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在初中大单元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25辛正斌

流行色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赏析红色

辛正斌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前言:在大单元教育教学理念下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加入初中美术课程,把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与艺术审美教育相结合,用经久不衰的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同学们的品德,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大爱大德的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主要研究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策略,建立更为科学、丰富、有趣的初中美术教学体系。

一、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且更要顺应时代趋势,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具备更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们既要通过鉴赏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又要通过艺术实践完成相应的美术作品,在这种情况下以大单元为主的课程教学体系相对于传统的课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加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大单元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某一课题单元为主,从主题出发,把以往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地梳理和规划,教师设计全新的教学,根据学情布局课堂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单元模块。值得一提的是,“大单元教学”区别于“学科单元教学”,与后者相比,“大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追求更加全面、科学、深度的学习。大单元课程教学内容更具逻辑性和紧密性,方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更为科学、完整、有序的学科知识体系。在美术课堂上,“大单元教学”就像艺术家进行创作一样,从整体出发、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价值

首先,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歌颂百年辉煌征程中的英勇事迹、英雄人物是红色经典题材美术作品经久不衰的表现主题。从创作的时间角度来看,红色经典题材美术作品表现了建党百年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如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图1)、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分别表现了我党建立初期、团结人民艰苦抗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她以丰富的视角直观地表现了党的光辉历程,用艺术的方式“讲历史”,有助于同学们更深地了解党的艰苦辉煌的发展历程。

图1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布面油画 270cm x 550cm 何红舟 黄发祥 2009 年 中国美术馆 藏

其次,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具有教育价值。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由我党一百年艰苦奋斗为源,经几代美术家们不断探索、刻苦创作而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作品中充满了先进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些作品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党的一百年奋斗史,而且通过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党领导人民在那个艰苦的时代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经典,激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思想上受教育,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最后,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具有审美价值。随着中国现当代审美思潮和理念的开放和发展,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作品门类丰富,艺术风格多样,它们大多以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为基调,因其戏剧化的主题性和丰富的视觉性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方增先的国画《粒粒皆辛苦》、全山石的油画《义勇军进行曲》、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能进一步体会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语言和艺术情感的宣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审美素养。

三 、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的教学路径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应探索性地加入红色题材美术作品赏析,在提高艺术审美的同时,也为构建红色文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情怀奠定基础。鉴于此,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开展的以红色题材美术作品鉴赏为主的教学实践结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契合中学生认知特点,注重体现中国近代以来的优秀文化,让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内容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进一步落实。

(一)大单元教育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从多维度构建大单元教学路径,从整体上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有效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根据中小学美术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科学设置与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艺术审美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使之成为青少年学习党史生动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灵活运用,以大单元为主,系统教授某一板块,这为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的教学实践拓宽了道路和视野。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搜集、梳理建党百年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选取适合在中小学课堂里赏析的作品以单元课的方式,与“美术•鉴赏”模块有机结合。以苏少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和第九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为例,在中外雕塑艺术学习中可加入红色主题雕塑作品赏析,如潘鹤的《艰苦岁月》(图2)、王宣元的《丰碑》、尹悟铭的《最后的守护》等。《艰苦岁月》用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一老一少红军战士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坚定信念、永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形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与吕德的《马赛曲》、罗丹的《加莱义民》等外国雕塑名作共同欣赏,在相互比较中赏析中外主题性美术作品的价值内涵和艺术魅力,更为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历史、提高审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图2 《艰苦岁月》铸铜雕塑 47cm x 40cm x 55cm 潘鹤 1957年 中国美术馆 藏

中国画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占有重要的篇幅,以苏少2011课标版为例,在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册中分别有中国花鸟画、中国人物画和中国山水画赏析单元,同时在“造型•表现”领域中也有不少内容,这对红色主题中国画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同学们可以结合《传神写照— 中国人物画》这一课的知识点,赏析以石鲁的《转战陕北》(图3)为代表的主题性中国画作品。《转战陕北》运用高远的透视法则、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毛主席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时的情形。这幅作品既可在中国人物画教学中欣赏也可结合中国山水画知识点观摩,还可与“造型•表现”领域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临摹和创作。与之类似的作品还有李可染的《长征》、王迎春、杨力舟的《太行铁壁》、宋文治的《山川巨变》等,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也可与“综合•探索”、“设计•应用”领域相结合。此外,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也可从创作时段、美术表现语言为切入点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总之,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在课堂上的教学应与教材紧密联系,结合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大单元课程的优势,多维度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

图3 《转战陕北》 纸本设色 233cm x 216cm 石鲁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二) 积极开展相关社团课程

为了丰富校园学习生活,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结合了木渎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融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创建了具有特色的社团。在社团的研究开发中,应积极探索开创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团课程,例如红色经典美术赏析。把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放入社团课程中,我们的教学既是美术课的延伸,也是美术教学的创新。师生可以从文化、历史、思想政治建设、艺术等多方面多角度系统性地对红色文化进行探索和深入理解。在社团课里,我们的教学方式应更加多样化,例如,按照艺术表现门类的划分,可以采用分段教学法。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一段时间里,师生共同梳理红色主题的中国画作品,以赏析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从学科门类中去探索,在下一个教学时段里我们可以梳理其他门类的作品;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一幅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从点到面层层开展,结合有关纪录片和影视作品,更为充分地了解历史,也可以用油画、水彩画、素描等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临摹和创作,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熏陶,让革命精神根植于心。此外,社团还可定期组织同学走出校园,参观苏州本地的革命历史遗迹、展览馆等,增强民族自豪感。总而言之,社团的学习方式应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多媒体、社会实践等方式,尽可能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

(三)红色主题美术作品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在大单元课程教育教学下,我们要以单元课为主设计教学环节,让本学科的知识点以单元块面形态综合性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科类课程教学环节中,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可以成为串联学习党史和培养爱国主义高尚品德的纽带。我们可以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创造性地加入红色主题美术作品来增强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初中语文课《红岩》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有关红岩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知不同艺术形式的红岩作品,进一步理解红岩故事;在历史课上,我们可选取闻立鹏的《红烛颂》、罗工柳的《地道战》、黎雄才的《黄花岗夕照》等作品,让同学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以往的历史;在音乐课上,我们也可以边赏析有关红色题材的音乐作品,结合相应的美术经典使教学更丰富更有趣。比如,在聆听《黄河大合唱》曲目时,同学们可结合陈逸飞的《保卫黄河》、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同欣赏,更深刻地体会红色经典题材艺术作品的表现语言和审美价值;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我们亦可经常引用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与课堂内容结合,更为直观、生动、有趣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同学们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四)积极举办红色主题校园文化艺术节

红色主题美术作品欣赏是拓宽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之一。我们要把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融入到校园文化环境中,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宣传和推广红色文化提供了平台。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师生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围绕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经典形象等为创作素材、同时借鉴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核心元素和艺术表现语言进行创作,在学校图书馆、校园橱窗、教室走廊等地方展出,充分利用校园里的空间环境,让红色文化尽可能融入到校园空间环境里去。当然,我们也可用诗歌朗诵、组织辩论会、讲故事等方式,就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反映的事件、人物故事等内容深度地挖掘。值得一提的是,校园文化艺术节并不一定要以学校为主组织举办,我们也可定期以班级、年级、共青团等为单位组织进行。

(五)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培训

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上只涉及了极小的篇幅,在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没有相关的课程资源。因此,广大教师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教育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认识存在着些许不足,同时在大单元课程背景下不具备创新美术教学的能力,也不能灵活地处理该课题在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缺乏相应的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鉴于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专业素养,也为了中小学美术大单元课教学创新,教师必须要进行有关的主题培训。一是要通过有关的线下培训和教学研讨会,加深对红色主题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红色经典美术的认识应包括红色文化的学习、审美文化的认识、红色历史的了解、红色主题美术教学设计等方面;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美术教学。传统的美术教学法形式单一、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创新,因此,教研小组应经常组织讨论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大单元课程下创新型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课堂艺术实践等相关环节。

随着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小学美育也得到了更充分地重视,各种新的教学法也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相继诞生。红色主题美术作品的教学是在大单元课程理念下开创的新的教学内容,它融合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知识,因而具备很强的综合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创性地加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学习,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探索,进而有效引导青少年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赏析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美术作品
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