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22-04-27李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李龙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课提问艺术关涉着学生的语文思维力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从文本细读、品味赏析、合作探究中去感受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有艺术提问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浓厚的语文味。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文本,让学生细读文本、发挥联想、巧用PPT课件与合作探究、注重情感熏陶,提升语文课堂的提问之艺术。好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会成为一把打开语文殿堂的金钥匙,会让学生在富含艺术性的提问中,忘我追寻语文的真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催生学生的学习机智,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更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尤为重要,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少年们来说,有效的艺术的课堂提问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会让他们在思想和知识的殿堂中优雅自信的成长。笔者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探索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艺术,笔者发现,凡是好的课堂提问艺术,学生的心智模式的发展构建都会有较好的发展,反之,缺乏艺术的课堂提问、平铺直叙式的课堂教学提问,会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学生的思维发展会被限制。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支撑和着力点,一个好的提问,能够收到点石成金的功效,会给人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也许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能够从这样的课堂提问中感受到语文的美好。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是指能够从被提问者的角度出发,能够考虑到被提问者的认知度,基于人文的关怀,基于审美的需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让学生能够从问题的解答中追寻感知到学习的方法与奥秘。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对于教师而言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文本内容,能够灵活熟练地处理教材,不唯教参,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

一.引导文本细读,让提问提纲挈领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提问一定要建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老师对文本要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如果教师一味地参考教学资料,以教参为准,老师与文本之间不能建立深层次的联系,这样的课堂是索然无味的,对学生也不能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参考资料仅仅是一个参考导向,不能照搬照用。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慢慢领悟到,老师要学会撇开教参,自己捧起文本,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增强自己的内功,这样教师才会在自己的课堂上游刃有余,才会产生艺术般的当头棒喝式的提问。故笔者认为有提问艺术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给人以当头棒喝之感,在提问中学生会若欧所思,学生的思维会被激活,学生会有话可讲,沉闷的课堂气氛会被点燃,学生会被唤醒。语文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注重紧扣文本,以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学习自觉。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提纲挈领式的作用,让语文课堂有了精神支撑,也有了课堂骨架。语文老师的每一次直击灵魂和活化思维的提问,都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动起来、思考起来,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思考力和对初中语文问题的反应力、解决能力等。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句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呢?对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这句话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先从花的不幸切入,花为什么会遇到不幸呢?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花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吹雨打的挫折,可是花依然会坚强的面对,去直面灾难厄运。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人,由花及人,学生就会理解生命中所遇到的各种挫折以及如何去应对人生中的风雨。这个问题,往小了说就是如何去面对自己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烦心之事,可以是一道难解的试题、也可以是一篇文言文背诵、更可以是自己的某種愉快或悲伤的心情;往大了说,就是自己的成长经历。每一次内心的变化,都是一种历练和成长。这种学生对文本的详细解读就是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启发式诱导式的提问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知理解,这样的学习才会让生命生发出正面的积极热烈地成长因子。学生浸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精神生命会得到滋养。文本细读是提纲挈领式的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基础与先导,只有细读文本,精通文本,才会有精妙的课堂提问艺术的生成。

二.善于发挥联想,让学生在提问中品味赏析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还需要发挥联想,去品味赏析文本内容。要品味赏析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需要充分的去发挥语言想象,在联想中横向对比,纵向比较,在这样的比较中反复品味,就会生发出自己独特的具有生命意识的思想认知。发挥联想不是漫无目的的凭空想象,应该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综合各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去发挥联想,对文本的句段进行品味细嚼。教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世界中发挥联想,品析文本。这是课堂提问艺术的生发与凸显,基于课堂提问艺术视角下的联想与赏析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文本视角突破。学生会跳出惯常的思维定势,对文本会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中,需要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课文内容。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呢,这就要从学生所处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自己在生活中同母亲所产生争执矛盾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及妈妈的态度,从自己的生活去理解并感悟《金色花》中小男孩同妈妈之间的真实的情感。

可以用这些问题去提问学生:①在这篇课文中,“我”梦想到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梦想到那样的事物与情景?②“摇摆”和“跳舞”表现出了什么?③我一天之中三次与母亲嬉戏,仅仅只是为了表现我的淘气吗?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母亲的什么心理?⑤是什么将这些美好梦想和心境串联起来的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在联想中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联想、品味中去感受母爱的美好,在老师的提问中去品味赏析文章中的精妙语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生活细节,经老师的提问引导也许会给学生的心灵中留下丰厚的不可磨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感受爱并理解爱。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种活泼的教学机制,教师用心去思考了,就会化平凡为奇巧,就会有美的课堂。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提问中品味赏析文本,解读文中人物与情感,获得自我提升与成长。

三.巧用合作探究,发挥学生思维内驱力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还需要教师能够运用各种鼓励手段,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开发并调动学生思考的内驱力。让学生去思考,去深度的思考,而不是用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主观臆断,要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同学生探讨,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哪怕多花一点课堂时间,也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要发挥学生思维内驱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当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与乐趣后,他遇到问题就知道用怎样的思考路径去解决。语文老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善用、会用、巧用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课堂提问来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思维内驱力。思维内驱力的爆发,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深入开展;学生们在合作探究中,表现得越积极,老师的课堂教学热情就越高,课堂提问的水平与频次也会相应提高,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会得到提升,语文老师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也会变得更强。

在课堂上,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把自己额生活实际同文本紧密地结合,在已知的世界中去感受未知世界的超验存在。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在他们的讨论中会生发出新的思想和问题,当学生愿意思考了,能够主动地自己去思考了,学生的思维的内驱力就被激活了。当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思考,怎会担心语文课堂无法发出最美的光芒呢。《金色花》一文中,老师在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出深深地母爱?”这一问题之前,就可以选择先让学生紧扣文本,针对母子情感的句子进行初次筛选和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势必会激发出学生们讨论的热情,引爆学生们的思维。在强大内驱力的驱使之下,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定然成效显著。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再抛出刚才的问题,学生们不仅会积极思考、主动作答,更会带动周边的学生参与到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之中。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思想碰撞与点燃,在这种碰撞激发中,学生的思维力就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四.紧密结合文本,让情感在提问中升华

初中语文课堂是与语文老师的课堂提问密不可分的,没有课堂提问的语文课,是没有灵魂的。但这并不是说,要整节语文课都不停息地去提问,而是应该适度提问,在适宜的时候去提问。语文老师的课堂提问,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能无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而是应该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去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初中语文老师的任何一堂课,都是随文本而走的,绝不能脱离文本去提问,脱离文本去教学。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提问,更具灵活性,更加充满艺术性,就必须紧密结合文本,让学生体悟情感,让情感在课堂提问中得到升华。情感升华之后,课堂提问即使艺术性不足,但也可通过饱满丰富的情感来弥补。

例如《散步》一课,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句都可以结合文本去提问,来达到升华感情的目的。“母亲本不愿……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问学生,“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为什么要让母亲出来走走?”这样结合文本的发问,才能有效控制学生的胡思乱想,才能让学生把飘忽的眼神重新放到文本中去,才能通过阅读文本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阅读,才发现:原来我让母亲出来走走,是因为初春天气好,运动运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同样的,再看这句话——“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结合课文中的这句话,语文老师可以提问,“这句话中的责任,具体指的是?”、“为什么我要选择走大路?”、“走大路,能够看出我的什么优秀品质?”、“同学们有没有和家中亲人产生分歧的经,当你与家人产生分歧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这些提问,都是通过文本中的这句话所衍生出来的,都与文本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都能够将学生们的情感,在这些提问中,一步一步地引导与升华。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把握学生思维动向,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这便是语文老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之所在。

五.巧用PPT课件,让提问内容更丰富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提问,除了老师在提前备课的基础上所做的问题设计之外,还有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临场发挥;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在课堂上,巧用PPT课件去提问,能够让语文课堂提问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也更具关联性。老师可以通过PPT课件,将所要展示或提问的问题,在课件上进行适当地渗透。可以直接展示在课件上,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文字材料等,进行暗示性的展示,让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只需看一眼PPT课件就可以知道接下来所要提的问题;这样的话,提问内容自然就更为丰富、提问的目的性也更强了。PPT课件的展示,除了提示老师之外,还有直观、丰富等各种优势,只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利用,就能够帮助语文老师实现语文课堂的容量暴增和提艺术激变。

例如,在《背影》一課的教学中,老师若想让提问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更能促进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的发生,就可以借用PPT课件,将“车站送别”的小视频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先去观看。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①视频中的车站送别和课文中的车站送别,最大的不同之处是?②同学们,观看了刚才“车站送别”的视频,您最感动的是哪一幕,为什么?③您认为这个视频中的“车站送别”情节拍得好,还是原文中的描写更好一些,为什么呢?④假如你是视频中的我,面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等情节,你会怎么做?⑤视频中父亲的“背影”和文中父亲的“背影”其不同之处在于,你觉得哪个背影更能催人泪下?⑥看完视频和读完课文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你有没有想对自己父亲要说的话,如果有,那你会对父亲说什么?

以上问题的展示,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语文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提问时间,通过PPT课件可以快速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并且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看着课件上的问题去思考,效果明显好于听了老师口头提问之后的思考。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地思考与讨论交流的时间,这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提问的外延性,也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广度。另外,课件上播放视频或者展示问题时,语文老师还可以自由把控,让视频的播放与暂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严格控制学生的观看视频时间和内容。PPT课件上展示提问也一样,语文老师可以让所有的提问同时出现,也可以让提问一个一个出现,并且呈环环相扣式出现。这便是PPT课件的优势,也是课堂提问时利用课件丰富提问内容的主要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教学内容便在语文老师的提问中被一步步推进,每一个问题都促使着全班学生的思维脉动,让他们的思考与感动随问题而逐步加深。直到最后一个问题地出现,学生由文本中的“背影”与“父亲”,直接关联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父亲”身上;这个时候,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是达到了最高点。因此,语文老师的简单提问,也能激起学生的万千思绪,让他们说一大堆想要对父亲说的话;甚至有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抹眼泪了。这便是语文课堂提问的魅力之所在,虽然,可能学生对文中的父亲的形象理解得不是非常深刻、到位,但是,却把这种对父亲的感情转化到了自己的身上,这就十分可贵了;也达到了语文教学“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至高境界。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要重视提问的艺术和问题的创设,给学生开辟绿色的美好的语文空间,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空间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培育健康而有吸收力的心灵,培育丰富而健硕的精神头脑。充满艺术魅力的课堂问会成为语文课的催化剂,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犹如久旱的甘霖,会让思维枯竭的学生感受到思考带来的欢愉与成就。

参考文献

[1]黄新宇.初中课堂教学提问技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8):40-41.

[2]王美.问课堂教学那得清如许?——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01):76-77.

[3]郭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再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64-65.

[4]韩亚亚.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考试周刊,2011(36):50.

[5]郑娜.课堂提问的层级艺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2):17-18.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思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