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内卷化”困境及破解路径探究

2022-04-26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卷化大学信息化

解 睿

(兰州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20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高校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混合式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模式。信息技术的诞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如何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成为当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

一、大学英语与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可以被认定为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信息化”的概念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英译: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2]。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来分别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从技术层面来说,教育信息化兼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的特点。而在教育层面,教育信息化在实践教学当中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的显著特征。我们可以把教育信息化视为一个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来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创新,信息化的环境需能够支持启发思考、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要求[3]。可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探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去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在当下整个教育发展浪潮中已确立了关键的战略地位,而课堂教学则是当之无愧的主战场。信息化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因其“技术赋能、以生为本”的宗旨,已成为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核心研究内容[4]。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能否将信息技术与智慧课堂的构建相结合,陈旧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否得以创新都将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二、“内卷化”的概念阐述

“内卷(involution)”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德国哲学家康德(I.Kant),用其来表达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与“进化理论”(evolute-ionstheorie)相对应的“锁定理论”(die theorie dereinschachtelung)[5]。其后,格尔茨在《农业的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中形容“内卷化”是一种“很辛苦又很不经济”的模式。这一概念早期也曾被用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或描述社会文化的变迁规律[6]。后又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内卷化”是指某种文化或某个领域发展到一定形态之后既不稳定也无法革新的状态,且这种状态持续复杂化、精细化的变化过程[7]。如今,在日益发展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互联网语境下,“内卷化”存在于不同文化领域的激烈讨论之中,如教育内卷、经济内卷、职业内卷等,其内涵不断发生演变,研究的强大范式也持续外溢。微观来看,“内卷化”是在花费一定时间的持续投入后,回报减少甚至消失,处于 “没有结果的付出” 状态。宏观来看,“内卷化”指社会或某种行业为实现目标,大量、持续投入人力、物力或财力但结果却是效率走低,效益下降的现象,即有增长而无发展。还有学者认为“内卷化”的核心是没有发展的增长[8],而并非是当今人们普遍理解的激烈竞争。

同样,大学英语现阶段在信息化教学这一领域中,也陷入了一定程度上的“内卷化”困境。这种“内卷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信息生态的情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手段难以获得新的突破,转而在教学过程本身不断重复化、复杂化,但其整体效果却并未得到质的飞跃,止步于低水平的重复与循环。因此,积极反思并破解当下的困境,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本身的改革与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内卷化”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所应用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相对陈旧且存在诸多问题。许多身在一线的教师对于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仍有诸多疑惑,许多老师依然无法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束缚,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功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内卷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及技能有待提升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经过多年探索,高校教师在目前的教学中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但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9]。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创新方面都存在缺失,有待大幅提升。因此,教师无法通过散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造成突击应考,主动学习无从谈起。

2.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当前,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中的手段比较单一,混合式教学未得到广泛应用[10]。首先,部分高校在对于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配备上有所欠缺,因此混合式教学难以在日常教学中顺利展开,教学创新更无从谈起。其次,如多媒体、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等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未得到有效利用,当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停留在只局限于使用PPT、视频播放等基础功能的现状,教学手段单一化严重,信息化教学仅仅流于形式,不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度应用。

3.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不能与其教学目标深度融合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任意两种或多种教学手段的混合,而应是“教”与“学”的多维度深度组合或高度融合,是各种教学策略的深层次交互融合[11]。大学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依旧停滞于传统、单一的混合教学模式止步不前,无法实现大纲提出的既培养语言技能又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在混合式大学英语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目标的高阶性,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的挑战度[12]。语言学习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若只限于采取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由学校或教师制定的混合教学模式,则很难体现其本身“技术赋能、 以生为本”的宗旨[13]。此外,知识碎片化严重(即系统性不足)、内容上存在重复与交叉等现象也是传统的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日常生活中,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便于学生随时获取教育资源,碎片化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传播,反之深度阅读的耐心则迅速消退。碎片化、无逻辑、追求表层信息的思维方式取代了模块式、逻辑性的、寻求深度理解的思维方式[14]。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与获取方式,也是传统混合式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一大障碍。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指出,信息素养应与课程教育相互融合,并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及参与能力[15]。因此,要冲破这些“内卷”现象,信息化教学必须与课堂实践及学科目标进行深度融合,要充分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因此,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如何凸显、如何与学科目标深度融合等这些问题亟待理清。

四、破解路径探究

1.全面性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及技能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思想转变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突破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学“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现象,首先,教师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应正确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并不能被简单的理解为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有研究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直面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和问题”[3]。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因此,教师仅仅通过个人的摸索很难掌握新的技术。为了能够进一步弥补当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能力缺失,应大力加强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层面的认知和能力。很多学生和教师在面临信息化的背景时,不能清晰的在思想层面上接受、认同信息化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从而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因此,需要广大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有正确、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能积极、深度地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必须运用教育信息化理论对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例如,可以用大数据进行筛查和分类,对不同方向、面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年龄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16]。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也逐渐成为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仅仅通过一两次的培训、讲座或教学观摩是无法得到真正提升的。为保证信息化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的应用,高校教师应主动、持续加强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的意识,同时,高校也应实施多措并举,保障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创设灵活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应逐渐将信息化理念融入课程设计全过程,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制定详细可行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体系,授课方式应更加灵活多变。2020年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该课程诣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培养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17]。综上所述,为了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大学英语课程应突破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简单叠加的“内卷化”现象,在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合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当下,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不够凸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 的单向推送模式已然长期将学生置于课堂中被动接纳知识的角色,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主动性的发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这也是由于东方的教育思想历来“重教轻学”,因而提倡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模式在我国广大教师中并没有太受推崇。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行思想上、位置上的合理转变。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达到“教学并重”。

其次,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也应从“以教学为主线”趋向于“以课程为主线”,即在课程论整体观和动态观视域下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18]。鉴于此,我们可以尝试PBL(项目式学习)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如基于MOOC平台的项目式教学、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和混合式协作学习(BCL)等。大力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从而达到在线学习的有效性,加快破解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现实困难与瓶颈。

3.培养基于创造性思维的混合教学模式

为了突破传统且陈旧的混合教学模式并与大学英语课程达到深度融合,推进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混合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来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取决于是否勤于思考,在当今则尤为重要[19]。当前,人类处在一个需要不断认识、分析、判断、选择的时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较为全面的发展要求已经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于各门学科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思维方式训练之上,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如何分析、判断、评估等,即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批判性思维包含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大脑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引申于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重视其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融入类似于分析、评估、推理等思维训练的内容或环节,从而真正实现培养既有外语能力又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外语人才。

目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已逐步趋于常态化,但有研究指出,传统意义上的、陈旧的翻转课堂模式未必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由于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2],故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前提[20]。传统的混合式教学在知识传授和创新性思维训练上都可能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21],主要原因为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围绕活动和行为进行量化研究,易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2],结合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课程性质来看,应该将学生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此外,混合教学模式中因其获取方式和媒介特征表现出的碎片化属性也存在碎片化知识结构的缺陷”[23],而语言的学习更加注重形成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传统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超强功能没能充分地发挥,线上内容时常与课本内容高度重复,缺乏启发性,自然很难激发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兴趣。

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复杂性,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中,应实现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学生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通过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内容解决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等[24]。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结构、任务组织、和活动设计等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产生重大影响[24]。从大量研究中发现,开展小组合作式、自主探究式、开放式、项目式等学习方式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生生互评、团队竞争、设定奖励机制等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也可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1]。教学评价、内容、方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25]。如:① 兼具线上自主学习、针对性辅导、灵活教学管理和多样化评价的慕课学习+翻转课堂模式[26];② 任务驱动理念下的混合教学模式[20];③ 项目化学习理念构建的课堂内外模式:看视频、快速测试、小组内部展示和讨论、方案评价和反馈等[27];④ 混合与移动学习模式:导向、调查、分析、展示和评估[28]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范式。

基于以上研究,根据大学英语的课程特性,本研究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全方位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保留其混合教学的优势,构建了基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基于创造性思维的混合教学模式图Tab.1 Diagram of mix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reative thinking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基于创造性思维的混合式教学可总结为以下4个方面的进阶性突破:① 课前预习:由自主探究式、小组协作式学习取代被动的接受式、单一任务式的个体性学习方式;② 课程学习内容:将传统的碎片化学习进阶为模块化、结构化的知识学习,即“培养学生将碎片化知识整合进完整的知识系统中的能力”[29],并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通过课前线上研讨搜集碎片化知识,在课中由教师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线性逻辑思维,同时对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反馈进行诊断,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将碎片化知识嵌入、整合进知识系统中的能力,避免了混合式教学易碎片化的最大弊端之一;③ 学习活动:由简单的模仿性、碎片化知识的练习升级为基于结构性知识的项目化任务,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进阶为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等;④ 学习评价:由陈旧的教师评价升级为自我反思与同伴评价相结合。最终达到对传统混合教学进行进阶式的改造和创新。综上可知,团队协作、自主探究、模块化知识、项目式任务等背后都渗透着思维方式,都需要用高阶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正是基于创造性思维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所在。

五、结语

虽然我国近些年不断在教育教学方面尝试做出改革,但是教育创新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仍然存在,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没有使课堂中存在的最本质的问题消除,课堂形式仍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课堂”为主。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新诉求,信息化教学的构建要通过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能否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即创新人材培养)的目的,教育信息化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改变,而是通过教育手段的改变促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的根本转变。

猜你喜欢

内卷化大学信息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