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11-12冯芳梅
冯芳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在于它承传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的置疑问难,鼓励学生的想象。用真心真情关注学生,多元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相信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会慢慢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作用;方法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学生进步与成才的阶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教育的要求。物理学是一门富于创新的学科。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脑力活动,一般是无法有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只有在轻松、自然、安静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使学生能自由发表见解,能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教师必须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要尊重学生,多用鼓励、奖赏的办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责、惩罚的手段,从而使学生大胆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学生智慧的体现,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是具有非凡想象能力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从想象能力的培养入手。
在教学《美丽的彩虹》一课中,学生边读边想,体会诗篇中所描写的彩虹的美。我同时播放幻灯片中几张不同地方出现的彩虹,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美丽的彩虹,你觉得它还像什么?”课堂立即火起来了,孩子们把彩虹想象成彩带、拱形门、眼镜……让我感动的是很多孩子都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像彩虹一样美丽的东西装扮他们,让社会处处有美。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放飞了学生的想象竟让一堂课如此生动、深刻。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总孕育着创造力。儿童是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孩子的想象是创造能力的萌芽,是创新能力的开始。
三、鼓励学生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的确如实,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发孕育过程,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开头都是大胆的猜想。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中,我让孩子们分小组做实验,关注孩子们做实验中问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再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怎么解决这问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被激活,有说把瓶子砸了,有说在瓶子里加沙子,有说找吸管吸的。然后大家分析办法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只要教师有心,教学中让学生猜想的机会是经常有的。但教师对学生的猜测要加以培养、引导,既不能盲目否定甚至批评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又要告诉学生猜错不要紧,因为失败与成功总是相伴而存在的,一个害怕失败的学生是不会有创造力的。
四、激励学生求异
求异思维即发散思维,它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它有多端、灵活、精致、新颖的特点,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维度。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当刚提示课题时,学生就问:“天堂”是什么,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呢?我们的“天堂”又是什么呢?显然置疑问难为这节课开好了头,既照顾了文本,又延伸到了课外。置疑问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是启迪学生创新的一重要途径。激活思维、置疑问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了重要的支撑。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原本具有创新意识的小学生自身的天性也被扼杀,这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局面,号召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教学。应改变灌输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准备和本节课有关的教案,并做好课堂导入的工作,利用创设合理的教学氛围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之上,教师应避免程序机械式的讲解,更多地运用提问、沟通、讨论等形式开展教学,让广大小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方面的预期目的。在课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反思,针对实际问题及时地进行反馈总结。
比方说,教授学生学习“乌鸦喝水”一节时,教师可以预先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乌鸦的视频,然后借此提问学生:“乌鸦平时是怎样喝水的?”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身的看法,进而能够进行创新性的发散式思维。然后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引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针对一些教学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开展情境化方面的教学,也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目的。总之,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找到了与创新的结合点,并把两者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战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2(22)
[2]戴志忠.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的策略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