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2022-04-24李慧敏杨柳倩袁静茹

甘肃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李慧敏 杨柳倩 袁静茹

南乐中兴医院,河南 南乐 457400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以中耳积液、鼓膜完整、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多为咽鼓管堵塞所致,咽鼓管阻塞时,中耳内气体被逐渐吸收,形成负压,导致中耳积液,影响咽鼓管通气。慢性中耳炎的症状较为复杂,难以根治,故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地塞米松为常用药,可有效消除炎症,改善症状。传统的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给药方式很难确定是否将药物输注到病变位置,但借助内镜经咽鼓管给药能够准确地将药物输注到病变位置[1]。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07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35~63(47.12±2.06)岁;病程1~6(3.41±0.35)年;单耳38例,双耳15例。观察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5~64(47.15±2.08)岁;病程1~7(3.45±0.32)年;单耳39例,双耳15例。两组一般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的疾病者。②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患者保持坐位,将患者头部固定好后,耳道消毒,然后对患者病变耳部鼓膜处行局部麻醉,取5号细长针头穿刺患者的鼓膜前下象限,将积液吸出后向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020),5mg/次,1次/2d,连续治疗2周。②观察组: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使患者保持仰卧位,患者的鼻腔、耳道处消毒后,在患者鼻咽处行局部麻醉,在内镜下清理干净患者的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处的分泌物,之后将注药导管插进咽鼓管口,大约10mm,之后用空针管注入5mL的空气,当患者感觉鼓管咽口有分泌物溢出时,向导管内注射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过程在内镜下操作,注射结束后将内镜及导管拔出,将患者头部偏向病变侧,保持5min,1次/2d,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骨导阈值水平。治疗前后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两组患者1kHz、2kHz、4kHz、8kHz骨导阈值指标。

1.4.2 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

1.4.3 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IL-6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用SPSS22.0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导阈值水平 两组治疗后1kHz、2kHz、4kHz、8kHz骨导阈值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导阈值水平对比(d BH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导阈值水平对比(d BH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2 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 两组治疗后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对比(μg/m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对比(μ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炎症因子水平 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IL-6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及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及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论

由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阻塞功能不良,易导致鼻腔内发生炎症,患者接受治疗时难度较大[3]。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鼓膜是完整的,所以各种滴耳液并不能对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进行治疗,故临床上常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该种方法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但给药方式很难将药物有效输注到病变位置,导致治疗不彻底,病情易复发[4]。本次研究发现,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给药方式能有效减轻鼻腔及耳部炎症,改善咽鼓管通气,促进积液排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

分泌性中耳炎由于咽鼓管通气不良,使耳内产生负压,鼓膜由于负压凹陷,同时产生渗出,会导致神经功能减弱,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性的听力下降,使骨导阈值水平升高[5]。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性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血管张力,减少分泌物的渗出,有效降低中耳积液渗出量,具有显著抗炎、抗水肿的作用,从而减轻积液对中耳的压力,达到提高听力的作用。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是直接在中耳腔内注射药物,破坏了鼓膜,在引流鼓室积液时,由于通气时间较短,可能会导致积液引流不彻底,且重复性的操作会导致鼓膜穿刺部位发生钙化、产生瘢痕,对听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在内镜的帮助下,视野清晰,能够高效准确地将地塞米松送至鼓室病变位置,从而有效消除局部堵塞,疏通咽鼓管,促进分泌物消散,避免鼓室积液,减轻中耳的压力,且保留了鼓膜的完整性,进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使不同频率骨导阈值水平得以降低。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kHz、2kHz、4kHz、8kHz骨导阈值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对患者的骨导阈值水平改善效果更好。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6]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进展与体内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患者耳内的免疫成分水通道蛋白表达出现异常升高现象。水通道蛋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天然免疫蛋白,可以控制水在细胞的进出,能够调节耳腔-咽鼓管系统液体平衡。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对患者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善效果更好。地塞米松能够预防或抑制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量,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减轻免疫反应的扩散;还可以减少通过基底膜的免疫复合物,降低补体成分和免疫球蛋白的浓度,稳定细胞膜,降低免疫反应的进展,从而有效控制耳内的水通道蛋白异常表达。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药物由于通气时间较短,很难确定是否将药物输注到病变位置,为了有效清除积液,常需反复进行穿刺,给鼓膜造成了一定创伤[7]。而内镜下咽鼓管注射药物先疏通了咽鼓管,同时在内镜辅助下可将药物直达病灶,确保了药物的有效性,故与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药物相比,对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善效果更好。

研究显示分泌性中耳炎与体内的变态炎症反应有关[8]。TNF-α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炎性反应因子,在免疫激活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并参与炎症反应过程;CRP是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能够激活补体,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机体炎症反应的危险因子;IL-6是致炎因子,能够刺激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损伤鼻黏膜上皮细胞,还会引发水钠潴留,加重炎性反应。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IL-6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治疗对炎症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更好。地塞米松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表达细胞黏附因子和有关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向炎症部位聚集,从而抑制这些细胞的活动,减少在炎症区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合成和释放白介素,起到抗炎的作用。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药物反复损伤了鼓膜,不利于炎症反应的消退,而内镜下咽鼓管注射药物保留了鼓膜的完整性,避免了鼓膜损伤,弥补了鼓膜穿刺治疗的不足,从而提高了临床效果,对炎症因子水平的抑制效果更好。

总之,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频率的骨导阈值及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膜中耳炎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听不清,嚼软糖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