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个体意识研究

2016-12-26肖千惠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长恨歌王安忆

肖千惠

摘要:在《长恨歌》中,王安忆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40年来上海的变迁,并以庞大的空间建构、丰富的人物活动描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的心理变化。王安忆《长恨歌》中蕴含着强烈的个体意识,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王安忆;《长恨歌》;个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代表作,最初连载于《钟山》上,在1996年,出版了单行本,在2000年,获得了第五届“矛盾文学奖”,作品通过对王琦瑶一生的起起落落展示了迷茫的人生体验,揭示了作家的精神危机与身份困惑,对于当代文坛的反思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长恨歌》中个体意识的表现

《长恨歌》是上个世纪90年代王安忆所写的长篇小说。在《长恨歌》中存在着一个极具个体意识的人物—王琦瑶。她在《长恨歌》中的形象是具有模糊化和符号化特点的。《长恨歌》通过对王琦瑶的日常生活的描述以达到对宏大的历史叙事模式进行解构的目的。个体意识在和历史相互缠绕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在《长恨歌》中处处都可以看出个体意识的存在。而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已经觉醒的个体意识的描写,反映出了个人和历史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王琦瑶作为《长恨歌》中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个体意识的人物,作者是通过描写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体现她的个体意识的。小说中并没有篇目宏大的历史叙事。反而充斥在小说中的只是街头巷尾所拥有的浓厚的地域气息。这种描写也正是作者对传统写法的一次彻底的颠覆。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以王琦瑶作为中心,辐射至周围的凡夫俗子,作者忠实的实践自己的理念,他放弃了传统的叙事形式,用代表人物来反映整个世界,用环境来布置人物舞台,从各个感官与角度来出发,如实的为读者再现自然原生态,读者丝毫看不出这些景物之间的关联。《长恨歌》里叙述人并不和小说人物相对应,这就使小说人物不致承载太多理念的东西。王琦瑶等人的所思所感亦非完全对应着叙述者的心理活动。她们的意识活动没有什么重大社会内涵,却足以呈现上海小姐们历经四十年的时间冲涮而不变的意识内容。

二、王琦瑶身上个体意识的分析

虽然王琦瑶是《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但是作者并没有细致具体的描写过王琦瑶的神态以及其外貌,她的具体形象在读者的眼中始终是模糊的。在所有的读者眼中王琦瑶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海小姐,她在经历过人世间的沧桑变化之后,最后被人杀害。王琦瑶作为一个身处闺房的上海小姐,她就是典型的上海的代表。在作者的眼中王琦瑶就是整个上海的代表。作者认为上海就是一位女性的形象,所以《长恨歌》中的主人公也必须是一位女性的形象。虽然作者并没有对王琦瑶的外貌进行细致深刻的描写,没有让其形成一个确定的形象,但是王琦瑶就是一个真实的拥有生命个体,是一个可以代表整个上海的个体,是一个可以作为上海历史变迁的个体。虽然其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但是她总归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形象,所以在她的身上是没有女性意识体现的。在王琦瑶的一生中她与几个男生都曾发生过感情纠葛,但是在这众多的纠葛中,王琦瑶从来都没有站在与男性对立的一面上与他们斗争,很多时候王琦瑶都是在顺应命运。从王琦瑶与几个男人的感情纠葛中可以看出王琦瑶就是一个典型的渴望被别人保护的小女人。但是所有出现在《长恨歌》中的男人却又都是较为柔和,具有女性化气质的。而这些都无法在女权主义中女性和男权之间构成对立关系。

三、蕴含在历史叙事中的个体意识

《长恨歌》中王安忆采用的是利用人物的模糊性来达到对历史叙事进行解构的目的,这也是在《长恨歌》中最为重要的叙事方式。王琦瑶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她只是一个符号,王琦瑶也可以叫做其他的任何一个名字。王琦瑶虽然是上海典型的代表也是历史叙事中的核心部分但是她不是有着高尚品格的高大人物,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处于历史最边缘的小人物。王琦瑶看似与历史毫无关系但是其实她是与历史有着密切关系的。王琦瑶的个人意识中存在着极为浓厚的小市民的气息。作者刻意用日常生活的小事来对宏大的叙事进行解构,正是作者对个体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王琦瑶的悲剧生活就是从李主任的消失开始的,而李主任之所以会消失就是因为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李主任死于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而李主任的死则导致了王琦瑶的悲剧。王琦瑶的一生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历史是没有任何一点关系的但是实际上王琦瑶的一生都受到了历史极为深刻的影响。个体意识是不可能脱离历史而单独存在的。整个上海的历史和意识都被作者赋予在王琦瑶的身上,而这种赋予才是王琦瑶产生个体意识的根本原因。

四、结语

《长恨歌》记录了王琦瑶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上海小姐的一生。而王安忆在《长恨歌》中重点强调的是个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成长和发展,对个人和历史之间关系的探索是王安忆创作的重点。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作为一个带有符号化的人物,虽然没有具备抽象性,但是其是具有模糊性和象征性的。这种符号化人物的创作正是对传统历史叙事的一种彻底的颠覆。不仅如此,对王琦瑶个体意识的描写其实也蕴含着作者心中对现代化进程的深刻思考。社会迈入现代化是无法人为遏制的,但是最为重要的,真正最值得关注的则应该是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意识以及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吝晓敏.曲折命运中彰显女性的坚韧——透过《长恨歌》解读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J].文学界(理论版),2010(04).

[2]毛文涛.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3]刘洁.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女性主义解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4]邹剑萍.电影《长恨歌》与小说《长恨歌》的比较分析[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11).

猜你喜欢

长恨歌王安忆
中秋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长恨歌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
兰峪水,长恨歌
穿越历史时空的“道同”——论王安忆小说中的自然主义情怀
王安忆笔下的男性形象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法探究《长恨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