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乳腺癌的中医证治规律

2022-04-24刘玲胡淼顾佳麟霍介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肝郁证型白术

刘玲 胡淼 顾佳麟 霍介格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南京 210046 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乳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统计显示,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2020年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估计有230万例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1.7%,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2020年有68.5万患者死亡[1]。在中国,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相比于西方国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2]。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尽管治疗手段不断丰富,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仍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多项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可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防治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3]。然而,目前关于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研究整理了近10年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中收录的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以期探讨目前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提供借鉴。

1 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基础,检索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

1.2 文献检索方法 以“乳腺癌”“中西医”“中医药”“治疗”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年限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双人双机独立检索,直至检索到的文献数量一致。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与分类,并排除重复文献,全文阅读后再次筛选。

1.3 纳入标准 (1)患者乳腺癌诊断明确;(2)名老中医治疗乳腺癌学术经验总结;(3)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为治疗方法的临床对照研究;(4)采用纯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且疗效显著(包括生存期延长或者生存质量改善);(5)所选取的文献中医证型、中药组方明确,包含具体的中药组成(包括自拟方及协定方)。

1.4 排除标准 (1)综述文献及个案报道;(2)重复发表的文献,仅保留1篇;(3)运用中医药治疗手术或放化疗后并发症的文献;(4)以实验动物、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的文献;(5)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而无具体方药组成的文献;(6)以针灸或中药外治及中药注射液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文献。

1.5 证型统计 参考“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所录证型标准,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化处理。

1.6 中药统计 相同药物不同炮制方法按照同种药物进行统计;药物归经、性味等缺一者则不统计归经以及四气五味,药物名称、功能分类及性味归经参考“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所记载的药物进行归类。

1.7 统计学分析 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建立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数据库。首先对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其次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分析、药物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分析;再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和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文献中治疗乳腺癌的高频药物组合,分析用药特点、处方结构;最后总结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

2 结果

2.1 文献分析 检索起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共3 689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初筛与分类,并排除重复文献,全文阅读后再次筛选,最终得到45篇临床对照研究、14篇名老中医治疗乳腺癌经验文献。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证型分析 对筛选出的59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总结出27种中医证候,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肝郁脾虚、肝郁气滞等证型为主。见表1。

表1 乳腺癌证型频次及比例

2.3 用药分析 对筛选出的59篇文献中涉及到的中药进行统计,共记载了159种中药,出现频次达937次,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中药见表2。对药物功效进行分类,出现频次较多的为补虚药和清热药,其次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见表3。对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归肝、脾、肾经。见图2。

表2 用药频次≥10的单味中药

表3 用药功效分类

图2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雷达图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4.1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频次≥10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设置支持度≥30%,置信度≥75%。依据药物组合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列,支持度30%以上的药对共有16对,前5位分别是白术-茯苓、茯苓-白术、白术-黄芪、茯苓-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术。见表4。

表4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2.4.2 关联网络图分析 将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频次≥10的中药进行药物关联网络图分析。结合表4关联分析可以看出,药物以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组合使用的可能性较大,比其他药物组合使用概率要高。见图3。

图3 高频药物关联网络图

2.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频次≥10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绘制组间联接聚类分析谱系图。采用组间联接的方法,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生成树状聚类图,共获得6类核心药物组合。见图4、表5。

图4 处方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5 处方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3 讨论

乳腺癌属中医“乳岩”“乳石痈”“乳石”“石奶”“翻花石榴”等范畴,早在隋代巢元方[4]《诸病源候论·乳石痈候》中就有记载:“乳石痈之状,微强不甚大,不赤,微痛热,热自歇,是足阳明之脉,有下于乳者,其经虚,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成痈肿。而寒少热多者,则无大热,但结核如石,谓之乳石痈。”除此之外,宋代陈自明[5]450在《妇人大全良方》中也有关于乳腺癌的详细记载:“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山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以上关于乳岩、乳石痈的记载,与现代乳腺癌所见乳房肿块坚硬、乳房皮肤橘皮样变等临床特点基本相似。

随着现代中医对肿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对于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也在不断丰富。本研究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学文献,总结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用药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所涉及的证型主要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为主。“正虚”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键病机,正如《外证医案汇编》中言:“正气虚则为岩。”[6]机体正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津聚为痰,血停为瘀,阻滞乳络,日久痰凝、瘀血结聚而成乳腺癌,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为最常见的证型。气血两虚证的形成,主要是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机体不耐攻伐,正气渐损,终致气血两虚;或因化疗药物损伤患者脾胃功能,脾胃运化失调,气血津液生化乏源,则可见气血两虚之证;或因晚期患者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久病气血津液俱损,也可致气血两虚之证。气阴两虚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癌毒的侵袭以及放疗对机体的损伤。癌毒伤正,易耗伤元气及阴津,故多见气阴两虚[7];中医学认为放疗射线具有“火热毒邪”的致病特点[8],火热之邪灼津耗气,易造成气阴两虚证;又因血属阴类,血虚及阴,气阴两虚证也可由气血两虚证发展而来。在乳腺癌的辨证中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亦为常见证型。肝郁气滞也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病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为一身气机之枢纽,肝气疏泄顺畅,则气机调达,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功能协调有度。《灵枢·五音五味》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脱血也”,乳腺癌患者确诊后常常会伴随负面情绪的堆积,如焦虑、悲伤、愤怒等,而女性情绪变化由肝所主,情志所伤,导致肝脏功能失常。朱丹溪[9]《格致余论》中记载:“忧怒抑郁,昕夕累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名曰奶岩。”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忧郁伤肝,致肝失疏泄,脏腑气机升降失度,气血不畅;肝气不疏,可横逆犯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调,痰浊内生,致气滞、痰湿、瘀血互结,胶结日久形成癌毒,阻滞于乳络,而致乳岩。

在用药方面,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补虚药,排在后面的依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以及化痰药等。如使用频次前10味的有6味补虚药(白术、甘草、黄芪、白芍、当归、熟地黄),其余4味分别是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药(陈皮)、解表药(柴胡)和清热药 (白花蛇舌草)。补虚药中涵盖了补气药和补血药。《医宗必读》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10]强调辅助正气的重要性,《难经·八难》载:“气者,人之根本也。”[11]正气强盛于内,邪气难以侵犯,肿瘤可受到抑制或不致发病[12]。《妇人大全良方》言:“妇人以血为基本。”[5]4肝为藏血之脏,若肝无所藏,肝失濡养,则疏泄无权,气机调节失畅,血虚而气滞,气滞则血瘀,故治疗时强调养血柔肝。使用频次第2位的为清热药,清热药中又以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半枝莲使用频率最高,有研究表明,三者均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具有抗肿瘤作用[13-15]。痰湿、瘀血、癌毒等病理产物的堆积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及化痰药的使用必不可少。肝郁气滞为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疏肝解郁之品可调畅气机、疏解肝郁,以推动血液运行、津液输布,促进病理产物排出,故理气药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药物的归经及四气五味分析显示,乳腺癌用药性以寒、温为主,味多甘、苦、辛,归经以肝、脾、肾三经为主。寒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发挥清热解毒抗癌的作用,而温性药物的频次仅次于寒性药物,提示在临床诊疗中,不能一味见瘤消瘤,当攻补兼施、寒温并用。《素问·调经论》中有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楼丽华教授运用温阳补气之法,通达阳气,调整阴阳,让体内阴阳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16]。甘者入脾,一则补益和中,顾护后天脾胃;二则以土荣木,养肝柔肝。苦者,能泻、能燥,泻能清热解毒抗癌,燥能化痰利湿,可用于乳腺癌证见热、毒、痰者。辛者,能散、能行,以理气药、活血药为多见,可用于乳腺癌证见气滞血瘀者。药物的归经理论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实质是宏观的靶向思维,根据药物的归经,对脏腑经络进行选择,直接作用于靶向脏器[17]。本研究提示,乳腺癌的用药归经以肝、脾、肾三经为主。《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肝经循行经过乳房,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使得全身气血通调,则乳腺功能正常;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津液,乳腺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主藏精,促进乳腺发育。肝脾肾三脏的充盈和协调,是预防和控制乳腺癌发生、发展乃至治愈的重要基础[18]。

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可见,支持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中白术-茯苓、茯苓-白术、白术-黄芪占前三位,表明白术、茯苓、黄芪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术、茯苓取四君子汤之意,两者味甘,皆入脾经,共奏健脾补中之效;黄芪为补益脾气之要药,《金匮要略》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可知现代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尤其重视补益中焦脾胃,遵循以补气为主的治疗大法。现代研究表明,白术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19]。茯苓可通过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激活免疫监测系统,实现抗肿瘤作用[20]。黄芪能促进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反应间接杀伤肿瘤;又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抑制肿瘤细胞;还可协同化疗,能增强疗效又能减轻其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21]。

对中医治疗乳腺癌方剂中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组聚类方。第一类:茯苓、白术补气健脾利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主要针对脾虚痰结之证;第二类:黄芪补脾益气,薏苡仁解毒散结,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要针对气虚瘀结之证;第三类:党参补中益气,陈皮、半夏燥湿化痰,主要针对脾虚痰凝之证;第四类: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取六味地黄丸“三补”之意,滋养肝脾肾三阴,牡丹皮清泻相火,主要针对肝脾肾亏虚之证;第五类:太子参补气养阴,麦冬清热养阴,五味子益气敛阴,甘草补脾益气,牡蛎滋阴潜阳,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主要针对气阴两虚之证;第六类: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当归养血和血,川芎行气活血,主要针对肝郁血虚之证。聚类分析结果主要体现了补气健脾、补益肝肾、补气养阴、疏肝养血、化痰散结等治疗原则。

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证型、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药对药组等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发现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主要以调补中焦脾胃为主,补益肝肾、疏肝养血,并配合化痰散结之法,与所总结的主要证型相符。本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肝郁证型白术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大剂量生白术合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白术治小儿磨牙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