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抗凝治疗妊娠期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临床疗效
2022-04-25邵平
邵 平
(辽宁省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产科,营口,115000)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孕妇在孕28 周前2 次或2 次以上的连续自然流产[1]。RSA 的发病机制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如遗传、子宫畸形、感染、血栓前状态等[2]。D 二聚体(Ddimer,D-D)是预测血栓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估孕妇血栓前状态,故监测D-D 水平对RSA 的治疗方案确定意义重大[3]。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已有学者将其用于妊娠期D-D 异常升高的治疗[4]。本文以此作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妊娠期D-D 异常升高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符合RSA 诊断标准;血浆D-D 水平高于0.8 mg/L;TORCH 检查未见异常;夫妻双方无染色体异常及遗传性疾病;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或畸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入组前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合并精神异常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 例,年龄24 ~37(29.31 ±4.50)岁,妊娠次数3 ~5(3.41 ±0.47)次,流产次数2 ~4(2.65±0.38)次。观察组30 例,年龄23 ~37(29.04 ±4.47)岁,妊娠次数3 ~5(3.37±0.43)次,流产次数2 ~5(2.71±0.42)次。两组年龄(t=0.233,P=0.817)、妊娠次数(t=0.344,P=0.732)、流产次数(t=0.580,P=0.564)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保胎治疗,妊娠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5 mg/次,1 次/d;确定宫内妊娠后,肌注黄体酮(1 mL:10 mg),10 mg/次,1 次/d;维生素E 0.1 g/次,3 次/d,治疗至妊娠12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MWH-Na 钠,4 100 U/次,1 次/d。定期检测D-D 水平,连续用药至妊娠12 周。
1.3 观察指标 采集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DD(散射比浊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记录妊娠结局(早产、足月产、流产)及并发症(出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表1) 两组aPTT、PT、TT、Fbg、D-D 水平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TT 水平升高,Fbg、D-D 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妊娠结局(表2) 观察组早产、足月产发生率为80.00%、13.33%,高于对照组53.33%、0(P<0.05); 观察组流产率为6.67%, 低于对照组46.67%,(P<0.05)。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表3)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3.33%(1/30)(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RSA 的发生与机体血液凝固性升高存在联系,胎盘微循环障碍可造成胎盘内血管形成局部血栓,阻碍胎盘内氧气及营养物质的供应,导致胎盘梗死,流产[5]。D-D 水平可直接反应机体的继发性纤溶活性,是机体血栓前状态的标志物。LMWH 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形成,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增强因子Ⅱ的活性,并抑制凝血活性因子Xa 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LMWH 治疗组患者aPTT、PT、TT 水平高于常规治疗患者,Fbg、D-D 水平低于常规治疗患者,LMWH 治疗患者早产、足月产比例均高于常规组,流产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患者,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性并发症无差异,表明LMWH 可改善妊娠期D-D升高患者的妊娠结局,并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