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本位观下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路径

2022-04-27吴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策略探究

吴霞

【摘要】以儿童本位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强调围绕幼儿的兴趣、需求等组织活动,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以大班主题活动为例,从尊重幼儿兴趣、立足幼儿需求、关注幼儿经验三个角度出发,围绕“明确主题内容”“定位主题价值”“推动主题延展”三方面展开说明。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以幼儿为本的主题活动实施有利于丰富、重构并提升幼儿的经验,形成完整性经验,同时能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责任心。

【关键词】幼儿为本  主题活动  策略探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以区域活动为载体的微型主题活动新样态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86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126-03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儿童本位论中指出:“儿童是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这给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了提供思路,即活动中要解读幼儿的内心,活动价值立足于幼儿成长发展的需求,目标定位在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上。基于此,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全面地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主题活动的纵深发展。本文以大班主题活动“桥”为例,探索以幼儿为本的主题活动实施路径,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经验积累及深度学习。

一、尊重幼儿兴趣所向,明确主题内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促使人主动去求知、实践、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如在我喜欢的家乡建筑的谈话活动中,班级里超过四分之三的幼儿表示对“桥”感兴趣,“桥很漂亮,下面有大海。”“桥有红军走过,有历史的痕迹。”“在桥上很刺激,桥下有大海、山谷,还有玻璃桥,像在天上飞。”……

从幼儿的谈话中不难发现,幼儿对桥的情感产生于日常幼儿和桥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纵观幼儿生活周边桥梁建筑丰富,其中安平桥、晋江大桥为孩子们所熟知,向幼儿展示了晋江不同时期的桥梁艺术。就像虞永平教授说的那样,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就是儿童和环境中的多方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基于此,我们便确定开启一场有关“桥”的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幼儿直接体验式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助推幼儿发展。

二、立足幼儿成长需求,定位主题价值

主题活动开展中应遵循全面性、整合性、发展性等原则,在确定了主题内容后,围绕该内容,可预见幼儿在该主题活动中的发展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定位又在哪里?翻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回归幼儿本身,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儿童“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从而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我们确定该主题活动中各领域目标如下:

健康领域: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

社会领域:有礼貌地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能感受到家乡桥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萌发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语言领域:愿意讨论跟桥有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跟桥有关的事情;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与桥相关的事物或故事。

科学领域: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来发现桥的特征或变化;能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并执行;能运用方法验证猜测;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合作探究。

艺术领域:关注并收集生活中美的事物;尝试运用动作、多种工具、材料表现感受和想象。

三、关注幼儿经验发展,推动主题延展

主题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和多元性的课程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基于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师幼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开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杜威认为“一切学习来自经验”,主题活动的开展要与幼儿已有经验相协调,同时在幼儿与主题的互动中,已有经验被运用,并得到拓展、深化,从而建构起新经验。

(一)亲近桥梁之美:多维感官联动,丰富认知经验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多感官学习法,给我们的启示是:主题活动的形式以及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幼儿调动各种感官,如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在通过多感官亲身经历中,丰富自我的认知,提升经验,从而进行深度理解。

如在《桥》主题活动刚开始,我们在和孩子们的谈话中发现,幼儿见过五店市的石头桥;走过阳光路的天桥、公园的奔月桥;路过晋江大桥、后渚大桥……可见幼儿对生活中的桥有一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桥的外形特征,感受桥梁不同的美,我们开展了周末游览。游览中通过观察、抚摸感受桥的造型之美、肌理之美、与环境间的和谐之美;同时边看边听大人讲述与桥有关的故事,感受桥的历史之美、连接之美。亲子游览回来后,我们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观赏感受桥梁结构之美、分享幼儿与桥的故事,分享中幼儿兴致很高,积极参与,表达欲望强。为此,我们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通过拼贴组合、绘画等进行表现,满足不同幼儿的表达需求。此外,在班级主题墙中间用纸皮呈现幼儿最喜爱的晋江大桥的造型,创设与桥相关的环境氛围,孩子们感叹“好美啊!”“老师你好厉害!”“我回家也要做一个。”激发了幼儿动手制作、搭建桥的欲望,不少幼儿回家后用纸皮、乐高、竹条等材料进行桥的制作。此外,我们还一起收集跟桥有关的绘本,通过绘本阅读,从中发现中国乃至世界一些著名的桥梁。在此,幼儿通过身临其境的远观感形、近看触摸、聆聽感受;在互动过程中的分享对比、欣赏创作等多种方式感受桥梁多样的造型,纹理、质感以及历史等带来的美感。幼儿在感受桥梁带来的不同美感的同时,增进了对桥梁的认识,使幼儿更喜爱桥,乐意亲近桥,为进一步的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知识经验基础。

(二)再现桥梁之美:探讨多元共建,重构提升经验

主题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桥的兴趣与已有经验创设环境、开展活动,促使幼儿的经验与主题内容产生交互,当幼儿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后,积累的经验会不断重组、构建与提升,以一种更高水平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最终促使儿童对桥的认知、情感以及意志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如何在儿童本位观下使该主题活动开展更有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经验的重构与提升,我们做了以下实践。

1.尊重幼儿所想,确定建桥材料

幼儿在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对“建桥”的兴致逐渐高涨,自主在结构区建桥,在美工区画自己在桥上的故事……于是,我们围绕“除了用建构材料建桥,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建桥?”进行讨论和记录。幼儿提出用箱子、用身体、用椅子等来建桥。根据这些想法,同时结合生活中易于收集的材料,通过师幼共同讨论,投票选出本阶段的建桥材料:建构材料、木材、纸、身体、废旧纸盒。

2.主题区域融合,满足个性搭建

纵观目前大班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开展现状:面对幼儿个性的发展较不足;区域的推进较浅表;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未进行有机融合,缺乏互补联系等问题,我们立足于儿童本位,根据幼儿兴趣点和学习需要,以幼儿经验为基础,在集中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建立合适的连接点。

在师幼确定建桥材料后,通过问题“这些材料要什么时候建?在哪儿建?”引发幼儿思考,最终结合材料性质、构建特点讨论后,确定将建桥材料融入班级区域和游戏中,主要通过分区在各区域中进行桥梁的搭建。幼儿可以在建构区、建构游戏中,运用多种建构材料进行桥梁的搭建;在动手区,用木材装钉桥;在美工区,通过合作用卡纸制作立交桥、用纸箱组合及废旧报纸装饰桥,用彩泥装饰动手区装钉的桥等;在科学区用纸探索搭拱桥;在表演区,幼儿则能够用身体表现桥。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哪儿用什么材料进行桥梁搭建。

3.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深入探究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无论是以集中活动还是区域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教师都应主動关注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幼儿关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们通过在区域活动中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个性化表达,以解决问题为方向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同伴间进行经验分享,而后,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集中活动进行讨论解决,达成共识,共同构建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和幼儿、教师和幼儿间形成经验的碰撞、重组,又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区域中进行创造表达,获得新经验。从区域自主—发现问题—集中讨论—区域自主,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个活动形式不断循环交替,幼儿经验不断运用、分享、共建、重组交叠上升的过程。多样化的活动根据幼儿的选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推进,最终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如在确定了材料、活动时间、活动形式后,建桥工作正式开始。科学区中的幼儿用纸分阶段围绕拱桥的造型、承载量、材料的厚薄(薄纸和厚纸)对桥承载量的影响进行探索。在探索拱桥造型时,由于幼儿各自记录自己搭建的造型,时间久了,幼儿对已建过的拱桥造型有一定的印象,但这阶段究竟探索出几种拱桥造型,幼儿比较模糊。基于此,我们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利用集中活动围绕“要用什么方式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出这阶段我们共探究出几种拱桥的造型?”通过思考、讨论、设计、投票,最后确定采用“记录总表”的形式进行记录,此表贴在区域墙面上,幼儿根据活动中探究出的拱桥造型记录在表中(重复的拱桥造型不记录),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拱桥造型的数量,便于汇总统计和思考新的拱桥造型,也为接下来幼儿产生对不同桥“哪座桥更厉害”(承载量)的争论时,能够更直观地为接下去的对比探究提供支持……在此,幼儿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对比、记录讨论等方式探索拱桥结构造型的秘密,获得桥的坚固程度跟桥梁造型、造桥材质的厚薄有一定关系的经验。

又如动手区用木材装钉桥,出现建桥进度慢的问题,于是师幼利用集中活动围绕“什么原因导致动手区的桥迟迟没能做出来?”进行原因分析,幼儿发现每次活动大家建的都不一样,且操作中各做各的,这是导致进度慢的主要原因。为此,师幼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措施——确定本阶段装钉的桥梁造型,设立统一目标,同时设计该桥梁造型施工图纸,根据图纸上的造型逐次完善。这样幼儿有了一致的目标,不同时候、不同人员在统一的装钉目标驱使下,分阶段合作共建完成桥梁作品。此外,表演区中幼儿从自由表现到结合存在问题和目标,讨论形成施工队后,进行合作表现……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和材料不断互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身边桥梁建筑的美,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措施、合作表现,调整反思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主题推进的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他们在多样的活动中获得多元发展。

(三)展示桥梁之美:整合活动内容,形成完整性经验

在整合活动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幼儿的自主参与,重视幼儿的生成活动,同时立足于幼儿对桥的兴趣点,以幼儿对桥的原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作为主题活动的起点。幼儿在主题活动生成的过程中围绕其生活的经历,在主题活动中建构生活的样态,即将幼儿对桥碎片化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对前期活动形成的经验进行整合,同时贯联相关内容,形成完整性经验。

在《桥》主题活动中,幼儿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探究,有关桥的作品已日趋丰富,结合幼儿身边的“晋江鞋博会”,围绕“这么多美丽的桥,可是知道的人却不多,真可惜”展开讨论,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去宣传告诉别人”“请别人来参观”等想法。于是围绕桥的展览体验活动——桥博会,应运而生。

我们通过主题活动中师幼共同探讨,回看前期区域和游戏中的资源,将幼儿现有经验进行整合,确定形成桥博会的四个场馆:桥梁体验馆、桥梁探索馆、人桥展示馆、桥梁模型馆。并围绕桥博会的展览地点、宣传方式、工作人员、活动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分工合作,根据讨论结果在班级各区域中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如语言区进行场馆讲解员、宣传员选拔;科学区确定在探索馆要探索的拱桥造型;数学区确定体验馆安平桥的长度;建构区进行场馆中安平桥、拱桥和晋江大桥的搭建;表演区为确定的人桥造型进行分工并配乐;美工区为桥博会设计主题图;师幼合作设计邀请函。

在此,师幼整合日常探索的内容、制作的桥梁作品,从思考展什么?在哪里展?怎么展?—讨论具体事项、分工—着手筹备—开办“桥博会”。这一过程中幼儿丰富了对“博览会”的认识,同时以“桥”为媒,萌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通过“桥博会”梳理了一学期的主题活动内容,有关桥的各种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有机联系,同时整合思维,共同解决布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有关桥的结构美、历史美以及桥梁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之美的完整性经验。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策略探究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