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24其曼古丽吐尔洪刘青广
李 红,张 珂,其曼古丽·吐尔洪,刘青广,郅 洁
(石河子大学 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1]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及总体思路,系统化推进、规范化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性成分的课程,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2]天然药物化学与中医药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学科,也是沟通中西药学的桥梁学科。该课程在教学上为药剂学、药物分析等课程奠定基础,在生产上,对高效提取分离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规范提取分离工艺、保证天然药物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课程对于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以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特征,能够传播中国医药文化,弘扬民族人文精神。那么,该如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三全育人”课程组根据“课程思政”精神要求,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特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充分将天然药物化学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通过收集典型人物和事例,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实现课程育人。
一、设置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药学专业有其特殊性,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将来大部分会从事药学专业相关工作,而药学从业人员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药学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作为药学专业的任课教师深感开展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根据国家对新时期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组对照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重新修订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大纲,设置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双重目标,结合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属性及知识体系特点,强调在进行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从化学、药学、中药学、植物学、资源学和科学等角度挖掘课程思政素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德育目标:①厚植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传承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②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③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3]同时,在德育教育整个过程中,注重加强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将德育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二、挖掘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围绕上述目标,课程组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在查阅文献、书籍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有机融入,促进全课程育人。例如,在绪论中介绍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国外文献记载,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其中所含的有机成分始于瑞典药学家、化学家舍勒于1769 年将酒石酸转化为钙盐,再用硫酸分解制得酒石酸;后来又用类似的方法从天然药物中得到了苯甲酸、乳酸、苹果酸、没食子酸等有机酸类物质。但在中国古代的《医学入门》和《本草纲目》分别记载了食子酸的制得过程、现象,这是世界最早制得的有机酸,比舍勒的发明早了200 年。可见,天然药物化学实际上是深深扎根于“中医药”理论体系之中。通过介绍上述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医药文化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故有“医药文化源于中国”的高度评价,这是值得大家引以为傲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天然药物化学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见表1。
表1 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章节思政元素融入点
三、探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需要具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波谱解析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较大,也是药学院校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5]因此,课程组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课程本质及知识体系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挖掘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同时,积极探索“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同频共振”的教学方法和路径,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为载体,通过结合专业知识点讲授,确立问题导向、巧用案例引导等教学方法,开展基于案例的思政教学:(1)选择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的案例素材,例如历史人物事迹、名人事迹,通过这些名人及事迹的学习,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爱国意识,进一步坚定专业信心,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繁荣富强紧密相连,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同时个人价值也得到实现,这种启发诱导式教学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其育人效果好于灌输式教学;(2)选择内容积极、正能量的案例素材,例如分享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其奋斗史和突出科学成果,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3)选择与课程知识点具有较高关联性的素材,例如在讲醌类化合物这章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时,首乌炮制后其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结构发生了变化,生首乌中结合蒽醌含量高,游离蒽醌含量低,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是结合蒽醌,炮制后的首乌,结合蒽醌水解为游离蒽醌,故而泻下作用显著降低,药理作用也发生了变化。[6]将这一原理的运用与相关度较高的不同课程的知识点相关联,让学生在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将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借此机会,启发学生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思考将来考研或者参加工作的方向,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既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又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
(一)案例设计
根据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本质,通过书籍、文献、网络资源等,有重点地精选一些教学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素材分析,有机、合理地整合课程理论和相关思政教育主题,不应简单生硬地插入几个例子,应当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和蕴含的意义,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人生道理,引导、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实现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成效最大化。
(二)案例讨论
以案例中与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的问题为锚,抛出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问题展开讨论,注意讨论的时间和方式,让学生发表观点和见解,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中医药和天然药物化学的关系、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天然药物化学的快速发展与科学家的关系等多维度的思考。
(三)总结和反馈
根据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随堂测试和问答情况,结合随访和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到的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教师总结分析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反馈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四)实践体验
结合专业实践,组织学生赴新疆华世丹药业、新疆维药业等疆内有积淀的民族药企业学习实践,通过在药企的环境熏陶、实地检验理论知识和交流学习,进一步锻炼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坚定专业信心。
四、课程思政教学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苯丙素类-苯丙酸类研究实例”这一章节,有一个必须提及的药物就是丹参素。复方丹参滴丸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水溶性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三七皂苷等,是在复方丹参片处方的基础之上,采用现代中药制造技术,对剂型进行了创新而制成的中药。其中,丹参素属于简单苯丙酸类化合物,丹参酚酸B 是由多个简单苯丙素分子通过酯键缩合而成的苯丙素聚合体。1997 年初,复方丹参滴丸获国家科委推荐,以药品身份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申报临床认证,开启了中药国际化的征程。历经17 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经费,2015 年由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获得以药品身份批准在美上市,成为全球首例完成美国FDA 三期试验的复方中药制剂。[7]药理实验证明,这些成分具有耐缺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抑制凝血和促进纤溶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肌埂塞。围绕案例讨论如下问题:①从复方丹参滴丸的FDA 临床认证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通过教学实现以下目的: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医药文化自信;②学习科学家和中药企业的爱国情怀,启发学生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要有执着坚持的精神,并将此精神延申到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当中,为祖国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萜和挥发油-倍半萜”这一章节,重点要讲授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就是青蒿素。屠呦呦先生及其研究团队在反复检验中国经典名方药效的基础上,受到启发,根据《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记载的中医临床用药经验,不畏艰难不畏辛苦,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从黄花蒿中提取分离的青蒿素具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作用,但青蒿素难溶于水难溶于油,为改善其溶解性,屠呦呦先生及其研究团队又对其结构进行了化学修饰,开发出了油溶性的蒿甲醚及水溶性的青蒿琥珀酸单酯等系列衍生物及制剂用于临床,拯救了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8]。青蒿素作为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类似物的开发,是中国科学家在药物研究领域最伟大的标志性成就,也是中国医药学在抗疟疾治疗药物领域内的重大国际贡献。围绕案例讨论如下问题:①从屠呦呦团队发现和研究青蒿素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②屠呦呦先生获奖体现了何种情怀?通过教学实现以下目的:①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热爱中医药事业,引导学生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现代医药发展努力进取;②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素质
在“生物碱”章节中,介绍英国化学家Robinson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最终分离并鉴定了罂粟碱、尼古丁、吗啡等几十种复杂生物碱的结构,并在1947 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也介绍吗啡、可卡因、麻黄碱等生物碱与毒品的关系。一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二是告诫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价值观。要求学生时刻牢记天然药物化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药学专业学生要敬畏生命,懂得把知识用在正确的地方,例如挽救生命,而不是危害人类,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五、总结
近期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对各类学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还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但怎么做,谁来做,怎么落实好?各高校、众多授课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中。因此,在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当首先根据国家要求建立一套教学体系,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需要授课教师作为“第一主角”,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及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根据“课程思政”有关要求,设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中医药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内涵”“科研探索精神”等思政元素,凝练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无缝对接,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奉献精神,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促进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如“盐溶于水”,最终达到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