃至整个社会沉迷于山河易主、寄人篱下的悲痛中,这种迷惘凄离的心绪就成为《梧桐雨》的主旋律,其中“秋夜”“梧桐”“雨”这几个经典的表现凄苦的传统意向更是这种悲凉意境更是深刻在中华民族骨髓中的文学基调。另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是以游牧为特征的少数民族,其审美嗜好并未来得及完全被传统儒家文化同化,这就给作者表达对于思想自由的向往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当时的戏剧观众高度认同这种自我解剖式的抒情的艺术形式,赞赏《梧桐雨》的作者中通过音乐、动作、独白等形式来张扬戏剧主人公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进步思想主张,这种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可以说是作者对前朝作家表达遗民心理的升华与超越。

对于清朝来说,早在明朝李贽就提出“童心说”,认为当时的主流文学失却了“童心”,成为思想解放的先导,随后无论是明七子中李梦阳对民歌的推崇,还是公安派、竟陵派对“独抒性灵”的倡导,抑或是冯梦龙《三言二拍》和一系列续作的写作传播,这些都通过当时发达的印刷行业掀起思想解放、张扬个性的狂潮。到了清朝,袁枚又提出“性灵说”,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个性解放可以说是明清时期延绵不绝的文学主题,所以无怪于《长生殿》中对李、杨爱情予以纯美动人的描绘。另一方面,“虽然清朝已完全稳定了自己的统治,明亡的阵痛也已归于平静,但明清交替的历史仍不时在世人心头萦绕。《长生殿》中大力歌颂了少数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狠狠鞭挞了在敌人面前摇尾乞怜的民族敗类,同时通过郭从谨献饭、李龟年弹词等情节,表现强烈兴亡之感,这些正是当时世人的隐隐心声,只是这些心声已经退化成一种空幻与感伤而隐藏在爱情的主题之下罢了。”可以说,作者的创作是深受特定社会思潮下受众群体的影响的。

总之,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文本经典嬗变昭示了文学文本的经典性、文学体裁的嬗变和文学接受心理的转变,内在地决定了经典之作演变与历史传播,新经典的诞生总离不开本民族文学传统的滋养。

参考文献

[1]吴晟.不同文体对同一题材的表现比较——从《长恨歌》到《长生殿》[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65-70.

[2]王霞.从《长恨歌》到《长生殿》——以接受美学视角看李、杨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演绎[J].名作欣赏,2010.

[3]钟高翔,杨光宗.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文本演变与历时性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報(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

[4]杨光宗.红色经典文学文本的演变与历时性传播—以文学经典《红岩》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165-168.

[5]杨光宗,刘悠然.文学经典《牡丹亭》的文本演变与历时性传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003):58-62.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长恨歌影响因素
长恨歌——笔画设计
长恨歌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个体意识研究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