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模式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2022-04-24周玉华李苏平游辉芳曾志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情感性双相精神障碍

周玉华,李苏平,游辉芳,曾志金

(1.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2.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患者既存在躁狂发作又存在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性疾病。其多发于成人早期,攻击性强[1],临床表现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是二者混合发作,该疾病对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造成了重大不良影响。相关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本研究选取35 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探讨其在认知、情绪、生活质量等方面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 年7 月—2020 年7月收治的70 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对照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21~57 岁,平均(35.46±2.26)岁;病程0.5~15年,平均(7.12±2.45)年。研究组男17 例,女18 例;年龄20~55 岁,平均(34.46±2.13)岁;病程0.8~14年,平均(6.56±2.2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询问患者以往病史、过敏史及用药史等,发放健康手册,为患者提供或叮嘱患者家属准备清淡类饮食等,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加强运动、合理饮食。研究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1)支持性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以促进改善护患关系。观察患者行为、表情等,收集引起患者紧张、抑郁、躁狂的刺激因素,评估其心理、行为状况,分析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2)认知行为干预:了解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情况,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借助微信平台等方式播放视频资料、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邀请专业心理指导医师进行认知行为理论讲解,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及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状况,让患者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疾病,缓解自身抑郁情绪,认知上能及时纠正错误。(3)家庭支持干预:叮嘱家属尽可能多关心患者,满足患者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让患者有安全感,从而尽快得以恢复。(4)康复训练干预:根据患者身体和精神恢复情况,为其安排适当的运动规划,如手工制作、书法、羽毛球等,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积极帮助患者按计划完成目标。

1.3 观察指标(1)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每次用药都积极主动,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部分依从:需要护理人员的提醒或劝解才肯服药,漏服或不按量用药≤4次;不依从:藏药、吐药或拒绝用药>4次。(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价: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躁狂量表(Business rules management systems,BRMS)评估患者抑郁、躁狂情绪,分值越高抑郁、躁狂症状越严重。(3)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状态评价:HAMA总分56 分,评分<7 分为正常;HAMD 总分54 分,评分<7 分为正常。(4)应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生活质量评价:>50 分为生活质量良好;41~50 分为生活质量较好;31~40 分为生活质量一般;<31分为生活质量差。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组完全依从13 例,部分依从18 例,不依从4 例,治疗依从性88.57%(31/35);对照组完全依从11 例,部分依从13 例,不依从11 例,治疗依从性68.57%(2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SDS 评分、BRM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DS评分、BRM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SDS评分/分护理后44.87±2.93 49.45±3.87 5.59 0.00 35 35 t P护理前55.84±3.57 56.02±2.78 0.24 0.82 BRMS评分/分护理前17.6±3.71 18.5±2.92 1.13 0.26护理后12.35±2.76 16.58±3.39 5.72 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HAMA 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HAMA评分HAMD评分35 35 t P护理前17.9±5.1 18.3±4.8 0.34 0.74护理后7.9±1.7 12.7±1.8 11.43 0.00护理前17.8±4.9 18.3±4.5 0.45 0.66护理后6.7±1.3 10.2±1.6 10.00 0.00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QQ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QQL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35 35 t P QQL评分护理前31.7±5.3 32.2±4.7 0.42 0.68护理后49.3±3.4 41.6±3.7 9.06 0.00

3 讨论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以情绪过激或轻度躁狂为临床表现,临床难以准确诊断,大多仅给予抗躁狂治疗,因而导致患者抑郁程度加深。另外,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难度较大,且疗效不稳定。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等负面特征显著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公认的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人健康的重型精神疾病,其具有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和服药依从性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和关注[3-4]。在现代医学模式主导下,当前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电抽搐治疗,但疗效不明显,复发率高。研究表明[5-6],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化、系统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从心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展开[7],通过认知干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健康认知得以提高,能进一步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积极性;个体化行为干预,通过家属进行护理配合,帮助患者去除不良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依从性(88.57%)高于对照组(68.57%);护理后SDS 评分、BNRS 评分、HAMA 评分、HAMD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抑郁、躁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减轻了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心理状态评分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临床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有明显辅助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情感性双相精神障碍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