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向 统整练 迁移用
2022-04-23芦娟
芦娟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除借助编选经典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外,还专门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开辟了“词句段运用”栏目,旨在引领学生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语言运用和迁移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关键词:精准定位 统一语境 迁移运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衡量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基础,也是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石。这就需要教师从精准解读用意、巧妙实施设计、扎实高效训练三个不同的维度,引领学生借助“词句段运用”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成相应的能力素养。
一、精准定位,明确方向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句段运用”栏目所设定的内容,都与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从表面上解读“词句段运用”所提出的训练要求,更不能直接机械地生硬照搬,引导学生进行毫无价值的机械训练。因此,教师在解读编者用意时,必须与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进行紧密对接,厘清题目所设定的训练要素,清晰洞察学生在落实“词句段运用”过程中应该训练的内容、采取的策略及应该达到的目标。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为例,编者要求学生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并仿造这种写法,描写一种事物。编者所编选的内容为:一个描写的是地球上的恐龙,加点部分将恐龙与狗进行大小对比;一个描写的是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为了让读者更加鲜明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对比,编者将加点部分设定为“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这两个语句都来自单元中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而这些科学知识对学生而言,都是相对陌生的知识领域。正由于阅读对象对所介绍的知识并不了解,这意味着在表达时,不能完全从自己认知的角度出发,而需要站在读者接受理解的角度,运用相应的策略展开描写。同时,编者所提供的例句,并没有在言语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共性特点,但如果将加点的部分提炼出来加以统整类比,就会发现“和……一般大小”“相当于……”“比……”等句式,通过对比的策略凸显了描写事物的特点。
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又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揭示出来的?……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真正认识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机出示其他“作比较”的常用句式,组织学生尝试以填空的方式,将积累的表达经验付诸实践。教师所设定的句式,不仅成了学生将内在感性认知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有效载体,也丰富了学生“作对比”说明方法的句式积累。教师只有清晰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目标后,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统一语境,统整而练
“词句段运用”栏目属于典型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种训练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更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营造出契合学生内心认知的心理氛围。因此,教师要能够依托具体的训练要求,精心策划训练体系,让学生在现实可感的实践活动中,对教材所提供的素材进行多样化组合,从而不断地积累知识、蓄积经验,最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栏目为例,编者一共设置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道题是要求學生“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第二道题是要求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说一说用相反的事物做题目是否有趣,并尝试说几个这样的题目;第三道题是要求学生“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乍一看,这三项练习分别指向拟声词的运用、给文章起题目、转述别人的话三个并不相关的能力训练点。但事实上,如果能够创设出统一的训练情境,这三道题就能相互关联、彼此融合,演化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因此,教师绝不能机械地针对某一道题,展开割裂化的教学,而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将这三道题融合在统一的情境之下,相机规划层级递进、相互融通的教学板块。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卡通片《熊出没》中的画面:光头强正在锯树木,被熊大和熊二发现了。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拟声词,说一说图片中的内容。其次,笔者继续依托语境推动情节发展,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联想,当光头强看到熊大和熊二奔跑过来,脸色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熊大和熊二又会怎样拦在光头强的前面呢?最后,笔者在这一情境中引入“森林管理员”的角色,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想象光头强和熊大、熊二之间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并且将想象出来的对话,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转述给“森林管理员”听,自然而巧妙地将第三道练习题的要求,充分落实在统一的语境之中。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真实可感的具体情境,所以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编者所设定的训练要求上,而要根据具体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学生较为熟悉的训练情境,无形中唤醒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在“词句段运用”的训练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紧扣联系,迁移运用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所设定的题目是以《海底世界》课文为载体,要求学生模仿《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的吗?”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面对这样的要求,笔者紧扣课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进行练习,比如,一位同学说:“你可知道,天空中的云彩有多奇妙吗?”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以竞赛的方式,每人用一句话来介绍天空中云彩的奇妙,比一比谁说得更贴切,更对应中心。这样的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本单元中“词句段运用”训练的基本要求,但细细考量会发现,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模仿练习的语句,更多的都是以一句话的形式展现,其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只是对提供的素材完成了形式上的模仿,但无法真正习得作者表达的内在神韵。
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表达和训练,也没有一味地催促他们把内容写得更具体一些、更详细一点,而是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开头,对比哪一种写作的策略更让人有阅读下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意识到,写作并不是为了自己说得痛快,而应该是一种交流。比如,有一位同学说:“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其中另一位同学紧扣这一中心点进行补充:“它们有的像猴子!”于是,笔者有意识地引导这位学生将“猴子”这个极富创意的比喻延伸下去,最终形成这样的语句:“有的像动物园里的猴子,似乎要从游人手中抢东西,你看那凸出来的石块儿,多么像它伸出来的手臂啊!”这样,学生就能围绕设问句的中心点,推动自己多维度表达,同时能在实践过程中明晰写作方法,形成相应的意识。
总之,作为单元能力训练要点的延伸,“词句段运用”承载着巨大的价值。教师要精准解读、明确要求、搭建平台,助推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倪思春.统编语文教材单元要素的“递进式学习”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5):33-35.
[2]王跃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体验的开启[J].教学与管理,2020(35):53-5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