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11、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 1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2022-04-26易默吕飒美都庆国张健吴友伟
易默,吕飒美,都庆国,张健,吴友伟
陕西省人民医院1消化内二科,2普外二科,西安 710068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渐年轻化[1]。现临床对结直肠癌病因的了解并不全面,可能与环境、遗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结直肠癌患者前期并无明显症状,到中晚期患者根据体质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便血、腹痛、血尿、里急后重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分为局部治疗(如手术、放疗等)和系统治疗(如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肿瘤转移、器官衰竭、极度消瘦,严重者甚至死亡,所以尽早发现对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2]。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1,MMP11)、血清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可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曾有研究表明,MMP1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较高,但MIC-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一般[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MMP11、MIC-1表达对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且准确;②未存在其他肿瘤疾病;③未患有精神类疾病,愿意配合。排除标准:①曾经接受过治疗;②合并其他组织器官疾病;③依从性较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2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男50例,女42例;年龄36~79岁,平均(53.29±8.18)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5 ml,随后放置室内静置30 min,采用2800 r/min进行离心处理15 min后收集上层澄清的液体,随后保存至-80℃中进行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 测 血 清MMP11、MIC-1水平,ELISA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种检测均由同一人完成(检测方法及流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联合检测为均进行MMP11、MIC-1检测,其中一项阳性即为阳性。阳性参考试剂盒中标准:MMP11≥5.5 pg/ml为 阳 性 ,MIC-1≥35 pg/ml为 阳 性 。MMP11≥7.5 pg/ml为高表达[5],MIC-1≥50 pg/ml为高表达[6]。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92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患病情况,比较不同疾病患者MMP11、MIC-1表达情况,分析MMP11、MIC-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术后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持续3年随访,包括电话、微信、回院复查等方式,统计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MP11、MIC- 1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92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中确诊为结直肠癌75例,良性病变17例(结直肠息肉11例及良性大肠炎6例)。MMP11联合MIC-1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85.33%)、特异度(82.35%)及准确度(84.78%)分别高于MMP11(68.00%、58.82%、66.30%)及 MIC-1(70.67%、64.71%、69.57%)单独检测(表1)。
表1 MMP11、MIC- 1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与病理结果的对照
2.2 不同疾病患者MMP11、MIC- 1表达情况的比较
结直肠癌患者MMP11、MIC-1高表达率均高于结直肠息肉及良性大肠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疾病患者MMP11、MIC- 1表达情况的比较[ n(%)]
2.3 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
经病理活检确诊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生存率为73.33%(55/75)。
2.4 不同预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生存与死亡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与死亡结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Enneking外科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MMP11表达情况、MIC-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预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n=75)
2.5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Enneking外科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MMP11高表达和MIC-1高表达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表4)
表4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于医院就诊时,大多已为中晚期,预后较差,伴随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日益成熟,但尽早发现、接受治疗仍然是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前提[7]。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是一种锌依赖性内切蛋白水解酶,可以有效降解大部分细胞基底膜与细胞外基质,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代谢出现不平衡的情况,MMP11属于MMP中间质溶解素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器官组织周围,其作用是可通过控制细胞外基质进行重构,从而推动肿瘤进展、抑制细胞死亡、促进肿瘤细胞存活,正常情况下MMP11在机体中为低表达水平,但在患病情况下常表现为高表达,并在肿瘤转移与中晚期时发挥重要作用[8-9]。曾有研究表明,不同实体肿瘤中MMP11的表达会有不同增高情况,这与肿瘤的扩散与转移息息相关[10]。MIC-1是从巨噬细胞中发现的生长因子,可以调节多种细胞的应激反应,作为肿瘤标志物,其主要可抑制细胞与血管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但有些研究显示MIC-1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11]。
本研究旨在对比MMP11、MIC-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MMP11联合MIC-1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MP11或MIC-1单独检测,表明MMP11联合MIC-1诊断结直肠癌有较高的准确度。结直肠癌患者中MMP11、MIC-1高表达率均高于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提示MMP11、MI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张慧等[11]、陈伟荣等[12]研究结果基本相似,由此提示MMP11、MIC-1可以作为前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物标志物。谢先木等[13]对MMP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进行探索,得出MMP11会随着患者的恶化程度增高而升高的结论。而赵文雅等[14]研究表明,MIC-1在结直肠癌血清中表达上调,表示其表达高于健康人群,可作为检查结直肠癌的指标,此外,进一步研究显示,生存与死亡结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Enneking外科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MMP11表达情况、MIC-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因素与术后死亡有一定联系,随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分化程度为低分化、Enneking外科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MMP11高表达和MIC-1高表达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需要重视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术中需更加重视肿瘤清除率,在术后针对此类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避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MP11、MIC-1高表达者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但有关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MMP11、MIC-1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联合检测MMP11、MIC-1水平可有效对结直肠癌进行术前诊断、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