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2022-04-23张子刚

学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张子刚

摘 要:班级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小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师深受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束缚,导致小学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新和优化班级管理模式。本文立足于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对其展开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17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58

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化教育不仅是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师的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教师组织开展、实施教育管理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凸显学生的“生本地位”,最终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肩负着引领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面对全新的教学管理要求,班主任必须突破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结合班级管理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真正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理念滞后

班级管理理念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指向标,也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关键。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时沿用的班级管理理念比较滞后、死板、教条,甚至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同时,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甚至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些都给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借助权威式管理模式进行强制管理,尤其是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常常不问原因、不分场合,一味进行批评,毫不在乎学生内心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片面、不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严重制约了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二)管理内容短缺,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管理内容是否科学、全面也是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育人的方向已经出现了明显转变。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优化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文化课知识及其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是否健康,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但小学班主任实际在实施日常班级管理时由于并未从传统的育人理念中解放出来,因此常常将重点集中在学习管理上,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导致班级管理内容严重不平衡,难以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管理模式单一,难以实现管理需求

影响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管理方法和手段是重中之重。由于小学班主任承担的工作量比较大,班主任难以抽出时间研究新型班级管理技巧。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依然凭借自身的经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心理认知特点及心理诉求等,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开展班级管理。在这种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呈现出明显的刻板性、严肃性,学生难以实现个性化发展,也制约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游离于班级管理之外,班级管理效率低下[1]。

(四)弱化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也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由于一直束缚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仍然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更加倾向于传统的“权威式”班级管理模式,弱化了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这种情况导致小学班级管理几乎成了班主任的“一言堂”,严重制約着小学班级管理的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和实践策略分析

(一)以生为本,重塑班级管理观念

先进、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必须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应该树立全新的班级管理目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级管理活动,使其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同时,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还应该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兼顾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真正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还必须重塑师生关系,将自身从传统的“课堂权威”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管理需求及个性特点等。之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引导、管理,真正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另外,班主任在优化管理时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魅力,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管理中科学、正确使用管理语言,使学生真正心服口服,才能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学生不同,自身的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等也有所不同,“一刀切”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落伍,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基于此,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班级管理,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2]。

(二)扩展班级管理内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班主任日常进行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班级时必须对传统的班级管理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首先,班主任要努力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重点,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学生的德、体、美、劳,使班级管理涵盖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教导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懂礼貌、讲文明,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最后,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为了提升小学班级的管理质量,班主任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阳光”的心态,真正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

(三)优化手段,灵活开展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手段是制约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班主任必须转变传统“单一”的班级管理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创新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促进管理质量更加高效。

1.用心管理。小学生的情感尚且正在成长中,更加需要班主任关心、呵护。面对这种情况,小学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批评式管理、责备式管理、惩罚式管理等方式,否则会导致小学生情感受到伤害,难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从心出发,了解小学生的情感需求,并付出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帮助,不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效果的优化。

2.民主管理。小学生虽然年纪尚小,却存在极强的班级管理意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该坚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小学生从传统“被管理”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以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具体来说,一方面,班主任可以精心挑选班级干部共同组建班委会,同时还要立足小学班干部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的现状,明确班干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责任,并向其传授具体的班级管理经验、技巧等,方便其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时还要与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经过全体学生共同交流、商议制订出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如此一来,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使其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强化自身的班级管理意识,最终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4]。

3.个性化管理。小学生具有极强的个性特点,并且受到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知识和兴趣等都存在明显的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小学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时必须立足小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差异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学生不同的性格。由于学生的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别,班主任必须摒弃“统一”的管理手段,而要依据小学生的性格实施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还要立足学生的整体情况,注重培优补差: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激励他们发挥优势帮助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要采用多种途径为其补课,关注其心理和情绪,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其不断进步和发展。

4.活动管理。丰富多彩的班级管理活动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关键,由于当前小学班主任实施的班级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导致班级管理质量低下。因此班主任必须坚持多样化的原则,构建丰富多彩的班级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增强班级管理效果。一方面,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心理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学习雷锋活动等,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主题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品德、积极健康的心理等;另一方面,利用班会强化班级管理。班会深受学生喜欢,也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因此,班主任可以灵活利用班会这一途径,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素材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辩驳的过程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形成正确的认知。

5.文化管理。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氛围具有极强的班级管理价值,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时应该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一方面,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包括开展阅读周、阅读角、全班共读一本书、诗歌朗诵、阅读交流会等,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班级氛围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班级管理效果;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墙壁上张贴一些名人名言、激励性的格言或者组织学生负责班级的黑板报工作,不断提升班级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氛围的影响下身心实现健康成长。

(四)实施岗位轮换制,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班主任必须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以班级主人的角色積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可以积极实施岗位轮换制,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提升小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实施行政小组轮换制度。班主任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档案,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劣势,并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为一定数量的小组。之后再设置班长、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安全员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自主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给每个小组提供两周自主管理时间,并由组长结合管理实践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另一方面,实施竞选轮换制度。班主任以周为单位公布班级管理岗位及相关职务,明确每一个管理职务具体的工作职责、岗位要求等。接着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班级管理岗位,鼓励学生采用演讲等方式进行公开竞选。学生根据竞选小组成员的演讲,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完成选举。如此,可以促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五)依托互联网,实施家校共建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学校唯有从传统“单打独斗”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形成家校管理合力,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效果。基于传统管理方式中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不便的情况,小学班主任在促进家校共建时可以灵活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具体来说,在家长网络平台上,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授课的方式对学生家长展开培训,家长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展开学习,掌握孩子的管理技巧,不断提升家庭管理效果。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一些相关的教育文章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在阅读和观看后积极留言并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家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家校还可以借助QQ、微信等社交平台,围绕学生的相关情况展开沟通交流,不断提升班级和家庭管理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给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班主任秉承的班级管理观念、模式都已经落伍,难以满足当前的班级管理需求。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扩展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手段,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家校共建等,不断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效果,最终实现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艳.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技巧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1(2):128.

[2] 赵兴荣.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J].考试周刊,2021(16):157.

[3] 杨番.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2):202.

[4] 高启花.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J].青海教育,2021(1):1.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