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2022-04-23白文明
白文明
摘 要:思政教育是教育改革新时期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它承担着培育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任,只有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愈加丰富。基于此,文章将对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析,并从言传身教,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寓教于乐、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文以载道等方面,对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有效性;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1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35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迈入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小学阶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而对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是为了渗透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小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建设起系统化和完善化的思政教育体系。
一、当前小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向理应发生改变,但是在现阶段的思政教育中,仍然存在理念陈旧、途径单一等问题。首先,学校和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他们更加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将全部的精力都用于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上,忽视了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思政教育的体系不完善、方式不新颖,这就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发展;其次,教育的渠道和路径过于单一。大部分学校都将思政教育直接等同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只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局限了思政教育的路径,导致学生只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接触思政知识和理念,所以思政教育的效果也与预期中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文化修养等也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1]。
二、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言传身教,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在小学教育和教学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广泛的人群,他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維模式等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只有教师树立起积极正向的形象,才能真正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所以,为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要牢记言传身教这一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的人格魅力,使其在与教师交流和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由此,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影响下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增强自己的礼仪修养[2]。不过,在部分小学校园里,有一些教师的个人素养和道德素质不高,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中,都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没有着重引导学生提升礼仪素养和道德素养,而在缺失引导者这一角色的环境中,思政教育也未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所以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意识等都相对较为薄弱。
针对引导者角色缺位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优秀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工作中,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感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优秀思维品质,由此,教师的榜样作用就能得到体现,思政教育也会一改低迷的状态,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寓教于乐,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1.组织课堂活动,活跃思政教育氛围。对于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都较弱的小学生来说,环境和氛围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活跃的教育氛围中,他们接受和理解教育理论的能力也会增强。所以,为了活跃思政教育的氛围,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活动中分析和理解思政理念,促使他们在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践行道德思想,由此,学生就能在寓教于乐的模式中提升个人素质。可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思政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以口头讲解或者说服教育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思政理论,要求学生背诵和记忆理论知识,既没有组织课堂游戏和表演活动,也没有引进其他创新的教育形式,在如此单一和陈旧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只能理解思政理论的浅层含义,无法深入理解其深层内涵,也无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对于思政教育氛围不活跃、模式僵化的问题,教师可以秉承着寓教于乐的先进教育原则,通过组织游戏、角色表演等课堂活动的方式创新教育形式,为学生创造体验式和活跃性的环境和氛围,助力他们深入理解思想道德知识和其具体表现形式,由此,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思政教育理论的理解,也会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思政理念。
2.开展主题班会,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在小学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的有效举措,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表述真实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所以,为了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营造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以创新化的形式渗透和融入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主题演讲、主题辩论等班会活动中抒发已见,使他们在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与道德标兵、正向榜样等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学生就能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践行政治思想和道德理念。
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的双重影响下,班会成为了教师传达学校管理信息、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场所,其思政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被严重削弱,教师既没有引导学生在班会中开展活动,也没有将思政思想充分融入班会中,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也禁锢了班会活动的模式[3]。是以,为了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重新评估班会活动的价值和作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渗透思教理念,让学生成为班会中的主体,使他们在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班会活动中全面了解道德理念、学习道德标兵身上的崇高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思政教育的实效就能大大增强。
3.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小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关系,只有真正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体验才能被调动。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通过引入生活元素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感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生活中检验和落实优秀的道德行为。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思政教育整体概况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都以道德与法治教材或者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载体,既没有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元素,也没有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在这样缺乏变化和创新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可以从创新教育形式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生活教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或生活事件中理解政治理念和道德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情绪,由此,小学思政教育就能构建起寓教于乐的模式。B071053F-FFEC-4FBC-9986-1D2660FD51B5
(三)善用网络,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把控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有效性,基于网络走进基础教育环境实际,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增强对网络的运用,在网络支持下拓宽思政教育渠道。这主要因为当前小学思政教育渠道比较单一,视教室中的课堂活动为主阵地,但课堂时间有限,这便导致了教学效果有限、学生思政素养提升缓慢。而在网络支持下拓宽教育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互联网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学习思政知识、落实思政教育,教育持续性提高,学生受到的思政积极影响在无形中增多,思政素养得以提升,小学思政教育有效性随之提高。
可是在现阶段,由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不完善,小学思政教师拓宽教育渠道经常会受到阻碍,以至于无法很好地延伸学生思政学习、持续强化教育效果。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构建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等工作中,完善网络化小学思政教育体系,增强平台教育功能,丰富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进入网络平台学习思政知识。伴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的完善,小学思政教育渠道被有效拓宽,学生在新的渠道中探索更丰富的思政支持,持续收获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感悟,思政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同时实现积极发展,教育有效性定然提升。
(四)文以载道,建设校园文化环境
1.挖掘学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学科教学是传递思想政治理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能够以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中蕴含的思想和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文化意识。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教师可以挖掘学科中的教学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将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道德思想等内化为个人的修养,使学生在文化意识的引领下加强自身的修养。而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都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展开教育活动的唯一途径,忽视了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教育价值,所以校园中的文化建设道路就受到了阻碍。于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出文化意识的引领作用,教师可以秉承着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通过挖掘学科教学资源的方式,让学生探寻不同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连接点,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优秀道德品质。
2.加强校园宣传工作,渗透思政教育理念。环境的影响是无穷的,尤其是对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公共参与意识。所以,为了充分体现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学校和教师可以加强校园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校级专题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中了解思政教育理念,促使他们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下逐渐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不过,由于学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他们未能在校园中开展宣传工作,也没有联合教师力量传播思政教育的思想。因此,学校可以在深入解读“文以载道”思想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途径开展宣传活动,给予学生表现自己和传达思想的机会,使他们在长期的文化教育活动中不断拓展自身的思想深度、增强道德素质。由此,思政教育就能寄托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其效果也会逐渐加强[4]。
(五)身体力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育领域发展的新时期,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就说明小学思政教育要依托于实践活动。所以,为了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思政教育理念,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加全面且深刻地解读思政思想,由此,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可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小学教师极少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这也就在无形中影响了教育效果。对此,为了推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出发开展实践性质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公益活动、体验活动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中深化思维品质、提升道德修养。同时,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如历史博物馆等。学生在参观中感悟人文情怀、探寻所见之物思政内涵,在深化实践感悟前提下增强思政学习,教育有效性同样能够提升。
(六)家校合作,协同开展思政教育
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既是学校、教师方面的责任,也是家庭方面的责任,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应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协助学校、教师开展教育工作,为学生思政学习提供积极引导。所以说,以探究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有效性为导向,教師应形成家校合作思维,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与其协同开展面向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然而纵观当前环境,学校、教师主要承担小学思政教育责任,家长不重视教育参与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会出现过于苛责学生、不注意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行为,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了积极的思政知识,却在家庭中受到了消极影响,其思政学习效果被严重削弱,难免会出现消极心态、行为举止。
针对此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教师在与家长建立合作、构建协同教育机制的同时,还应将正确的小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具有前瞻性的小学思政教育思维传授给他们,告知其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政素养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作用。只有学生家长思政教育思维从根本上得到转化,才能更科学地协助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学校之外、生活之中为学生成长提供正确指导。学生完全被积极的思政教育包围,教育持续且科学,效果自然倍加理想。
三、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和解读中可见,要想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就要对现有的思政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和完善性,为小学生提供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指导,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带给学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逐渐改善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 彭静.小学班主任“以生为本”的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 课外语文(下),2020(5):141.
[2] 陈宗龙.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5):38.
[3] 朱国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中小学思政教育水平[J].华夏教师,2020(33):85.
[4] 翟敬国.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分析与创新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9(11):181.B071053F-FFEC-4FBC-9986-1D2660FD51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