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研究

2022-04-26宁晓菊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高校

摘 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治校的政治根基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底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探索、细化实践: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担当,全面巩固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对高校师生的引领力,在守正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实践活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既理性平和又奋发向上的心态。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

2021年7月12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包括六大部分,其中第五部分“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指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总体思路,也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和途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向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守正创新发展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议题。

一、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担当

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21年秋季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教育系统“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我们党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有这样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担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定崇高的政治信仰。《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第一项就是坚定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更自觉、深入、全面地学习《意见》,更深刻、精准、透彻地领会《意见》精神,从而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奋力开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深入、持续、坚定、务实地学习和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只有领会了精神才能坚定使命、明确担当、落实行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保持持续的工作激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育才造士这样的崇高目标,虽然起于宏大的顶层设计,但日常实施起来却非常琐碎、繁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没有持续的工作激情,可从多方面观察和考量: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如思政课教学、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始终注重实干实践,追求创新优化?随着工龄的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常态化工作应对得游刃有余,是否还能保持一颗探索、学习的进取心?面对一届届学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始终如一地全方位关心和照护他们的生活、学业和身心健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坚持思想引领,又要聚焦具体问题;既要有放眼百年变局的宏阔视野,又要有细观00后大学生个性思想特点的精微眼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常态化管理育人,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内在逻辑和教育教学规律,这也是守正创新中的“守正”之义。

二、全面巩固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对高校师生的引领力

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传达给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高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时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党建团建工作、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领师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一起去感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纲领,也是建设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彰显理论魅力。如今资讯来源广泛而丰富,平淡枯燥的说教根本打动不了大学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后,高校思政课不能只停留在浅显易懂的案例罗列层面,还要有与大学生理论素养和思维水平相适应且系统、清晰、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和理论铺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和学科前沿,以研究促教学,在备课时紧跟理论前沿和社会现实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迭代升级,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思想交流和学术碰撞。当然,彰显理论魅力并不是要把理论讲得高深莫测、艰深晦涩,理论的魅力恰恰需要鲜活的社会现实和发展实践来验证和丰富。高校要继续“深度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紧密结合”。黨和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纪念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力证明。

高校“大思政课”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精神张力。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百年党史是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的传承赓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传承党的伟大精神。要充分挖掘党史中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元素,将其全方位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崇高理想信念、高尚品格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引导他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辱使命、奋勇搏击、接续奋斗。

三、在守正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实践活动

多年来,各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社会实践活动中,根据本校传统、本地优势,积累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做法,形成了相当多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品牌。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往打造的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实践活动受到影响和限制,有些甚至已经无法开展。探索创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社会实践活动新形式迫在眉睫。2020年以来,已经有不少高校行动起来。

主题内容要丰富。着眼于学生层面,实践活动设计和开展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将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就业实习相结合。比如,2021年暑假,兰州大学723个团队、7271名青年学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奔赴全国30多个省、区、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就业实习等内容融入青春行走的步伐中,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河大地,用热忱思考如何实现报国之志。兰州大学这个尝试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了主题内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自己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深入研究,扎实推进。只有团队作战、形成合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专业技能历练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高度融合、交相辉映,专业素质能力与道德法治素养共同提高。

构建线上线下融通互促新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下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实践活动确实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也给高校探索创新线上线下融通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契机和动力。高校如何做才能让思想政治和道德法治实践活动体现新时代、新特色和新要求?常态化防疫形势下实践活动的新阵地、新载体如何打造?线上实践活动主旋律如何和线下一样响亮高昂、活跃出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一系列创新思路和行动。如前所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已经探索创新了不少时代感鲜明、富有成效、可供学习借鉴的线上线下互融互通、共建共享实践活动,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培育建设实践精品项目。实践活动相较于理论教学,学理性和教师个人色彩没那么强,但活动设计、组织管理、过程协同、效果评估的程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非常重要。一项实践活动要既能达到育人效果又能被学生热捧,往往要经过多轮实施,不断改进、优化,这是一个长期打磨的过程。如果有同行经过多轮实施、优化而形成的成熟实践项目可供参考、借鉴,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培育一批可示范推广、能引领辐射、有持续滚动开展价值的实践精品项目就非常有必要。这些实践精品项目在层级上可按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层实施,在主题类型上可分课程教学实践、管理服务实践、校园文化实践、心理健康实践等进行设计。

四、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既理性平和又奋发向上的心态

今日大学生的心态将影响甚至决定未来中国国民的社会心态,进而影响和决定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发展。

多维度着力,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就会在情感上对这片土地产生依赖,在情绪上对周遭人和事保持平和心态,在精神上对个人与社会发展保持昂扬奋进的激情。所以,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这种认同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拥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践行。

内外兼修,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人之為人的根本、国之强盛的支撑。没有精神的支撑,心态就会萎靡崩塌。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他们能不能持续地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奋发状态,影响甚至决定着国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不得不说,近年,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络游戏的过度流行,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心态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变化。一些丑陋低俗的内容在网络空间中流行,一些靠制造和传播低俗内容而赚大钱的超级“网红”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超级“网红”中有很多人学历层次较低,靠出卖人格、附和人性阴暗面“出圈”。娱乐的低俗化,不仅扭曲了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还消磨了年轻人对现实世界及未来人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动力,导致他们懈怠于深邃思考,拒绝精神成长。如果放任这种状态持续蔓延,会给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德法同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识和准则均认同以下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福祸一体、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固然有矛盾与冲突,但解决之道是对话交流、沟通协商;不同个体在价值认识和践行上有差异,理解尊重、求同存异是必然之道。如何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明确价值要求和践行价值准则?一方面是通过涵养品德,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另一方面则要靠法律刚性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因此,全方位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促使其不断提升法治素养,提高用法能力,也非常重要。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育人使命艰巨光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的培养对象和时代职责,当在守正传承基础上勇敢创新,用行动给出无愧于党和国家的响亮回答。

参考文献:

[1]焦小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EB/OL].(2021-08-31).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8/t20210831_616564.html.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王鹏.坚定政治信仰 培育时代新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展成效综述[EB/OL].(2021-08-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8/16/c_1127766617.htm.

[4]把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内化为精神动力:兰州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写好立德树人新答卷[N].光明日报,2021-08-23(5).

[5]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求是,2021(17).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责编:瀚 海

基金项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类专项“高校思政课就近利用红色资源融通党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2021-SZ-30);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党建重点项目“党史育人视角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编号:2021-DK-12)

作者简介:宁晓菊(1971— ),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高校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