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种课型,助力古诗文吟诵教学

2022-04-27雷石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练习课吟诵

【摘要】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如何将吟诵的美感带进课堂,有效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呢?媒体助力,开启课趣味浓;解读得趣,迁移课指向明;扎实训练,练习课有层次;不拘一格,展示课蕴动力。四种课型助力吟诵教学有效开展。

【关键词】吟诵  开启课  迁移课  练习课  展示课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十四五”语言文字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古诗文吟诵实践推广研究”(课题编号:NDYW2021-4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022-04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式,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诗词文赋大都是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三分诗,七分读”,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古诗文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帮助学生更直观地链接诗词文赋的精神内核,更深刻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

那么,如何将吟诵的美感带进课堂,有效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呢?

一、媒体助力,开启课趣味浓

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吟诵调显得陌生。万事开头难,上好吟诵教学的第一节开启课非常重要。

1.激趣为先

拉近学生和吟诵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是开启课的重要功能。以一年级吟诵开启课为例。课始,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中国首部吟诵传承人微电影《大音希声》片段。吟诵调贯穿电影的始终——《三字经》婉转悠扬,《从军行》豪迈放奔放,尽显英雄气概。电影资源的引进不仅展示了一段传承的佳话,更是将吟诵的独特魅力烙进了学生的脑海里。

2.了解吟诵

什么是吟诵?吟诵有什么好处?吟诵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教师可以把这些入门知识精心制作成微课《吟诵》,用动画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常识。也可以把“平长仄短韵延长”等基本的吟诵规律,通过微课,用活泼有趣的对话形式进行解释。在第一节开启课上,让诗词带上吟诵符号亮相,相机告诉学生吟诵符号的意义——第一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平长仄短,韵字拖长。”这样,借助微课,将吟诵的基本常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演绎,让它一出场就能入脑入心。

3.小试牛刀

小学生喜欢模仿,喜欢唱歌,以吟诵方式展开古诗文学习活动,一定能让他们感到新奇和愉悦。在吟诵开启课上,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童声吟诵版本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小试牛刀。

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白居易的《池上》笔者就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字画”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甲骨文,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字?(师在黑板上边说边画甲骨文“舟”)

师:谁来猜一猜。(生随机猜测)

等学生猜出“舟”之后教师画莲蓬。

接着师再画一个小的莲蓬和一些水波纹。

边画边问:这莲蓬生活在哪里?——预设:池塘

(2)平仄读诗题,且声且形

启发想象:同学们,假如你有这样的一艘小船,你看到水里有那么多鲜美的莲蓬,还有美丽的荷花,你会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导——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一个孩子和你们想的一样。他就这样想了一整个夏天。终于,他在一个夏天的午后,真的这么做了。他真的撑着这一艘小船(边说边指板书上的甲骨文),进入到这片池塘里,去采摘莲蓬(边说边指板书上的莲蓬)。

而这一切,正好被池塘边的一位白发老先生看见了。这位老先生就是诗人白居易。他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诗——出示课题《池上》,引导学生学习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读诗题——池是二声平声,要读得稍长;上是四声仄声,要读得稍短。(教师边说边标声调,示范读,学生跟读)

(3)虚实相间,吟诵入诗境

教师指着PPT画面:看,那个小娃撑着小船来了。他一边撑船一边吟唱起来了——播放童声版录音吟诵,学生倾听。教师吟诵,学生小声跟着吟诵。

师:在吟唱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多么美丽的画面!(板书:画面)这画面不仅你们看到了,谁还看到了?

师:是的!小娃撑着小船采摘莲蓬的时候,池塘边的白居易也看到了这一幕。他也在池边吟唱起来了……

师吟诵,模仿岸上的诗人,看着远处的小娃。

追问:你觉得白居易心情如何?

引导学生带上表情做出动作,用吟诵表现出作者的心情。

(4)讲作者故事,厚读池塘文化

师:白居易是唐代写诗数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有3000多首诗歌流传后世。这么多诗中,写池塘的诗就有300多首。相当于,每10首诗中就有一首是写池塘的。

教师讲述白居易喜欢孩子、喜欢池塘的故事。

最后小结——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在自己心爱的池塘上撑船采莲,白居易对他的喜爱是从心底慢慢升起来的。于是,他一边看着,一边吟诵起这首《池上》来。

师生吟诵全诗。

因为课程流程设计清晰,这样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能吸引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注意不断地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胆怯,就能避免学生在初次接触吟诵时产生畏难情绪,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吟诵开启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吟诵,如果能使学生的眼神充满好奇,能让课堂氛围活跃,能让学生感受到吟诵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开启课就成功了!

二、解读得趣,迁移课指向明

随着吟诵教学的推进,学生对吟诵的规律、手势等逐渐娴熟,掌握了吟诵的方法。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吟诵迁移课的教学从整体观照到局部,强化吟诵规则,教给吟诵策略,细化吟誦感受,历练吟诵经验,培养真正的吟诵者。

1.在类比中迁移吟诵规则

格律诗的吟诵符号有横、竖和感叹号三种,其中横用来标注平声字,竖用来标注普通的仄声字,感叹号用来标注特殊的仄声字,即入声字。平声符号又分成:短横(-)、中横(─)、长横(——)、符号的长度代表每个字发音的时长。这些常识很重要却又容易混淆,需要在迁移课中进一步强化认知。例如,我们可以把同类的五言绝句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再用口诀的形式作小结。如“单数最短,偶数稍长,尾字如入平声韵,读音再延长” “感叹音,要急收,短横与竖音不长,中横延长莫要短,长横都在结尾处,读音悠长很动听。”在类比中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吟诵规则。

2.在对比中迁移吟诵调

吟诵讲究“千人千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调子,每一次吟诵都可能有细微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吟诵调有成千上万。同一首诗词,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不同的吟诵版本。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平调吟诵方法。例如古诗《乞巧》的吟诵教学片断:(先播放闽南方言吟咏)

刚刚我们听到的是闽南方言诵读。那么这首诗歌的平调吟咏是怎样的呢?一起来学!(依次播放平调吟咏音频)

(1)第一遍,请大家静静地听。(2)第二遍,再听,感受每一处诗词的长短高低。感受到长短高低了吗?有没有新发现?(3)指名回答,教师补充:标着长横的字吟咏得最长,标了竖线加点的字,吟咏得最短。(4)第三遍,请大家大点声跟着吟咏,争取更熟练一些。(5)第四,你竖起耳朵仔细听!一定要仔细找一找这首诗里读得最长的是哪些字?相机重点指导:学生吟诵“月”,教师示范吟诵这一句。(6)我们再读一读:宵—桥—条—,你们发现了吗?这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再看看——宵是第一声,桥和条都是第二声。在古代呀,它们都是一个声调的字!这个声调叫“平声”。这三个字声调和韵母都是同样的,这就叫押韵。这首诗押平声韵“ao”。我们一起再把这三个字拖长来吟咏。

像这样,在分析比较之中打好平调吟诵的基础,再去学习其他成千上万的吟诵调,就简单了。

3.低吟浅唱,感受吟诵文体的迁移

叶圣陶先生提出:“文言的吟诵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 高年级的古诗文学习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披文入情”。以四年级《凉州词》为例,在读准了字音,梳理了诗歌的文字意思之后,要求学生感受军中盛宴场面的热烈,体会韵字的情感:

(1)教师示范吟诵,引发学生想象情景。(2)指名学生吟诵,启发思考: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吟感悟。(3)学生反馈自己的体悟。教师指导:“葡萄——”拖长音表示甘美綿长的滋味,美酒入心,情绪高涨;“夜光——杯”拖长音表现酒具的精美,恍如长安的酒馆之夜;欲饮之时,“琵琶——马上催——”热烈激昂的边塞曲让诗人回到现实——军营里的曲子一首接着一首,催促着大家。学生带着新的体会再次练习吟诵。(4)教师追问:在这样的热闹场景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低缓的韵字“催”呢?(5)学生讨论后指名反馈。小结:“催——”拖长音, 说明琵琶的声音一直在响,节奏非常急促。(6)再请学生一起吟唱,再次感受边塞诗的悲壮激昂。以上教学中,无论学生谈到哪一点,教师都请他们用自己的吟诵声来表达自己的体悟和情感。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吟出画面感,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声律的平仄,吟出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而且进一步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读一首诗,体会一种情感,了解一种读法,如此一来,读诗不再只是读精炼抽象的文字,而是通过声音讲述鲜活的画面,传递丰盈的情感。由此,这些学习方法从一首边塞诗迁移到一组边塞诗,再由边塞诗迁移到一类近体诗,这正是诗歌文体迁移的最终归宿。

三、扎实训练,练习课目标清

教师要经常关注学生在吟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并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因此,练习课在吟诵学习进行之初是非常重要的。

1.激励为先

练习课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是学生刚学过的。这些内容一般都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技能展开的。我们要以激励为先,在练习中给学生以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体验思考、主动实践,体验练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2.榜样示范

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学生在学习中的视频、音频,择优树立为榜样。师生共同观摩榜样的影像资料,一起讨论。这些榜样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反观榜样,取长补短,通过模仿、练习,得到纠正。例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依字行腔的练习,教师可以选择吟诵规范的学生,用手机录下视频。在点评环节相机出示——你看××是怎么唱起来的呢?哦,他把“春天”拖长调就唱起来了。你听他的声调:一声平着唱;二声往上唱;三声拐着唱;四声,向下唱……让学生边听同伴的示范,边根据“1234567”不同的音高来唱。通过榜样的示范,学生很容易认识到依字行腔就是按照音的声调来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刻意练习

学习吟诵需要反复地听,反复地吟,反复练习,慢慢地才会听出声音里的秘密,掌握正确的吟诵方式,从而正确地理解古诗。吟诵练习课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可操作的环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还要讲究各种练习的层次性,互相协调配合,提高吟诵练习的整体效率。

四、不拘一格,展示课蕴动力

古诗文吟诵的评价方式以展示为主。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吟诵古诗文的兴趣,使其感受吟诵古诗文的快乐,同时在活动中加深感悟和理解。

1.形式各异

吟诵,原本就是与古诗文同生共长的。当文字和吟诵时的声音、韵律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古诗词的意蕴便更丰厚了。吟诵展示时,学生们或说、或演、或唱、或跳,展示方法可以多样,展示形态可以不同。除了课堂展示的环节外,我们还可以定时组织展示课,以分组吟诵汇报、组诗吟诵、用情景剧展示古诗词不同文体吟诵等方式,进行集中展示。

2.拓展创新

吟诵“无处不在”。它既不老古董,也不高大上,它就是活生生的读书方法。我们要用一双善于取舍的慧眼,随时随地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例如,为了让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们了解写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可以让学生吟诵《写字歌》。于是,写字就有了仪式。再如,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吟诵《课前准备歌》。课前3分钟就成了展示的小舞台。孩子们在日常的吟诵中,就深深   (下转第27页)

(上接第24页)

记住这些内容,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碰撞触发

无处不在的吟诵会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对吟诵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例如学校每周一升旗时,全校一起吟诵;放学排队,按班整队时,一起吟诵……家长带孩子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美好时,触景生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吟诗一首。吟诵还可以进入家庭,由学生带回家去,展示给家长看,还可以带动家长一起吟诵。

以诗育人,以吟诵兴发感动。吟诵课堂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而要触发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利用一切空隙来吟诵。吟诵带来的纯净的天籁之音,一定会让更多的场合变得雅致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健顺.我爱吟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

[2]叶嘉莹.迦陵各体诗文吟诵全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

作者简介:

雷石花(1979年3月-),女,福建宁德人,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练习课吟诵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四项对策探讨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高段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
“懒”出来的精彩
韵兮境兮
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流程与组织
让数学练习课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