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聋哑学生的全纳教育教学空间通用设计研究

2022-04-26孔轶颖钟小敏蒯鸿钰

山西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全纳聋哑教室

孔轶颖,郑 婕,钟小敏,蒯鸿钰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1 全纳教育的研究意义

1.1 全纳教育理念的发展现状

1.1.1 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现状

依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儿童、听障儿童、言语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所占比重较大[1],但因我国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起步较晩,残疾人教育与校园设计的融合仍存在问题。而随班就读制度是适应中国特殊教育国情产生的制度,目前也有试点学校、教学模式,但仍然处于起步状态,服务对象目前来说还是以聋哑残障、轻度智力残障的中轻度学生为主,服务范围不完整,仍有待改善[2]。

1.1.2 全纳教育理念的推广实践

全纳教育的实践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在中国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旧有教育理念下所设计的学校仍遍布全国,我们也难以将其推翻重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原有学校进行适应全纳教育的改造将成为重点。

1.2 研究的必要性

聋哑儿童属于听力语言残疾,由于听力水平的损失,大多依靠手语、唇语与他人交流,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目前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保障措施较为完善,其余的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遭到忽视。且我国的特教学校数量较少,不足以满足日渐增长的聋哑儿童数量所产生的需求。可见,如何对常规学校全纳化改造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都与正常学龄儿童有较大落差,全纳教育的研究与推广就为这类孩子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但全纳教育在我国普及推广较晚,加上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很多社会群众对于它很难接受和理解,全纳教育仍然有很大的深入空间。目前,结合中小学的教学空间形式对常规学校进行全纳化改造有着重要意义[3]。

2 国内外对全纳教育通用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全纳教育发展问题

2.1 国外各国对于全纳教育的实践与问题

欧美国家的全纳教育都从颁布相关法律与政策入手,英国将残疾学生融入主流学校这一规定写入教育法,葡萄牙的许多学校还会与市政各服务部门等机构合作,制定特殊儿童的教学计划。亚洲国家中,泰国较早实施全纳教育,通过政策立法保障,将残障儿童纳入普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但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落后,许多学校教学空间及设施无法满足全纳教育通用设计的需求,教师们也不能很好地调整有特殊需求学生的课程。由此可见,全纳教育的实施在欧美国家已相对成熟;而在亚洲等国则还有待继续发展与提升。

2.2 我国的随班就读政策与全纳教育通用设计

中国的随班就学政策从1988年开始提出,现已经建立以在一般中小学加设特教课和随校入学的残障儿童教育格局,但仅服务于轻度残疾人学习者[4]。我国全纳学校的通用设计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相似的问题,如守旧的校园空间环境与教学空间设计;缺乏无障碍的校园环境等。

3 以聋哑学生为例的全纳校园通用设计方法

3.1 全纳学校在功能设置上的通用设计

在功能设置上,教室应满足全纳性和通用性,根据聋哑学生的语言特征,需加设语训教室、听训教室,对聋哑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语言教育。另外,还需设有艺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专用教室。这样能在全方面教授聋哑生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偿他们的心理与生理缺陷。

3.2 全纳学校在环境设施上的通用设计

首先是标识体系的警示。聋哑学生主要借助视觉能力来对周围环境产生认识,因此需要有更直观的图像形式的标识系统来引导,补偿聋哑学生对文字辨认能力上的欠缺。

其次是教学空间内的布置。聋哑生主要靠手语和唇语交流,因此在通用设计时将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成圆形以面向教师和黑板,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充分交流。同时,课桌椅多设置成梯形来满足这种圆形布置方式。

然后是室内各种声光热的物理环境设计。在全纳学校的聋哑生多具有一定的微弱的听力,出于通用性与人性化的考虑,教室内的声环境需要足够的响度、清晰度,还有良好的混响时间来满足学生听课。同时,教室内需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噪声干扰,如设置吸声材料等。在光环境设计上,教室内要保证良好的光线与亮度以及均匀的照度,同时减少眩光对于聋哑生看向黑板的影响。关于室内热环境,则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进行设计,尤其要考虑教室内的采暖保温与隔热。

教学空间的色彩设计也同样需要考虑。因聋哑生的特殊性,色彩对于他们的心理与生理都具有特殊作用。因此校园内的各设施少应用黑、白、褐等不利于残疾孩子的智力发展的颜色。同时在校园内的不同环境应用不同色彩,加强残疾儿童对环境的记忆与适应。

4 适应聋哑学生的西安市经开第一学校空间改造

4.1 学校周边情况与总体布局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是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的一所九年义务综合学校。周围交通便利,有多个公交站点,并且毗邻地铁四号线凤城地铁站。根据学校现状,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以及生活区,见图1。

校园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北面有一个主要出入口,南面有一个次要出入口。运动区被绿化带和道路与其他区域隔开,紧靠学校西侧围墙。

4.2 总平面改造设计

该学校设计地块方正,易于平面布局,交通便利。根据调研学校目前功能分为四个分区,分别是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行政办公区,学校由北侧主入口进入,经由主轴广场联系各功能区块。

依据全纳学校的功能需求,将现状的生活区、运动区加以保留,将教学区整体进行改造,成为满足随班就读需求的空间。将部分行政办公的用房改造为特殊教育用房,满足重度聋哑儿童的功能使用(见图2)。

4.3 教学区改造设计

教学区呈现为整体式教学楼布局特点,每两栋教学楼并排放置,教学楼之间由两条连廊相互联系起来,方便学生上课和教师管理。

在现有的教学楼基础上,根据对聋哑生随班就读的需求分析,对教学楼群的平面布局进行了改造设计:

一是将所有普通教室改造为随班就读教室,为所有孩子的课外交流活动提供服务;二是首层至三层平面将教学楼与西侧连廊相连处的教研室开放,为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课外交流与活动提供服务;三是将三层部分教室改为特殊教室,专门提供个别化教育给无法适应随班就读的聋哑儿童;四是将顶层的部分教室改为聋哑儿童服务的辅助教学用房,如语训教室、听训教室、检查测试用房、律动教室等。

4.4 教室布局改造

各教学用房面积指标依据《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而来,做了如下设计。

4.4.1 随班就读教室

学校原有教室的尺寸为8.3 m×9.9 m,在不改变教室尺寸的基础上(见图3),使其成为适合于聋哑生随班就读学校的教室室内布局(见图4)。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将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成圆弧形面向教师和黑板,因为聋哑生以手语和唇语为主要交流方式,所以安排聋哑生坐在中间的位置,便于观察老师的口型。

2)将教室重新进行分区,分为普通教学区域和个别化教学区,个别化教学区在教室的后墙角落,尺寸为1.5 m×1.8 m,可以满足特殊学生的一对一教学需求。

3)将讲台尺寸缩小,从原有的1.5 m×6.6 m缩小为0.8 m×4.8 m,留出更多的空间便于学生的交流活动,也避免聋哑学生在拥挤的教室受伤。

4.4.2 特殊教室

此外,考虑到病症较重的聋哑学生,根据标准将部分普通教室改造为专为聋哑学生的特殊教室(见图5)。

4.4.3 听训教室

听训教室分为自由活动区、听训区、观察室和设备间,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在教学的设备上,设置黑板、投影设施、储物柜、听训设备;同时注重教室的声学设计,使得听力障碍学生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当中(见图6)。

4.4.4 语训教室

语训教室可以锻炼和增强残疾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训教室可以分为两种,个人训练和集中训练(见图7)。个人训练是设置单独的个训室,集中训练时设置集训室。若有条件,可以在集训室中设置个训区域。根据相关规范对原有教室平面进行了以下改造:

首先将语训教室进行分区,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操作室、集训室、听检室、无音室、个训室、观察室,既可以满足集体教学需求,又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

后在教学设备上,除设置黑板、投影仪器、教学桌椅等常用教室设备之外,另设置了帮助聋哑学生纠正发音口型的镜子,同时也将桌椅布置成半圆形,面向老师。

4.4.5 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服务,通过特殊的资源教室,辅助学生顺利进入普通班级随班就读,采用个别化教育、小组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方式相结合[5]。本次改造将两个普通教室打通整合为一个资源教室。教室内设学生个别化教学区、学生小组学习区、学生共享学习区和教师办公区四个区域(见图8)。

4.4.6 律动教室

律动教室主要是用于互动及康复用的训练功能室(见图9),利用听力障碍学生薄弱的听觉锻炼他们的身体机能与体感,培养学生对律动的感受、欣赏和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4.7 美术教室

美术教室主要针对有听障学生作画时的需求,且室内要设置用于存放相关教具的储物柜以及用来展示用展台或橱窗(见图10)。

4.4.8 听力检测用房

针对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需在全纳教育学校内设置相关检测用房。内部需配备听力检测仪、扬声器、隔声检测室等专业设施。检测室需用专门隔音材料做围挡(见图11)。

4.5 细部设施通用设计改造

4.5.1 标识设施改造

如前文所述,聋哑生在紧急情况时需要特殊的标识系统来引导安全疏散。在校园改造时应考虑在必要位置设置标识系统,来引导聋哑生的行进与躲避障碍[6]。

1)校园标识系统。针对校园现状,在总平环境上还需加设针对聋哑人的标识设计,如:指示助听服务标识、指示红外系统标识、问讯处、有电标识等。

2)室内标识系统。在教学楼内也需针对聋哑生的标识系统,如:警示灯、电子显示器、安全疏散标识等。

3)防灾标识系统。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聋哑生反应速度不如正常学生,因此为残障者考虑,还需增加如紧急频闪灯、红外线检测器、振动式报警器、警铃及各种助听和求助设备。

4)应急疏散标识系统。在紧急情况时校园人流会十分集中,这样导致聋哑学生的疏散受困,因此校园内还需增加一定的疏散标识,并引导学生通向避难场所。

4.5.2 普通教室细部设施改造

除前文教室布局改造内所讲述的之外,教室内还可从以下几点改造:

一是各类教室入口加铺不同于周围地面色彩和材质的块材,并保证教室疏散口可行走通畅;二是讲台取消高差,重新设计改造,并安装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配置活动黑板,黑板上还需装有提示灯来提示学生上下课。另外,学校在改造时最好在教室安装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在不同的天气教室内都能达到平衡的照度。

4.5.3 物理声光热环境设计

1)室内光环境。目前在《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只对阅览室等少数公共场合的照明值作了规范和建议,在中小学校建筑及通风和照明方面的有关规范和标准中,并未就此提出过具体的指导意见[7]。因此我们在针对普通学校改造时,参考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标准》。

对于教室内光线,自然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且要避免眩光,同时利用人工光线补充照明[8]。用侧窗采光的教室,其顶棚与墙壁使用淡色调进行装饰,走廊等场所的地板色彩要避免与墙壁接近。同时,聋哑生多需要读唇语,因此不仅要满足中小学校照明标准,还要加强对教师面部的照明。

2)隔声改造。在校聋哑生多具有一定的微弱的听力,因此教室内的声环境需要足够的响度、清晰度与好的混响时间,教师最好使用扩音设备保证聋哑生正常听课。因此,各类教学用房都要采用规整形状,以满足混响时间的标准。

在改造设计时,把容易产生噪声的房间和其他教室分设,并增设了吸音材料用在教学空间的封闭回廊、大门、楼梯间的顶棚等。

3)室内热环境。室内要考虑教学空间内的采暖保温与隔热,来创造一个适宜的室内热环境,以此保障聋哑生的正常学习,在设置室内暖气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墙体及门窗的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在改造升级时可将隔音与保温隔热同时考虑。

4.5.4 教学空间色彩设计改造

在色彩方面,合适的色彩对于聋哑生的心理与生理都具有特殊作用。如前文通用设计所述,教室内应该尽量避免较灰暗的颜色,可采用红色、绿色、黄色等几种积极明快的色彩布置室内外环境。同时可在校园的不同环境里采取不同倾向的色彩,来加强聋哑生对环境的记忆力与适应能力。

同时,可利用视觉对聋哑生进行补偿性设计,如在广场内用学生熟知和喜爱的颜色来营造欢快、有亲和力的氛围;在教学空间摆放一定的绿植,达到使人平和、舒缓的目的;并避免在使用频率较高的路上出现相同的颜色;避免设施表面因色彩产生的眩光等。

5 结语

文章总结研究了全纳学校教学空间的通用设计,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主要针对聋哑学生,对西安市经开区第一学校转向全纳学校进行通用设计改造。与此同时,未来全纳教育下的学校建设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猜你喜欢

全纳聋哑教室
“313”教室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审核评估背景下提升聋生全纳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两个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