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精神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4-23周潇

体育时空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教学高校

周潇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3-059-03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阐述陈毅精神的内涵构成,分析提出陈毅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方法与路径。陈毅精神是中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其内涵包括:立志报国,终生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毅不拔、坚定信念的顽强拼搏精神;求真理,担当大任的无私无畏精神;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严谨好学精神。课程思政是落实基础课程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将“陈毅精神”融入到高校体育思政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其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打造校本特色体育文化的作用,提升体育教师政治自觉和思政素养,建立一体化教学平台加大思政微课资源开发,构建丰富的“课内外一体化”课外体育实践活动,营造底蕴厚重的校园环境氛围,融入体育人文思政元素。

关键词  陈毅精神  体育教学  课程思政 高校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在2017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陈毅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近年以来的思政课程研究中,在学校体育领域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成为了体育思政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陈毅精神内涵构成

陈毅精神是中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革命的经历造就了陈毅优秀的品质和军事、外交、文学等方面的才能。在经过大量文献阅读与资料查阅后,新时代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陈毅精神凝练诠释为四个字:忠、毅、勇、勤。

(一)忠—立志报国,终生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6年15岁的陈毅就读于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8岁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少年时期的陈毅已立下了坚定报国的爱国主义信念时常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激励自己。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中,最早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是陈毅于1929年9月按中央指示精神执笔撰写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多次提到群众路线的思想与精神,既是陈毅反复宣传、强调和坚持的一个重要科学思想与精神,更是其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充实、丰富与理论贡献。建国初期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在任期间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了解民心,体察民情,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

(二)毅—刚毅不拔、坚定信念的顽强拼搏精神

陈毅著作中“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一句话,这是对陈毅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真实写照。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坚决反对中国工农红军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军事路线,陈毅坚定的主张应“集中一切力量潜入敌人之远后方”宣讲了《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的潮流》等文章敢于直面,不屈服于错误势力。陈毅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坚定信念,拼搏进取,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斗争中求胜利。这种刚毅不拔、坚定信念的顽强拼搏精神教育了无数人。

(三)勇—追求真理,担当大任的无私无畏精神

在创建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战争、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陈毅面对重重考验从容镇定,对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革命都怀必胜的信心,勇于追求真理,坚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的方向。陈毅先后参加南昌起义,领导湘南起义,组建新四军,担任新四军军长,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任第一任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等职务。

在1936年陈毅因伤被困梅山树林草莽之中20余天写下了“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烟峰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著名诗篇《梅岭三章》。在陈毅眼中,革命信念高于金钱,高于生命,正是这种担当大任、无私无畏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神圣的中国共产主义事业。

(四)勤—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严谨好学精神

陈毅政绩卓越、正直清廉、实事求是,与人民同甘共苦,仍至今日为上海人民所怀念。陈毅在工作中以追求真理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创造性地把党的政策同工作实际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新上海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他一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向科技、文艺工作者行“脱帽加冕禮”,深受广大知识分子的爱戴。繁忙工作之余,陈毅读书学习仍达到忘我的境地。有一次,陈毅被朋友家里的一本书所吸引,就埋头读了起来。到吃饭时,朋友见陈毅还不出屋,就把蒸熟的糍粑端给他趁热吃,陈毅答应了下来,就边看边吃,可是他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书上,结果把本应蘸红糖吃的磁耙误蘸向墨汁,弄得满嘴黑糊糊的都没有觉察出来。过了一会儿,朋友进来看见这一幕,忍不住笑出声来。陈毅这才发现自己闹出了笑话,于是解嘲地说:“喝点墨水没有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这就是陈毅,一位严肃又不失幽默的元帅!

二、陈毅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的路径

陈毅元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他讲过:“体育是最广泛的语言,所有国家,纵使制度不同,语言不同,但都能够接受体育这种语言。”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全局高度关心和支持体育工作,把陈毅精神贯穿在体育工作中,提出了“国运胜,体育强”的观点,发挥体育的多重功能,注重体育的教育作用。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推进有着先天优势。陈毅精神的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物质行为的积极构造和筑建,从而形成的校园文化现象,也是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和校园体育活动的基础。如何更好地“陈毅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立志报国、刚毅不拔、担当大任、严谨好学为主要价值标准的行为活动和思维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恰当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形式、探究问题与原因、路径与策略,科学而全面系统地认识,需要抓住课程思政的课程本质内涵和内在逻辑关系,将其视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发展过程加以综合思考。本文的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展开,对“陈毅精神”进行理性分析,为高校体育课程更好地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供合理的方法和路径。

(一)提升体育教师政治自觉和思政素养,组建陈毅体育精神教学团队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在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文化自觉会直接引导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把“陈毅精神”融入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陈毅精神价值体现,以供在备课、行课、结课时把“陈毅精神”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行为方式与教学相融会,在体育课堂中彰显陈毅精神与校本文化。而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专业方向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是截然不同的,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团队智慧,集体力量,组建教学团队共同研究“陈毅精神”。探究在不同体育项目上的表达形式,以至于每一个教学细节,教学过程应该与相对应的何种精神相融合,如何融合都是体育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因此,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思政知识,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对“陈毅精神”的理解与贯穿,给学生树立一个德技双馨的形象,运用规范的技术结合恰当的语言引导将“陈毅精神”引入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已到达教学共长的效果。立足于教学,注重公共体育课程融合陈毅体育精神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创新思政元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价值认同,纳入教师评估机制,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授课阶段等环节制定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教促研,以研促改,以改促教的循环互动,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在陈毅精神的践行中更好地理解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打造“人人金课”,建立一体化教学平台加大思政微课资源开发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是对育人目标的一种规划和设计。课程是解决“立德树人”教育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大学体育课教师在学习和贯彻陈毅体育精神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应潜心研究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方法、丰富课堂形式和课程形态,全面推进大学体育课课堂教学改革,把陈毅精神的文化内涵真正融入教学中去,实现从理论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金课”。同时结合陈毅精神内涵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精品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线上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依据,以体育课程慕课教学资源为支撑,以SPOC课堂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学堂在线平台讲述“陈毅精神”相关事例影像资料供学生在课下观看了解“陈毅精神”的文化内涵。线下以课时思政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设计教学情境,用故事案例、体育榜样进课堂等教学形式达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这种一体化混合式教学平台使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中的立志报国、刚毅不拔、担当大任、严谨好学的“陈毅精神”的思政元素,达到思政引领身体活动的目的。

(三)构建丰富的“课内外一体化”课外体育实践活动

公共体育课程不能只关注学生课堂上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课下对体育健康锻炼活动的参与和习惯的养成。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地举办由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类社团活动,丰富不同形式,不同项目的课外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通过赛事命名、广播海报、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陈毅精神”的宣传与融入,充分发挥体育竞赛中不同项目的优势,树立学生爱国荣耀、刚毅不拔、严以律己,勇往直前的价值导向。在校园系列体育竞赛、体育知识大讲堂、趣味运动会外体育活动等课外体育实践活动中去传播传承陈毅精神内涵,进而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觉醒。

(四)营造底蕴厚重的校园环境氛围,融入陈毅精神元素

校园环境氛围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文化觉醒具有积极作用。陈毅精神的融入需要通过对校园自然环境和物质基础的改造与利用,在进行校园体育设施,场馆、园林风景、图板标语等物质氛围的营造时,需要充分考虑校本文化元素的底蕴营造,利用校本优势,开发体育资源,在体育设施场馆的建设上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将陈毅元帅参与重视的项目融入到其中。在教学设施器材的建设和完善中,将陈毅元帅使用过的器材进行图片影像的展示,融入陈毅体育元素和典故,以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如在武术馆、跆拳道馆可以考虑在墙面上进行“立志报国”、“扶危济困”、“士不可以不弘毅”等图画和文字宣传,突出追求真理、天刚毅不屈,无私无畏的陈毅精神文化内涵。

三、结语

“陈毅精神”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质和体育人文价值的文化现象,通过高校体育公共课程教育是共同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结局。将具有思政元素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与创新,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应用在体育课程思政中,融入整体教学过程中。做好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时代教师,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打造师生共同理想信念,使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体育育人的积极作用,传承“陈毅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成都工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项目(2021SZ006)。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EB/OL].2021-10-08[2022-02-2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26/content_5644891.htm.

[2]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刚要[EB/OL].2019-09-02[2022-0-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国家体育总局.新中国体育7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徐成立,罗秋兰,孙军,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09):98-104.

[6]方冰.陈毅体育思想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04):10-13+94.

[7]张明,袁芳,梁志军.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排球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女排精神融入排球普修课程的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9):156-16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体育教学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