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有效训练实践研究

2022-04-23周建林

体育时空 2022年6期
关键词:引体向上初中教育教学策略

周建林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3-238-02

摘  要  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至关重要,但是引体向上教学却一直被忽视。引体向上作为中考必测项目,教师需要重视引体向上的教学有效性,从而让男生引体向上教学效率有所提升。本文研究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有效训练的实践方法。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因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个层面出现问题,造成了教学有效性缺失。教师在引体向上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针对性训练,帮助超重学生进行力量训练,建立训练自信,通过目标激励法激励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良性竞争。

关键词  初中教育  男生  引体向上  教学策略

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是必测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能够对人体肌肉予以有效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人生发展黄金时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快乐成长的基础。引体向上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对于学生的体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引体向上教学现状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体育认识程度不足,导致体质较弱,而且体育锻炼缺乏有效的方法,导致体测成绩不理想。在初中阶段,多数学生认为引体向上是十分困难的,并且产生了畏惧心理。长此以往,对引体向上更加恐惧。引体向上在短时间之内是很难训练出效果的,需要经过长期坚持,水平才能够显著提高。所以需要注重学生日常训练,加强对于引体向上的训练力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体测成绩,增强学生体质。因此对引体向上引体方法研究就显得具有必要性。

在学校实际体育教学过程,学生人数多,用于引体向上的训练器材较少,导致二者之间产生矛盾,不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训练设备,困难重重。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对引体向上兴趣进一步下降。尤其是部分学校只在室外修建了训练器材,缺乏室内锻炼的环境。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学生就无法进行训练,打乱教师教学,无法有效巩固训练效果。

二、说中引体向上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我们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初中阶段,学生如之所以畏惧引体向上,不愿意进行一定向上训练,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部分学生的体重超标。一般而言,学生如果身体较重,那么引体向上难度也会更大。当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很多初中生出现了营养过剩问题,导致肥胖。尤其部分学生长时间在教室内学习,缺乏锻炼,体重居高不下,造成训练困难。第二是因为学生力量较为缺乏。学生在平常锻炼下肢比较多,股四头肌以及大腿后勤肌肉力量训练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的下肢力量训练方法。第三点是学生的体育认知不对。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体育纳入中考考核范围之内。但是学生仍然将大部分时间放到文化课学习中,对于体育学科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动力,对于引体向上训练少。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开展的组织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关注学生,学生能够感受自身被关注,可积极开展体育训练。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关注力是不足的,并不是所有体育项目都能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布置过多任务,会耗费学生体力,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仍然采取自由式教学方式,这种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会慢慢将体育课教学功能模糊化,变成自由活动课,所以学生对于体育学科更不重视。长此以往,教师在体育课堂过程中不能够开展有效教学,造成学生对于引体向上的训练不重视。而且训练过程也十分单调,训练方法不科学,磨灭了学生学习热情。

(三)学校因素

从学校层面讲,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学校的引体向上设施。学生做引体向上的时候,单杠是必备品。但是很多学校自身教育经费不足,或者是不重視体育的体育设施建设,导致单杠等设施质量和数量不足,学生不愿意到操场训练。第二是对引体向上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将引体向上纳入学校考核范围内。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措施,让学生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在引体向上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畏惧进行引体向上训练,但是可以通过强制性措施,让学生适应引体向上课堂。如果没有强要求,那么会缺乏标准,学习效果自然也无法提升。因此可适当采取强制性措施,统一化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引体向上训练的重要性。

三、初中男生引体向上的有效训练方法

(一)针对超重学生开展相对历练提升教学与减负练习

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其自身在平常生活的过程中不注重科学饮食,产生了体重超标等问题。所以在开展引体向上训练的时候,需要针对部分超重的同学开展针对化的教学设计。由于这些学生很难完成一次标准的引体向上,那么教师就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引体向上练习。

首先需要明确这些体重超重的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先以减负作为主要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相对力量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先把所有超重学生进行归类,对这些学生单独训练,避免其丧失学习自信。教师可以先让他们进行有氧运动,为他们制定训练计划。先组织学生在操场慢跑,每天慢跑500米,然后再做放松操,坚持进行训练计划。先利用此方式将学生体重减下来,为后续引体向上训练奠定基础。然后在教室再利用可升降单杠,根据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设置单杠。在刚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设置短一些,每天进行10分钟。通过此方式,可以先让学生的手臂握力和臂力提升,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造成打滑,出现安全问题,让手握力和身体标准相适应,从而提升训练有效性。在整个体育课程中,教师将教学范围扩大化,带领学生到室内体育馆,让学生进行哑铃和杠铃训练。通过此方式,先让学生进行力量训练,尝试挑战自身最大耐力,然后教师再依据学生情况,观察学生是否可以完成多组引体向上,进而再进行下一阶段练习,即让学生使用更高的单杠完成更高难度的单杠练习。长此以往,必然可以使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教学有效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引体向上训练任务。

(二)确立目标,重点突破及其学生的自主练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生长发育还处于黄金时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其身体肌肉力量还处于关键形成阶段,可以适当加入部分肌肉训练等,从而让学生的耐力和爆发力提升。引体向上就是一个非常值得选择的项目。但是引体向上训练过程较为单一,十分枯燥。在训练的过程中会耗费非常多体力,而且方式也较为单一,缺乏竞争性。首先需要确立学生目标,让学生完成预期教学训练。教师可以利用目标激励法等方式,激起学生内在好奇心,使其积极投入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每一学期教学任务,将教学进度予以安排。可以设置月考、期中考等阶段性考试,利用目标激励法,让学生先完成前期目标。不同阶段的目标,学习层次也会不一样,从而针对学生设计针对性目标考核。如果设计目标过难,超出学生的体能范围,也不具有参考意义。因此可设置不同类别目标。例如可以设置A、B、C三类目标,A类目标指代的是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好,甚至会超越中考考核标准;B类目标指代的是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完成自身突破,在方法与技能有所提高;C类目标指的是对引体向上缺乏兴趣,并且体能不足,缺乏手臂力量训练方法。教师可针对学生特点,分别给学生制定目标,从而让教学过程开展的过程中更加科学。不同的学生是有不同的训练计划,训练项目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对于B类目标而言,教师可讲解有关二头肌、三角肌等发力技巧,帮助学生进行引体向上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内在潜能,将相关的体育锻炼方法与技能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突破自我。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体育训练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通过合作性学习,将体育运动精细化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并且合作性学习中所蕴含的精神也能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团结的意识。引体向上由单人进行单独训练,所以教师在评定的时候需要使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每个学生能完成的引体向上数目加以衡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及时引导,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更进一步,让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构建有效性的引体向上训练方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胜心往往较强,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所以教师可设计合作性学习小组,让小组内成员相互比拼,达到良性竞争目的。可以先将学生划分为4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层次是不一样的,从而让优秀生带差生。例如正握单杠引体向上、反握单杠引体向上等等。利用不同的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不同水平学生水平得到提高。再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末尾开展擂台比赛,让学生之间良性竞争,促进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有效进行训练。

四、结语

引体向上是初中体育教学核心部分之一。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体能训练,利用引体向上提升学生上肢力量。这要求教师不断的反思自身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进行体育训练。首先部分超重同学先让其上肢力量提升,为之后训练奠定基础。可以利用目标激励法,重点突破,激发学生内在体育训练兴趣。引导开展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达到有效性训练。在引体向上教学过程中,兴趣是第一推动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具备较高學习兴趣,才能让各类教学手段有效实施。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训练相比于文化课学习,其更加注重坚持,需要通过长久努力,让学生的身体力量得到提升,顺利通过中考测试。

参考文献:

[1]程仁勇.高中男生引体向上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J].运动,2017(02):2.

[2]赵纲.对影响大中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因素的认识及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4,3(33):2.

[3]吴修义.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晋级式教学训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7):3.

[4]杨丽娜.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教学与锻炼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9(14):1.

猜你喜欢

引体向上初中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上汽示范中国汽车“引体向上”
肋木在引体向上练习中的运用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影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