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景观文脉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
2022-04-26王利素
王利素
韩国又石大学,韩国全罗北道 55338
引言
作为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正定古城,虽历经数朝更替,但古迹多而集中,古城布局规整、城址保存较为完整,在寺楼佛塔的控制下,构成的完美天际线,更加彰显了古城的特色,成为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隆兴寺作为正定古城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文化景观资源,对其景观文脉的传承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是对其他尚未开发以及在发展中的文化景观资源文脉传承的参考价值是巨大的。
一 国内外古城景观评价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开始,在景观评价研究领域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他各国、各学派针对景观视觉评价、群体评价、整体评价、历史建筑以及整体的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方法建立了一系列的评价政策与评价体系,并促进了景观评价领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学者通过多年努力,在古城景观评价标准、传统建筑评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多数学者以景观价值的保护与使用后的评价展开研究,针对景观设计使用前的评价较少。纵观国内外景观评价体系,因其历史文化差异和国情不同而产生的观念不同,因此各国对景观评价的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隆兴寺作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寺庙园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寺院。20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以隆兴寺的历史、建筑、壁画、碑刻、植物以及寺庙园林为对象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前人对隆兴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历史发展轨迹进行梳理、研究其文脉特色,参考国内外景观文脉评价体系,构建隆兴寺景观文脉传承度评价体系。
二 隆兴寺景观文脉分析
(一)正定古城介绍
河北正定是1994年1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唯一一座县级历史文化名城,前身为“真定”因“真正安定”得名。始建于秦始皇时期,建城初为鲜虞国都城,后为中山国都城。正定古城文化景观资源丰富,在古城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化景观,被誉为“古建博物馆”。“一城四门双十字,九楼四塔八大寺”是其景观构成的主要内容,城池壮美、格局清晰、风貌完整、氛围浓郁,古迹多而集中,是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城历经九朝不曾断代,在寺塔楼阁的织绘下,构建了古城优美的天际线。
(二)隆兴寺景观文脉分析
1 隆兴寺概况
隆兴寺因寺内大悲阁内筑有大悲菩萨像,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又有大佛寺之称,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隆兴寺经历了由龙藏寺-龙兴寺-隆兴寺三个历史阶段,隆兴寺为典型的寺庙园林,为前院后寺的布局结构。初建时期为东晋十六国,当时是燕国慕容熙别苑,隋开皇6年(公元586年)敕建为寺院,名为龙藏寺,历经六代都是由皇家主持下修建而成,具有明显的官式建筑特点。
2 隆兴寺景观文脉分析
隆兴寺始建于隋朝开皇6年(公元586年),发展于唐,直至宋朝时期初具规模、清朝康熙年间形成了东中西“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占地8.25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寺院建筑。
隋朝开始,隆兴寺的兴衰都离不开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为隆兴寺增添了深厚的政治色彩。在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下,对隆兴寺不断扩建、重修,形成了今天“三路并举”的建筑规模,沿南北中轴线分布殿宇十余座,南北纵深对称分布的格局,是目前佛教建筑中宋代建筑布局代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见封底图1)。寺内现存的宋代建筑有天王殿、摩尼殿、慈氏阁、转轮藏阁,即使经历了朝代更迭与重修,但仍保持宋代形制和风格,实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继承,体现了“文脉”的这种承上启下的文化之间的结合。
表1 评价项目权重值
图1 隆兴寺平面图(见正文第50页)
三 隆兴寺景观文脉评价指标体系
(一)隆兴寺景观文脉评价体系的设计准则
通过借鉴国内外景观评价体系,结合隆兴寺景观建设现状,构建隆兴寺景观文脉评价体系。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发现,景观评价过程中复杂化数据简单化处理,大多的研究中多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因此,本文根据文脉具有上下联系之意,结合德尔菲专家法筛选评价因子,筛选正定古城隆兴寺景观文脉评价指标,构建上下层次相呼应的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AHP),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为解决抽象且复杂问题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现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AHP法的特点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构建不同层次进行分解,在同一层析内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计算,再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其本质、影响条件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对于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便捷的处理办法,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本文即将采用AHP法构建景观文脉传承度评价体系,对于隆兴寺从建筑、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确立评价指标。
(二)层次模型的构建
正定古城城址完整,文物璀璨,名人众多,对于正定古城景观的评价,将使用AHP法结合德尔菲法对于正定隆兴寺景观文脉传承情况从时间与空间维度分析建立框架,构建景观文脉传承度评价模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则的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总则的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总则、《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以及参考多篇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结合隆兴寺的实际情况,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以及专家意见咨询,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确立为: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及因子层D四个层次。
1.目标层(A):总目标—隆兴寺景观文脉传承度评价。
2.准则层(B):隆兴寺景观文脉的2个评价准则—层积性B1、融合性B2。
3.指标层(C):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传承情况共7个指标:历史延续性C1、功能延续性C2、情感延续性C3、景观创新性C4、景观审美性C5、景观多样性C6、景观统一性C7。
4.因子层(D):即针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因素共21项(见封底图3)。
图3 隆兴寺景观文脉传承度评价体系(见正文第50页)
(三)专家权重值判断
运用yaahp请行内专家对评价体系的各项进行赋值并计算出评价指标权重结果,通过专家权重判断标准,得到各项权重值(见表1),以及评价指标权重值排序(见封底图2)。
图2 评价指标权重值排序(见正文第59页)
在21项评价因子中的权重值最高的是景观统一性0.3103,因此在对隆兴寺的景观发展中,尤其应注意所有景观的统一协调发展。
四 结语
景观文脉、城市文脉及历史文脉的价值评价在当前的研究中较为多见。笔者在参考国内外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及相关书籍的前提下,构建了隆兴寺景观文脉传承度评价体系,共4个层次、21项评价因子,希望该评价体系能够为其他文化景观的评价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