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
2022-04-23畅晓萍
畅晓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等理念,愈发强调“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知识,以此发挥教学最佳效用”。由此出发,本文着眼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对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展开了分析,先讨论传统教学阻碍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影响因素,再围绕“思维导图”的运用提出了关注课前预习、说明课程目标、引领课堂互动、融入生活绘制等策略,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思维导图;运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18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63
“思维导图”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够将抽象思维以具体可以感知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图形工具,通过在关键词、各级主题之间建立联系,思维导图的建立者与使用者均能更准确地把握思维导图的内容逻辑,从而对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实现清晰、扎实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努力对此进行研究和尝试。
一、传统教学中阻碍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
传统教学模式中阻碍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被动学习和思维发展的局限。传统模式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教材为中心”居多,并且教师通常会在课程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教材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只是对教材内容展开探究,收获自然也是有限的,甚至会形成思维定式,对深度学习无益。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习惯于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思考,无形中降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限制了他们思考能力的积极发展,同样对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大为不利。
二、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路径与方法
(一)关注课前预习,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学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习数学知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够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预习的重要意义由此凸显。若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就不高。也就是说,在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課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提前自学新知,让他们在自主绘制和分析导图的过程中,了解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及核心要点[1]。通过在“思维导图”支持下预习新知,学生能够提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形成一定了解,能够初步建立较为清晰的思维体系,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联,并了解自身出现的思维薄弱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可以在后续学习活动中更轻松、迅速、准确地理解知识的深层内涵,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大多数师生对“思维导图”与“课前预习”的结合都不够重视。部分教师不注意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提供导图材料,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导图”预习习惯,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的提前认识、对数学内容逻辑关系的提前梳理。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这明确提醒教师如果想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就需要给予课前预习更多关注,提前给学生传授绘制导图和解析导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体系、理清逻辑关系的基本方法并能在深度解读导图的过程中,确定自身课堂学习的主要努力方向。为了保证学生预习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主动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预习新知的导图材料,引导他们展开自学。在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预习任务单等形式,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让他们找准自己的预习切入点,以此构建结构完善的导图体系,体现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价值,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终极目标。
(二)说明课程目标,指明学习方向
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而言,清晰的目标都必不可少,这是实现“深度”教和学的必然支持,也是“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向之一。尤其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如果教师可以准确说明课程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自然能更好地找到学习方向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探究数学知识。反之,如果教师没有准确说明课程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困惑、迷茫等情况,“深度学习”自然也就成了空想。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初始阶段,利用思维导图向学生讲述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了达成目标学生需要付出的努力,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明确了自身在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据此制订完善和高效的学习计划。然而在当前教学环境下,有一些数学教师仍旧不注意给学生说明课程目标,学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没有准确方向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应该以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为目标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借助导图说明课程目标,将学生课上需要探究的知识内容以及需要探究到何种程度一一呈现在导图中,以结构清晰、枝干分布合理的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在解析导图的过程中制订目标精准、内容简洁和形式新颖的数学学习方案,并在方案的引领下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并能深度研读数学知识的深层本质。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知识探究方向,学习思维更加清晰,并始终向着目标努力,自然能够逐步实现深度学习。
(三)基于数学问题,引领课堂互动
有效的互动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扩展学生思维深度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灵活组织互动活动同样不容忽视,而问题是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跳板。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或独立探究思考,或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展开深度探究,从而帮助他们达成深度学习。这也意味着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基于数学问题引领课堂互动,以问题作为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其自主意识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并将其整理成“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问题树”,进而在课堂上以展示导图的方式提问,引导学生由简入繁地思考问题、展开互动。在导图的启示下,学生按照导图上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思考和探究,在思考的过程中逐一解决数学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呈现层层递进的状态[2]。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这方面表现得都不是很好,他们并不注意用“思维导图”整理问题,而是依旧采用“随机提问”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围绕问题展开互动和思考,却难以对问题及其答案形成体系的把握,也就无法达成深度学习。因此,在“思维导图”与“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环境下,教师必须注意导图与数学问题、课堂互动的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导图整合并提出问题,并创新展示导图的方式,以动画闪现、智能隐藏等方式,增强思维导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知识。学生在主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课堂的活跃度以及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会明显增强。29130131-D002-4A08-A9FB-F4B1C25FDD69
(四)融入生活实际,自主绘制导图
数学与生活存在深度的联系,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度学习相关知识,目的之一就是日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其道而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融入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探究数学知识,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以“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高效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尝试融入生活实际,依托生活带领学生绘制导图、钻研知识。然而纵观当前大多数数学教学活动都存在教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教师只围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绘制知识思维导图,导致学生对生活与数学之间存在的关系认识不够正确,影响他们深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面对这一问题以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任务,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时必须向“生活化”的方向进行调整。比如,教师直接提示一个生活现象,让学生围绕这一现象梳理数学知识,同时要求他们以这一现象为关键词,结合自己梳理的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如此一来,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展开探究,自然能够实现“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深度学习。
(五)扩展导图内容,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除了有效互动、融入生活、自主学习之外,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学习还离不开适当内容的扩展。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之所以会暴露“教”与“学”低效的问题,极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忽略了“适当扩展”的价值。教师通过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有顺序地带领学生学习更丰富的数学知识,能够轻松增进其学习收获,最终促进他们深度学习。尤其是教师基于同一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分析材料,指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该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内涵[3]。因此,在学生数学深度学习过程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融入扩展手段,巧借线下图书平台、线上数学教学资源平台等,引入丰富的扩展素材,并利用思维建构扩展资源体系,依托导图适当扩展适合学生研究并且教材中没有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同一主题或者同一单元下,不断扩展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并在扩展素材储备的基础上增强思维的深度,以此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究。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在不断扩展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扩展探究习惯,并开始主动在课下探究其他数学知识,从中获得学习启发,也能实现越来越“深度”的学习目标。
(六)应用错误资源,促进深度纠错
学生以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样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可以在与“思维导图”结合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构建分类明确、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错题集”。通过“思维导图”整合学生之前学习中出现的错题,在导图的不同层次呈现不同类型的错题,指导学生重新思考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和正确解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顺序、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能够进一步掌握与错题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轻松实现深度学习。但是当前大多数教师设计“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活动时依然存在严重的“错误对待错误资源”问题:一些教师在简单向学生讲解错题后就不再关心纠错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极有可能只是理解了怎样做对这道题,却并没有理解如何不在同类型题中再出现相同错误,难以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掌握。这再次说明教师要想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一定要注意合理利用错误资源,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导图整理和归纳错题,更要带领学生分析和解读错题,探析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和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明确规避错误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为了达成这一教学效果,教师要先提高对学生错题的重视度,调整师生对待错误资源的态度,再依托“思维导图”推进深度纠错训练,最终通过“纠错”促进学生深度掌握相关知识点。借此方式,错误资源得到了有效应用,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能不断扩展。
(七)发挥总结效用,完善知识框架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还应该关注“思维导图”最原始的梳理和总结功能,及时带领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形成导图,借助导图整理数学知识,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其在完善知识框架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4]。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导图引领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复习活动,促使他们在纠错和思考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思維薄弱点以及认知偏差,以此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然而,无论是在传统模式还是当前环境中,教师忽略合理设计课堂总结环节、并未在教学总结环节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问题比比皆是。大部分教师都直接将“讲解完毕基础知识”视为教学的结束,并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总结知识并绘制“思维导图”。受此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零散的,往往难以形成更完善的知识框架,也无法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因此,为了规避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利用“思维导图”的总结效用,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总结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记录自己不同学习阶段的真实表现,让他们主动梳理知识、整合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在课堂知识总结环节。总而言之,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知识框架会不断完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向深度学习的目标靠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围绕预习、目标说明、课堂互动、生活化学习、扩展教学、纠错指导、知识总结等方面展开。教师既可以关注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导图自学新知,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导图提问扩展教学内容、引领课堂互动与扩展教学,这都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葛建华.借图激思,让数学思维可视[J].江苏教育,2020(89):78.
[2] 黄学文.以思维导图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19.
[3] 孙琦.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0(32):132.
[4] 丁益民.我和我的数学——借助思维导图[J].新世纪智能,2020(85):4.29130131-D002-4A08-A9FB-F4B1C25FDD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