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纵深感,让交流迈向统整

2022-04-23殷峰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殷峰

摘   要:在经典文本的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并让学生自由交流时,会发现学生的交流往往处于零散、分裂的状态,没有达到拓展认知水平的目的,对于学生解读文本能力的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要设定支点,促进教学资源的统整化;要明确要旨,促进课文理解的深入化;要铺设台阶,促进教学成果的实践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交流策略   拓展认知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深入的指导,而应通过设置统整性的问题,将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然而,观察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当教师抛出统整性的问题后,会发现学生的交流往往处于零散、分裂的状态,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一文为例,文章刻画了桑娜和丈夫虽贫穷但十分善良的可贵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紧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设置了统整性问题:桑娜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获取了文本信息后,虽然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十分活跃,但是面对丰富的课文信息,很多学生不会梳理、归类,导致课堂交流的效果有限。对此,教师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调整,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交流从零散走向统整。

一、设定支点,促进教学资源的统整化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元素,每个人物在故事中的言行举止都是作者为了凸显人物形象而精心设置的。如果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探寻发现、交流分享,那么整节课就会变得空泛,挤占课堂教学实践的空间。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需要将原本割裂的课堂进行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以《穷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主人公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紧扣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交流自己对人物的基本感受,初步体会桑娜勤劳善良的性格,并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其他人物,如渔夫和西蒙等,其实都是从另一个维度来烘托、映衬桑娜的人物形象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交流引向语言文字的细节和内核,从而洞察作者是怎样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这就意味着学生不能只关注单一的人物或单一的文字,而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关注课文中的关联性、统整性、对比性资源。在文中,作者多次进行了环境描写,如第一自然段就描写了狂风大作的海面环境,凸显出桑娜与渔夫一家人生活的艰辛。作者还描写了桑娜家中的环境,他们家虽然简陋,但是整洁有序,显示出了桑娜的勤俭持家。同时,作者描写了西蒙家的环境,对一个因病致穷的家庭现状进行了深度描写……鉴于此,教师可以将环境描写作为走近人物、洞察人物形象特点的重要支点,将这些散落于整篇小说的环境描写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方法,并对小说中的环境进行想象,感受这些环境描写起到的重要作用,真正洞察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从文本的内容来看,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丰富,这意味着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支点,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维度进行讲解和分析,使整节课的结构呈现出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状态,从而让学生紧跟人物特点,不断深入小说的核心。

二、明确要旨,促进课文理解的深入化

经典文章的语言,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用意,文字间饱含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道理。人是十分复杂的,往往具有多面性,因此作者对于人物的刻画不能“脸谱化”,而要凸显人物在具体情境下的言行特征。在教学中,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表层信息中,仅让学生谈“我发现了……”“我读懂了……”这种空泛的东西是无法真正让他们形成富有深度的学习认知和体验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点拨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在学生的认知停滞于文字表层时及时出手,搭建多元化的平台,促使学生深入文章的核心。

例如,《穷人》一文中有一段心理描写堪称经典:首先,在语言形式上,作者大量使用省略号,以断断续续的文字,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现出来;其次,语言文字前后的情感变化颇大,因此学生能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桑娜内心的矛盾、纠结。很多学生体悟到这个层面,就戛然而止了。事实上,这样的认知并没有真正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此时就需要朝着认知性层面再进一步。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桑娜的内心主要是因为什么而纠结?结合具体的小说情境,学生能够认识到桑娜纠结的点就在于,西蒙因病去世了,现在两个孩子面临无人抚养的问题,桑娜想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抚养,然而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可能连自己的孩子都养活不了,担心丈夫会因此责怪自己。这是人物最真实的想法,凸显了桑娜善良的内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借助语段中的词语,从零零散散地感受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到结合语境进行深入探究,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文本的中心思想,实现了信息的统整化。

三、铺设台阶,促进教学成果的实践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迁移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一篇以情节发展来展现人物特点的小说,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环境描写,以及对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都具有小说鲜明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文章的示范价值,将文章的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语用训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感知、积累、悦纳、内化的过程中,洞察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迁移,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例如,在《穷人》一文中,丈夫回来之后,桑娜的表现看似都是作者漫不经心写出来的,但细细揣摩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作者站在桑娜的角度上,充分考虑其所处环境和个性特征之后展开的细致描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最多能从这些语言信息中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特点,而对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却很难有所体悟。为此,教师不妨设置教学台阶,推动学生思维的逐层进阶。首先,从理解的层面,关注并圈画出描写桑娜具体表现的语句。例如,桑娜面对从暴风雨中归来的丈夫,本来很是担心丈夫的安危,现在却是“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说天气是“活见鬼”时,桑娜又陷入了沉默;桑娜先说“西蒙死了”,然后说两个孩子被她抱了回来的事情……学生在这一层次的解读上,一般会从文章的语言中感受到桑娜的善良,但是作者究竟在其中蕴藏了怎样的表达智慧呢?精读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作者描写的人物语言和表情,与人物在故事中所处的角色及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智慧,教师不妨创设实践练笔的平台,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桑娜在沉默之中,究竟会想些什么?联系课文内容,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实现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

总之,在经典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认知停留在零散的状态,而应引导学生对阅读中形成的认知和体验进行必要的统整,相机设置富有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永.基于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探微[J].教学与管理,2019(14):36-38.

[2]王浩.统编教材想象类习作中审美想象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21(8):27-30.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