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年级主题式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2-04-23张臻宋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年级

张臻宋

摘要:简单的说,小学数学的主题式教学活动就是基于一定的数学知识点,通过这个点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数学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主题式;学习活动;实践探究

引  言

小学的数学教师进行主题式学习活动的研发和探究要严格从教材着手,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程度,找到合适的主题,并在主题脉络的梳理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实现探索和交流,并能够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来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实现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找到学习的主题

在主题式学习活动当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将数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己对于知识的构建。在数学学习当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对于数学知识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形成一定的数学建构体系,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实现与数学学科的近距离接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程度创建一定的情景式主题,来激发学生在一定的情景环境当中进一步实现数学知识的探索和体系的构建。

因此,教师要建立在实现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小学生的兴趣和喜好设定一定的“数学学习主题”,使其能够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数学积极性,且能够在特定主题的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系统化认识。

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涉及到“时分秒” 的认识,三年级下册涉及到“年月日”的认识,教师可以充分的基于教材为学生设立“时间的旅程”这样的学习主题,来将数学教材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并清晰的知晓时间单位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的旅程”这一主题下,让学生感受“1秒”是多长时间,一个眨眼的功夫,“一分钟”是多长时间,然后自然就会有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1分=60秒,用数数的方式来诠释一分钟,数完60秒的长度就是一分钟。那么,“1小时”呢?一小时是60分钟,一天是24小时,一个月是30天,一年是365天......学生会尝试将新的单位换算成已知的数据来进行核算,自然而然的实现了知识的串联,而不再单纯的猪猪一个单位去实现记忆。“主题式”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为学生进一步实现数学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1]。

二、把握主题式学习的过程,理清主题式学习的“脉络”

主题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实现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一起对于学生探究过程的足够重视,引导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把握主题式教学的脉络,帮助学生在主题式活动的引导下实现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要想引导学生清晰的把握主题式学习活动的“脉络”,一方面,要基于教材,掌握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和脉络。另一方面,要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的生活实践当中,引出具体的数学知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实现数学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不断拓展和发展中将整个学习过程系统化串联起来,在学习实践当中去认识知识系统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事实,每一个原则。也就是在原来主线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开花结果”。通过整个过程的经历和感悟来加深对于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

比如,基于教材内容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之后一定会有同学好奇。“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么实现时间的计算的?”“时间单位又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对很多“背后”的故事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那么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基于学生的疑问和兴趣实现“时间”知识的拓展。比如,教师可以基于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私下进行交流和探讨,刺激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相关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学生之间“你来我去”的资料分享和知识交流,也进一步帮助学生捋清了时间的来龙去脉,使原有的单薄的知识框架变得更加丰满。这样的形式,也刺激着学生以更大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投入到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当中去,使学生在自主自觉的学习研究当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拓展。也在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当中,懂得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进步。

三、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实现“追本溯源”

纵观主题式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找到了一定的学习主题的基础上,有序的基于一定的内容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开枝散叶”,脉络化也更加清晰。但是“追本溯源”还是要回归数学本身,用数学理论和数学规律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真正的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讲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比如,基于上面“时分秒”“年月日”的时间脉络和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属于自己的时间谱,这个时间谱可以是一个小小的计划,也可以是对于某个模块知识的总结和概括。举个例子,如果是自己的一个小事件的计划,那么可以小到用多长时间去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大到这个计划从什么时间开始从什么时间结束,在哪个时间需要特殊关注。与之前的什么时间相联系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设置自己的时间计划和时间谱,来养成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细微,并讲数学知识实际的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充分实现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亲子体会和实践当中,回归到课本知识,领悟到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魅力之所在。刺激学生爱上数学,积极地去研究数学[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学科教学当中有意识的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是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一次新的尝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化的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和实践发现,使各知识部分“丰盈”起来,推动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基于兴趣,终于實践,并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的升华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八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学习活动”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2(67):74-75.

[2]唐恒钧,李婉玥.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文化主题活动及设计要点[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04):475-480.DOI:10.16218/j.issn.1001-5051.2021.04.016.

猜你喜欢

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年级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