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4-23龚永峰
龚永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解与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识字教学,提高审美素养;深入阅读,提高文化素养;口语交际,提高语言素养;习作教学,提高思维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06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22
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势必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努力方向。在此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2017年正式被提出,且各学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也被明确。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阶段,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也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結合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采取恰当的对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要求,也是连接宏观的教育理念与具体教学实践的桥梁。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曾经这样说:“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研制的DNA,是贯穿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条主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新时期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根据新时期育人要求,学生核心素养涵盖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即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以学科特征为基础,通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厘清了学科核心素养,也就能够从本质上把握学科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使学科教学真正步入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与我国的语言、文字关联最为密切,是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人们的相互交流中也有重要影响,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从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它特别强调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说,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对小学语文素养的解读来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这四个方面。这也体现了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由最早的“双基目标”到后来的“三维目标”,再到今天的“素养目标”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遇到的阻碍
核心素养这一新内容在2017年被正式提出,同时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等也同时推进。针对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也逐渐明确了本学科、本学段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新的要求,素养成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热门词汇。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其推广落实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或者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思想观念尚未真正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而才能够改变教学行为,使语文教学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来稳步推进。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一些教师依然在以考试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更多的还是在教学中以知识本位为中心开展教学,甚至为了追求学生考试分数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识。这种功利主义的教学思想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甚至会使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调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要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需要调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但是一些教师依然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单向输出的讲授法为主,教师每节课都讲的很多,也包办了原本属于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背记,就是按照教师要求的去做,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这样的语文课堂会给学生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学习被动,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真正获得有效提升。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够,基本上还是在搞“一刀切”,使一些学生不适应,无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3.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有待改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上要求学生要充分的动起来,不仅要动手做,还要动脑思、动口说,这不仅需要学生有主动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导致教学效率降低,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5EA92032-5F63-40CB-9592-46426868C3D0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识字教学,提高审美素养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只有积累一定的识字量才能够开展其他的语文学习。从素养的角度来说,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进行美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学习,一直贯穿整个语文学习始终,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近代文学家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识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1.重视朗读,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汉字的读音由声、韵、调三者共同构成,所以通过汉字的读音就能够感受其音韵之美。最能够体现音韵的还是在古诗词中的汉字,因此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听录音,初步感受音韵之美,然后要求学生尝试去进行仿读和朗读,引导学生品味音韵之美,最后鼓励学生展现汉字的音韵之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韵文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训练,如《大自然的语言》,其内容简短且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阅读。
2.助学拓展,感受汉字的造字之美。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汉字就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表意文字,它有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假借字等,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内涵,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日、月、水、火”这些独体字着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促使学生在感受字形、音韵之美的基础上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书写实践,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在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认真写好汉字的重要性,同时练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性情和良好学习态度的过程,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古代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书法艺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汉字美的体现。所以,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的写字课,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书写笔画、结构等来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
(二)深入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个人在文化方面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品质,它往往是指个体的知识以及与之适应的能力、情感认知等。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语言理解、运用和思维能力方面联系尤为密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正如古语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价值。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进而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对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做好阅读首先要扎实推进课内阅读。阅读是学生独立感悟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的环节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如发音要准确、流利,并且要注意感情的融入;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要求,尝试结合上下文以及日常积累去理解文章中的词句含义,并进行积累,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累。
做好阅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能够发现更美的世界,也能够使学生看到更优秀的自己。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成为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也能够培养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静下来。同时,学生读的多了其积累也会无形中增加,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格局,这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有帮助。
(三)口语交际,提高语言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它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重要特点。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把“听、说、读、写”全部纳入教学体系中,其中“说”也就是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语言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智力、思维的发展都有帮助,也能够提升学生个人气质。而课程标准也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抓好课堂,在课上给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氛围,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上敢说,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其次,要重视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有利于學生口语交际的氛围,在情境中刺激学生想说。最后,教师要做好引导,注意在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给学生适时适度的引导,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总之,教师要真正地把口语交际教学纳入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利用好新教材口语交际的素材,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不断提升。
(四)习作教学,提高思维素养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写作不仅锻炼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针对小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出现的畏难心理,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习作教学,切实通过习作来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素养。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写作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经历,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把“看”与“思”二者结合起来,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获得新的知识与收获。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生在思考想象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事物进行加工创造,这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非常有帮助。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制造悬念或者给学生留白,创造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往往会突发奇想,甚至有时候可能会“异想天开”。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教师要注意保护,因为这些往往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着手,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为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金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22).
[2] 安秀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6).
[3] 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
[4] 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5] 周良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教育科学,2016(2).
[6] 汪建莉.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J].语文课内外,2020(8).5EA92032-5F63-40CB-9592-46426868C3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