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院校“书院+课程思政”双驱同向模式研究

2022-04-26刘昂

高教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书院课程思政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衍生出的多元且自主发展方向的双引擎,书院制度和课程思政在历史起点上就具有天然的内生衔接性。医学是科学当中最人文的一门专业,医科院校的思政工作可以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四项重任上构建书院制度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中,医科院校书院制度和课程思政的双驱同向生成模式的建构,以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载体、供给方法、供给环境和供给配置为具体路径,可以融通医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共舞中共振。

关键词:书院;课程思政;三全教育;双驱同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090-04

Abstract: As a dual engine of diversified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derived from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 College System(CS) and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IPE) have a natural endogenous connec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initial stage. In the four important tasks of level of thought, political awareness, moral qua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S and CIPE in college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can achieve dual-driven and co-direction and form a synergy effect. In the perspective of full staff,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the dual-driven and co-direction path of CS + CIPE can realize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resonance in co-dance at supply of subject, content, carrier, method,environment and configuration.

Keywords: the college system;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l-round education; dual-driven

以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要求为教育事业行动指南,教育与教学理论界掀起了课程思政研究的热潮,推动课程思政践行向纵深发展。既有研究聚焦于专业课程教授视界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和塑造,提倡“润物细无声”式的三全教育与人格培养。毋庸置疑,专业课堂的课程思政模式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第一阵地。但科学当中最人文的医科如何“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充分利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厚积的成果,进一步夯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做到理论融通是教育界必须认真回答的新时代课题。秉承课程思政内涵精神,本文率先提出一种研究范式,抛砖引玉。

一、“书院”与“课程思政”的内生联系

2000年5月浙江大学成立“竺可桢学院”,开创了新中国我国大陆地区高等教育书院制度之先河,秉承对优秀本科生 “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实施英才教育。随后,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大学纷纷加入这场探索实验,衍生出多元且自主的发展方向,为当前教育改革引入一泉活水。目前,大多数医科院校(含综合大学的医学院)都在逐渐倡行博雅教育,通过对通识教育体系的本土化构建,力图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培养完整的人”的书院内生逻辑与课程思政理念一脉相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性选择。

(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步时期

改革开放推开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大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浪潮下,为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高等学校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体现国家意志,以全民共识的形式,通过法定授权我国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探索教育改革进路。书院制度是高校改革衍生出多元且自主的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步时期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显现了从一开始“书院”与“课程思政”就具有天然的体系融润和内生联系的逻辑起点。

(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扩张时期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快速扩张。推动了改革向纵深发展。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进一步夯实改革措施,启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等相关试点工作。也正是在高等教育扩张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落实教育的本质,提高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实现全人塑造,是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书院制度经过不断研究探索落地生根,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书院灵魂的博雅通识教育,也开始在医科院校中扬帆探索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同时,《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两课”课程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扩张时期为书院制度和思政建设的践行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土壤。

(三)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是在总结我国40年高等教育改革成果基础上,补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存在脱节、“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没有得到完全体现的短板,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代最强音,为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体系理念的提出,为书院制度发展迎来新契机,给书院建设引入一泉活水。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双引擎,“书院”与“课程思政”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教书育人三全教育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体系发展结果,在理论构建溯源上二者具有内生的逻辑联系。

二、医科院校“书院”与“课程思政”双驱同向的逻辑内涵

医学生的思政培养,可以焦聚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载体、供给方法、供给环境和供给配置的具体径路上,融通医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共舞中共振。

(一)医学生思想水平双驱同向

思想水平问题,说到底,是站位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医学生思想水平的认知认同,是关乎培养合格“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和“和谐医患”等的重大问题。思想水平是医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医学课程必须利用好课堂空间,站好思想塑形和舆论引领的前沿阵地。青年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在思想素质培养上还应当拓宽空间渠道,深入挖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等唯物辩证法形式多样教育方式。医科院校书院构建的自由生活空间模式应当紧扣“生命”主题,吸引医学生参与日常讨论和学习,循循善诱,实现双驱同向正面引导功能。

(二)医学生政治觉悟双驱同向

政治觉悟具体而言包括了政治信念、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1]。在意识形态领域,拜金主义、精致主义、实用主义等多元化错误社会思潮涌入大学校园,冲击着包括医学生在内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医学生政治觉悟意识淡薄,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高等教育的真正危机不仅仅与课程有关,更与学生政治信仰有关。功利主义思潮以及医科院校评价体系的数字化、量标化,使一些医学教师放弃了对教室外学生生活学习引导的一切责任,由此产生巨大的思想真空。如果要对青年人的生活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医学教师必须再次发挥对医学生生活主要影响力,而不仅仅限于教室的施教。医科院校书院应当完善职权赋能,架构医学导师辅导制度,配置优秀的通识课程,充分利用医科院校书院现有的生活空间,打造全人品德空间,让广大医学教师担起医学生的政治导师,成为医学生在医学求知的道路上的思想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医科院校书院塑造的精神空间中,医学师生政治觉悟上实现同向同行。

(三)医学生道德品质双驱同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作为合格的新时代医学生,在接受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应当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这是三全育人教育核心价值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逻辑。纵观我国教育历史,尤其考察我国悠久的书院文化,德育教育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德”在育人中的首要地位、方向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朝历代的教育教化中,都非常重視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润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教育绝非一日之功,应细水长流。对医学生的德化教育更应当体系化、常态化。除了医学专业课程上采用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隐形渗透式以及讨论辩析式等形式使之成为教化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法治、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品德塑造的主战场外,医科院校书院也可以博雅教育为抓手,博约结合, 精思善疑开展讲座,专题讨论,社区融合等形式,对课程思政形成有益互动补充,双驱同向实现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

(四)医学生文化素养双驱同向

随着人类在20世纪知识总财富的增长,对专业化的需求增加。很长一段时间里,高等教育在科学主义语境下,“专业化”以及“工具化”成为其实然状态的重要标签,技术专长成为成功人士的显著标志,这成了高等教育精英教学模式遭人诟病的根源。医科院校应当注重对医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文化是孕育一切文明和制度的摇篮。人创造文化环境,同样,文化环境也塑造人。因此,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医科院校书院文化空间可以发挥有效多元的功能。利用医学文化的生动性和科学性,有效衔接通识文化,可以构件一套以传统文化为基座,中西医学知识为塔身的医学生文化素养双驱同向发展模式。在文化素养的培育上,医科院校书院和课程思政操作形式不尽相同,但初心应当都是营造向上向善的医科院校文化氛围,为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力支撑,实现文化自信中“共舞中共振”效应。

三、医科院校“书院”与“课程思政”双驱同向的生成路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指出,要啃下像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这样一批“硬骨头”,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4]。申言之,当前医科院校教育思政课程的“两课”建设有逐渐陷入“孤岛”困境之虞。思政“两课”与医学专业教学不兼容,“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陈宝生部长将思政建设列为教育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硬骨头”,反映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为啃下课程思政这块硬骨头,不能把思想政治课和医学专业课割裂开来,不能让思政课脱离医学生具体的成长环境和过程拔高起来,要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对待。抓住思政全人教育的事物本质,解放思想,构建医科院校“书院”与“课程思政”双驱同向融通发展。

(一)构建以书院为主体的多元化供给主体新格局

思政教学,不能是“单兵作战”,不能完全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程。应当把课程思政立体化,将其延伸至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当前医科院校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医学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的开放性之间的张力。医学教学提倡人文关怀,应当打通医学生丰富的精神人文追求与当前“单兵作战”的思政课程模式之间的困境,构建出一套多供给主体并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利用书院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多主体参与、挖掘医科院校医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大思政”机制建设能改变医科院校德育教育的封闭状态及单向度,发挥课程思政融合性特点,将医科院校课程思政嵌入书院制,能有效克服“医生易得,共情难求”的困境。书院应当依托诸如附属医院中的德高望重医学教授导师制度,聘请医德典型先进人物现身说法,充分发挥医院传统中坚力量,实现校区与院区的融通,努力构建医科院校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供给主体格局。

(二)书院活动中注入“课程思政”理念

构建课程思政与医科院校书院通识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教授模块。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学校在原四大宿舍园区基础上,打造了博雅书院、知行书院、尚进书院和德风书院四个书院。为丰富学生“8小时外”的课外生活,各书院宿舍一楼建成了家园般的“生活基地”,健身房、舞蹈室、阅览室等数十个功能室,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了更舒适便捷的交流活动空间。书院应当充分利用灵活自由的形式,弥补第一课堂上的课程思政课时和载体的局限性,从博学:构建“全人”的知识结构;大爱:培养“人性”,培育“德性”;精技:训练与提升“通用能力”;专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互动与共生等进行三全教育。通过文史经典与中华传统,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艺术、体育与审美体验和社会经济与人文脉动,以及生命科学与医学人文等模块,建立由通识教育管理、通识课程、通识文化、通识实践课堂四大系统共同构成的完整运作体系。

(三)探索“互联网+书院+思政”的联动模式

在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不再也不能自我局限于线下的模式。5G技术支撑的数字教育为课程思政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尤其是我国教育经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数字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为广大师生员工所熟知。数字教育以互联网为媒介,大大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物理空间限制,线上教学成为新常态。

借助“互联网+”,双向同驱模式能够解决传统上课程思政在第一课堂实施受制于课时数和教室物理空间限制痛点,为医科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从理论式教学拓展至平台多样化的书院制实践式教学活动中,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引入课程思政反过来又能赋予医科院校书院制新时代内涵和政治引领精神要素,填充了医科院校书院制的内核,提升医科院校书院制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四)设计课程思政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思考性。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形态的医学,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应当更加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强化翻转课题,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中,可以尝试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和既有的教学教案,以问题导向为中心,探索了解医学生的各种需求,对医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设计更优化的教学方案。PBL教学法还可以通过官网、微信、微博等学生热衷的方式有效整合、发布信息,推送合适的心理健康常识、短视频,加强专家讲座等心理减压活动的组织,筛选和干预心理危机[5]。在课程思政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尊重醫学生的利益诉求,充分利用PBL教学法设计构思课程思政体系,科学合理地确保医科院校“书院+课程思政”双驱同向发展。

(五)营造人格交融“大思政”环境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宏观上看医学与政治应当分属交叉性相对较少的“大理科”和“大文科”不同门类。这就给人形成了一种错误定式,即医学生学好医学技术服务病患就可以了,人文或政治与医学教育无关。这些年医患关系紧张困境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医学生需要人文素养,需要思政教育。医科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更应该将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从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在供给环境整合方面,构建多学科的教学合作和激励制度在教学中形成有效互补的合作机制。构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多学科间的合作机制是课程思政常态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平台建设上,医学专业和职能部门对课程思政缺少主动融合意识,制约了工作合力的真正形成,这需要依托于医科院校书院侧供给平台,形成针对思政课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的信息沟通渠道、教学交流机制和智库共享资源。

(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良好同向协同

医科院校的课程思政就是要梳理挖掘医学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德育功能,并有效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建立知识传承与思想引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本主义情怀,加强医学生对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理解,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而促进医科院校医学生的自我完善。建立知识传承与思想引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

四、结束语

大学的使命是育人,医科院校的使命在于培养医学生思政“共情”,其根本目的是培育医学生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成为“三全”人才。新时代语境下的国际社会环境和中国社会结构远比数十年前更成熟且复杂,推动医科院校教育不断变革以回应社会广泛的知识与经济需求。“学科”“研究”“专才”等表现追求不应作为定义优秀的唯一度量。医科院校的思想认知水平、创新思维能力、政治立场站队、团队沟通合作、品德人格完整等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7]。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应是医学界和教育界必要要认真思考回应的重大课题。医科院校书院制度和课程思政教育双驱同向而行,必须融入医学生生活,让医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党新闻网.高校思政工作的四项重任[EB/OL].(2017-11-1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14/c40531-29644598.html.

[2]新华网.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3]人民日报.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2014-02-26).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26/c64094-24464564.html.

[4]新华网.陈宝生:有些学校的思政课,像春运期间的高铁票那样一票难求.[EB/OL].(2018-03-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16/c_1122545283.htm.

[5]齊春香,王湘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对策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J].高教学刊,2021(11):34-37.

[6]新华网.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09-09).http://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

[7]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人工生殖的民法问题研究”(20YJE820001);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医科院校‘书院制+课程思政’双驱同向模式研究”(JG2019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昂(1978-),男,汉族,四川广安人,博士,讲师,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卫生法、比较法与法学教育。

猜你喜欢

书院课程思政
致知书院间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书院复兴的关键是继承与弘扬书院精神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