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镌心课程:让儿童成长与核心素养邂逅

2022-04-25柳耀亮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核心素养

柳耀亮

摘 要: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以丰富的课程育人”。因此,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一直以“课程是献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为课程理念、以“以自然为师,向未来生长”为课程建设目标,紧紧围绕“育心——点燃每个孩子的心灯”这一办学理念,努力将课程实施与儿童的成长节点自然契合,积极回应未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期待。通过开发镌心的入学软着陆课程、A-plait课程和统整式项目课程,不断探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有效路径,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镌心课程;项目统整;儿童成长;核心素养

学校课程是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教育机会寓于课程之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人们已深刻认识到当前改革已开始触动教育的核心要素——课程的领导权、开发权和实施权。这也势必激发各个学校重新审视学校课程,把握时代脉搏与改革的发展方向,形成高位的发展战略转型思考,亟须合理统合三级课程,整体、系统地构建面向未来的新课程体系。国家课程的设置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学校整体建设课程就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点,以学生成长为节点。这种课程思维是基于教师现实基础“跳一跳”能实现的课程文化自觉。近几年,我校在“心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牢牢把住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关键——课程改革,在课程配置上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学校学科特色,进行全面拓展、重點突破和创新实践,努力构建“以德正心、以爱启心、以艺润心、以智慧心、以美悦心、以体健心”的“镌心”课程体系,为华小学子的个性发展营造丰土沃原,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镌心的入学软着陆课程与儿童成长自然相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跨越,学生通常表现为憧憬中略带迷茫,家长亦是欢喜中略带焦虑。为此,学校重视学生的自然成长节点,努力为学生和家长设置了镌心的入学软着陆课程,引领学生一入校就走上激发好奇心,增强责任心和树立自信心的“镌心”之路。

在入学软着陆课程中,学校在开学初两个月摒弃单纯学科教学,为学生量身打造了儿童课程、规则课程和家校共育课程,帮助其走好镌“心”路上的第一步。首先,学校依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新教育课程,用诗歌童谣、绘本故事及经典动画润泽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爱学乐学、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其次,开展规则课程,针对学生就餐、如厕、整理、列队、听课、文明六大行为习惯进行有目的引导,同时进行阶段性逐项评估和学期末的班级规则课程大展评,过程性的训练与阶段性的评价,使其树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再次,家校共育课程中,学校精心制作了“入学20问”这一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前沿教育观念分享;(2)新生家庭学习环境准备,学习气氛营造;(3)新生生活规律调整;(4)学生自理能力培养;(5)学生自信心树立;(6)新生上学兴趣激发等。学校要求教师在新生入学家访前向家长和学生进行详细宣传与介绍学校,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最为焦虑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方法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家长,把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传授到每个家庭,从而在新生入学前,就实现了家长认识和行动上的提高与进步,也为六年家校共育打下基础。

二、镌心的A-plait课程与儿童成长自然相吸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说:“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未来是什么?未来是读图时代、微时代、自媒体时代,这样预示着摄影、摄像、数字、信息等智能化素养必将成为学生未来基础素养。在多年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微电影刚好涵盖了这些基础素养,甚至还包含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等多重技能,这些技能也正是学生现代和未来核心素养的需求。因此,我们十年磨一剑,在早年获省人民政府一等奖《读图时代图像思维》这一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2014年开始,我们以《微电影创课的实践研究》课题为抓手,将静态图像思维拓展到动态微电影,不断构建微电影创课课程群,其内容涵盖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信息、摄影等学科,我们把它称之为:从美术音乐艺术学科视角切入的A-plait课程。A即艺术art;p即摄影(photograph),l即文学(literatrue);a即表演(act);i即网络(Internet);t即信息技术(technology),A-plait课程就如plait这个单词本身所暗含的意思“辫子”一样,将诸多课程像编辫子似的进行有序编织,我们也称它“辫子课程”。在“辫子课程”的引领下,近几年,学校紧紧围绕“点燃每个孩子的心灯”这一办学理念,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在师资方面努力进行内拓外聘,上学期将原本近60门的独立的拓展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分门别类,进行有效的组合与创新。这一优化、整合与创新的过程,犹如将颗颗珍珠擦亮后串成一串串璀璨的珍珠项链,形成了具有华小特色的拓展课程群。

在A-plait课程实施的同时,近年来学校随之涌现出一大批多次拿下区一等奖的合唱心娃、市一等奖的器乐心娃,数年多次获得省市冠军的网球小子,连续蝉联区第一的舞蹈精灵和足球小子,以及冲出亚洲获得两个国际特等奖的健美操健将,登上央视舞台和中国创课舞台的微电影“小明星”,这一系列的奖项和美誉,让学生在各自的舞台上找到了自己“亮”与“能”,同时这也是学校拓展课程遵循学生自然发展需求的见证。

随着教育3.0时代的开启,A-plait课程更是注入了创意与创新的元素。于是,学校在拓展课程的开发上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开拓新兴学习方式,把新技术和知识引入课堂,让每个学生自然地感受和预览“未来”。以我们最常见的BYOD自携带设备课程为例,我们开设了多门学生携带iPad进行教学的课程,包括在iPad上进行机器人编程的乐高课程,利用iPad进行电影拍摄剪辑制作的微电影课程,在iPad上演奏美妙乐曲的线上乐队,在iPad上进行大数据分析的boxfish英语教学等。通过不同软件融于学科教学,在实践和创新体验中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填补了我们拓展课程群科创的空白。同时,在A-plait课程的带动下,头脑奥林匹克(OM)课程相继开设,它也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独创的解题方法。因此,吸引了一批创造力强又极具个性的学生。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赛道上,充分展示才能,突破自我,享受创作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此外,学校还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推出了校内梦想舞台体艺展示课程以及“走进高校”“走进历史”“走近作家”“走进科技”“走向奥运”等心旅程课程和包含十二游课程、志愿者课程、自由日课程的实践类课程,进一步充实学校拓展课程群的内容,丰富国家课程的内涵,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三、镌心的统整式项目课程与儿童成长自然相容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任何课程的设置都应围绕儿童的成长,都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在当前项目式、跨界统整式学习方式也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的大背景下,研究者在思考学校课程建设的时候,首要的标准不是文本的完善或课程的增加,而是应该考虑课程建设是否基于学生的自然成长,是否提供了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本校学生群体特定素养的课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的课程设计思维,经历着三大转动:一是整体思维的统摄,二是关系思维的贯穿,三是过程思维的渗入。这些课程创新思维,把课程从静态的文本课程推至动态的运作课程,回应了课程育人价值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理解,学校在镌心课程的构建中,积极寻找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等的共通之处,使其在目标、内容和资源等方面达到层级化的发展态势,实现学校课程整体的贯通与融合。

学校继以往开展的“学科整合”“主题式学科统整”课程研讨活动后,近几年,学校要求各年级开展“项目主题课程”研讨活动。在分管行政及段主任的组织下,全校教师纷纷行动起来,以年级为单位,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集思广益,分别开展了以“心娃的礼仪之旅”“寻找身边的美”“我运动我快乐”“家乡的年味”“寻秋·韵”“美丽中国”和“祖国在我心中”等项目主题课程的研讨活动,并将活动过程贯穿于整个学期。最后,通过课堂教学、节目展演、主题班会、亲子活动、微信报道等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在此基础上,上学年,结合学校微电影创课的特色开展了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微电影项目课程。各年级统一围绕微电影主题,每个年级尝试在每一课程领域内一起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课程项目作为微电影拍摄主题,同时每个学科结合本年段的微电影主题组织项目式学习。例如,以一年级《心娃的礼仪之旅》为例,语文课融入国学知识、体育课进行队列训练、美术课画文明礼仪漫画、音乐课唱文明礼仪儿歌。微电影项目课程最终的汇报形式是首届校园奥斯卡微电影节,各年级段呈现了舞台表演、微电影作品、分镜头手绘稿、微电影海报等学习成果。

一个个项目连接的是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它是学科本身的拓展与延伸,既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开阔视野,同时又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能力,打造了鲜明的学校特色。此外,通过实践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项目式课程的基本流程、操作规范、管理举措等经验。

学校在“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积累了许多可操作性的经验,但是在课程实施中发现许多主题都是以教师讨论为基础确立项目或者以学校的特色发展为源头进行主题式推广,更多的是需要一线教师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链环中聚焦核心素养展开运作,亦即需要围绕学校教育应当做、能够做的,思考学校课程所要保障的“学力”内涵,同时思考学校课程应有怎样的整体结构。

为此,在以上的思考与实践中,我们深化了认识:统整而非碎片化,保证课程的质量,回应未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期待,在学习经验和办学特色间寻求平衡,是基于现有课程框架基础上追求课程卓越的学校的关键的课程路径。从目前的实践来说,我们对课程建设的经验是:一有思路,要求清晰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路线;二找到连接,找到理想价值与现实需求、实际条件的连接点;三是一定要将想法落地,尝试做出最适合学校学生的课程。在项目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课程正在朝三个方向发展:左右勾连,学科内的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左右勾连,散乱的知识在学生能力提升中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外沟通,实现课内课外的沟通,校内校外的沟通,将学生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上下贯连,遵循学生的成长时序,课程呈现螺旋上升趋势。为此,推动项目课程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讲,摒弃控制逻辑,遵循意义、关联与系统才是关键。

总之,教育者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善于发现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意识到教育过程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适当选择,适时衔接,适度混合,适性教学,实现更为自然的统整。无论是入学软着陆课程、多彩拓展课程群还是统整式项目课程,只有能积极地回应未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期待,同时又与学生的自然成长节点相契合,才是学校镌心课程的真义所在。华泰小学的镌心课程,将继续顺着回归儿童真实的世界、尊重儿童自然的发展这条现实的关键路径,开启儿童成长与核心素养的邂逅之旅。

参考文献

[1]刘相俊.构建“适性课程”: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绽放[J].中小学管理,2018(11).

[2]程红兵.围绕核心素养,探究面向未来的課程结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7(01).

[3]杨清.走出“课堂深度学习”的认识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

[4]曹培杰.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三重境界[J].教育视界,2021(12).

[5]崔秀梅.课程整合:永远在路上[J].中国民族教育,2016(08).

[6]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7]华志英,王一娴.“融创课程”:追求课程卓越的现实路径[J].江苏教育,2018(10).

[8]刘希娅.突破学科中心,回归孩子立场[J].小学教育论坛,2015(02).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核心素养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溢彩童心
开展礼仪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