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药湿热敷护理技术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防治效果分析
2022-04-26袁海蓉周晓璇刘志杰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518000
袁海蓉 周晓璇 刘志杰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518000
留置针亦被称之为套管针,由于其外套管柔韧性较好,不会对患者的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小,可长时间留置于血管内,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同时可明显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且可随时补充维生素以及抗生素类药物[1]。然而,静脉留置针会导致患者静脉炎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有20%~80%的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其中化疗患者的发生率更是高达70%左右[2]。静脉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包括穿刺部位的红、肿、痛、热等,不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中药湿热敷于静脉炎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以及优势,其不受肝脏代谢以及胃肠道消化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通过透皮给药的方式实现对静脉炎的防治,效果相较于西医而言尤为明显。鉴于此,本文通过探究优化中药湿热敷护理技术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思路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2020年3月于医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93例纳入研究。将其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中药组46例和常规组47例。中药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1.32±10.5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14例;穿刺部位:上肢25例,下肢21例;留置时间2~10d,平均留置时间(4.11±1.03)d。常规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1.41±10.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13例;穿刺部位:上肢27例,下肢20例;留置时间3~11d,平均留置时间(4.17±1.0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均衡可比。入选标准:(1)所有受试者均行外周静脉留置针;(2)年龄≥18周岁;(3)意识清晰,皮肤感觉灵敏,可正确回答相关问题;(4)皮肤完整,未出现破损或皮疹;(5)所有受试者所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Y直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24G);(6)所有受试者每日输液总量在350~550ml;(7)均未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大分子药液、高渗或低渗溶液等刺激性药物。剔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2)伴有皮肤病或存在中药过敏者;(3)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和)外周血管疾病者;(4)研究过程中退出或失访者。本研究与《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相符。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液体敷料赛肤润(购自法国优格公司,产品编号:国械备20181717号)敷于患处,敷料范围大于患处边缘2cm,2次/d,待皮肤自行吸收。中药组则开展优化中药湿热敷护理技术处理:(1)湿热敷前护理:首先对所有受试者发生静脉炎的风险以及可能程度、范围等情况予以评估,并明确受试者是否存在中药过敏史。随后为受试者详细讲解湿热敷的目的以及相关操作,了解受试者操作部位皮肤的破损情况。之后准备用物,包括自制的中药粉、量药勺、40℃的温水1杯、小量杯、一次性无纺布布袋、压舌板、精度测温仪、纱布绷带、浅托盘、电热式蜡疗袋(购自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中药粉成分如下:黄芪5g、黄芩10g、黄连3g、黄柏5g、冰片10g。(2)湿热敷护理:①取上述自制中药粉30g装入一次性无纺布布袋,并置于托盘中,借助压舌板擀匀,直至厚度为0.5cm左右。随后将40℃温水倒在药袋之上,以药粉完全浸湿且不滴水为宜,将药袋平整地敷于患处,范围超过患处边缘3cm为宜,并以备好的纱布绷带重复包裹2层。②适当加温蜡疗袋,直至温度为40℃左右,敷于受试者敷药部位的上方,2次/d,30min/次。实施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情况,一旦发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遵医嘱进行妥善处理。(3)湿热敷后护理:待30min后取下电热式蜡疗袋,并以一次性纱布擦拭受试者皮肤上尚未吸收的药液,帮助受试者整理衣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以美国静脉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定标准完成静脉炎发生情况的评估[3]:穿刺点疼痛、发红或肿胀,但静脉无条索状改变,尚未触及硬结,即为Ⅰ级;穿刺点疼痛、发红或肿胀,静脉存在条索状变化,但未触及硬结,即为Ⅱ级;穿刺点疼痛、发红或肿胀,静脉存在条索状变化,且可触及硬结,即为Ⅲ级。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受试者心理状态进行判定[4]:上述量表各含有项目20个,每个项目计分1~4分/1~3分。总分越高预示心理状况越差。通过满意度调查2表对受试者总体满意度进行评估[5]: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中药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的27.66%(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药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中药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中药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3 讨论
西医防治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主要采用液体敷料赛肤润,该药主要成分包括亚油酸、维生素E以及亚麻酸等,上述物质均有营养皮肤的功效,经局部皮肤喷洒按摩,可形成脂质的保护膜,继而提升局部皮肤的抵抗能力以及弹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表皮细胞的更新以及覆盖。然而,赛肤润主要成分并不具备药理学作用,其中亚麻酸等成分需要化学提炼获取,价格较为昂贵。因此,寻找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静脉炎主要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中医认为其当属“脉痹”“恶脉”等范畴,主要是因局部脉络气血运行受阻,津液血流障碍,凝聚肌肤所致瘀血阻滞,继而引发肿胀或(和)局部发红。因此,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消肿散结为主。
本文结果发现,中药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这说明了优化中药湿热敷护理技术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显著。考虑原因可能在于:优化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在常规中药湿热敷的基础上改良优化而来,主要是将自制的中药粉和一次性医用无纺布袋制成中药湿敷袋,并和蜡疗热敷有机结合,借助蜡疗的热力作用,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从而发挥更为理想的舒筋活络、消肿散瘀以及改善局部供血的作用[6]。优化中药湿热敷技术中所用中药包括黄芪、黄芩、黄连、黄柏、冰片等,前四种中药具有清热燥湿、利水消肿以及活血化瘀等功效,而冰片属于佐药,具有“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的特点,可协助其他四种中药更好地发挥疗效,继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7]。另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8]:蜡疗热敷具有保温时间较长,且在冷却时可释放大量热能等特点,可促使人体组织持久受热,不仅有利于局部皮肤微循环的改善,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浸润吸收,继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此外,护理后中药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表明了优化中药湿热敷护理技术有利于改善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是医用无纺布袋具有伸缩性较好、强度无方向性、过滤性好、通气性强以及保温性好等特点,应用于优化中药湿热敷技术中,可有效将中药液过滤至皮肤之上,并促进药物的吸收,从而发挥较为理想的静脉炎防治效果,维持患者身心健康。另外,中药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优化中药湿热敷护理技术有利于改善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优化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便利,且安全卫生,治疗结束后仅需拿下药袋,轻轻擦拭皮肤即可,可有效避免弄脏患者的衣物;同时,中草药是天然材质,具有毒性小、经济实惠的优势。
综上所述,优化中药湿热敷护理技术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过程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