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4-23史高红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构建策略高效课堂

史高红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探究的主要课题。初中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许多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注重兴趣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地理是初中一门新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点,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地理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时,笔者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课程表进行主题导入:“新学期开始了,课程表中比小学多了好几门课程,如生物、地理、历史等,那么,你知道地理是学什么的吗?”然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想,有的学生说想当建筑师,有的学生说想当服装设计师等。之后,笔者告诉学生:“不论是当建筑师还是服装设计师,都要学好地理!”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也能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服装设计师为什么要学好地理?建筑师为什么要学好地理?在学生产生好奇心后,笔者再设计问题:“非洲人穿什么服装,皮袍可以吗?显然不可以。这就是你需要学好地理的原因,只有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在设计服装时才能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合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服装。”这样的导入直接把学生引到地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欲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因此,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控好“激趣”的度,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立足教材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初中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思维固化,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练习解题技巧,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要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状态,教师应立足教材资源,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以《人口与人种》的教学为例,笔者在简单的导入之后,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然后完成以下自主学习任务:(1)目前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2)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是什么?(3)从教材中的人口增长曲线可以看出什么?(4)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资源,注重学习任务的探究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三、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学习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将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首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导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以《居民与聚落》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运用生活化教学,借助生活实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首先以社会常见的下岗、找不到工作的实例导入,和学生一起分析人们下岗、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最后总结出“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的原因,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和研究。在《居民与聚落》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而引发的资源、环境及社会问题。然后让学生再次观看,并写出影像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课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对资源、环境等的影响,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活动,又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是地理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能降低知识的难度,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重教轻学,重视研究教学方法,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了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注重学生如何“学”,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首先,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或某一个知识点,抑或教材中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有效的预习能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教学为例,在正式教学之前,笔者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巧妙设计预习提纲。在预习提纲中,笔者明确了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能了解预习什么内容,也明确要用什么方法进行预习,提升预习的有效性。例如,认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标注下面的知识点:

(1)天气的特点;

(2)天氣预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哪些;

(4)风力、风级、风向标的概念。

在自主预习这些基础概念、基础知识之前,教师明确提出“在教材中标注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掌握预习的方法,提升“先学”的有效性,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的层面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可以助力学生提升学习的有效性,还可以让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实现“温故知新”,完善知识结构。笔者在每章节,甚至是每课时的教学中,都会适时融入思维导图的运用,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教学有方,教无定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地理教师潜心研究,积极实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积累,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地理是一门生活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与思维的成长,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此外,教师也应明确自身的定位,摒弃低效的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多措并举,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鹏儒.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6):77-78.

[2]张翔.转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智力,2021(8):159-160.

[3]付加会.浅谈构建高效优质初中地理课堂的路径[J].新智慧,2019(14):94.

[4]赵秀丽.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1(32):53-54.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南新区文体教育局)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构建策略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