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在思政课中融合党史教育的载体创新应用
2022-04-23陈艺鸣高梅花
陈艺鸣 高梅花
【摘要】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众多网络载体的出现,使得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而思政课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一个关键课程,那么如何在思政课中灵活运用新媒体载体创新党史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则成为众多学校和思政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本文结合小学思政课中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阐述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应用新媒体载体,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阵地和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对小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小学生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课;党史教育;载体创新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思政教育载体的创新应用越来越凸显,尤其在近两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思政教师如何充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丰富党史教育的载体,创新党史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思政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呢?笔者结合学校的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史教育的开展。
一、应用“学习强国”平台,丰富党史教育内容
“学习强国”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还有其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小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尤其在党史学习的内容上涵盖的面非常宽广,其中也有不少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党史小视频、动画、漫画,适合少年儿童听和看的红色故事、红色书籍。
据调查,在小学思政课中教师应用得比较多的是学习强国中的“党史”这一学习阵地,里面包括有“党史故事”“党史知识”“党史研究”“红色印象”“精神研究”“文献纪录片”等,同时“学习强国”平台中的“看党史”也经常使用,里面包括有“党史百年”“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书信”,其中“党史百年”中的“红色VR”更是深受孩子们喜欢。例如,笔者学校在校长思政课《讲党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中,就应用了“学习强国”中的“看党史”里的“红色故事”,在授课过程中选取了《飞夺泸定桥,绝处逢生的军事奇迹》,老党员刘德新讲党史《炽热芳华在战火中燃烧》,红色故事讲解员的《长征精神:心如磐石》,红色文物《一双与众不同的草鞋》以及情景剧《永远的格桑梅朵》等,思政课里以不同形式讲述党史故事,让学生在观看和聆听党史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通过听、看、思、议对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地与校长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弘扬革命精神”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学习强国”的党史资源的灵活应用,是新媒体时代思政课里开展党史教育的新载体,它代替了以往传统思政课的枯燥的讲解,让教育可视化,使得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更专注,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二、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丰富党史教育的交流和评价方式
“网络学习空间”是教师、学生、管理者等教与学的各个主体之间进行沟通、分享、交流、反思、传承等教学活动的载体。思政课中开展党史教育,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这个载体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党史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评价。如,课前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推送党史学习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开展预学和讨论;课中,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互动交流,展示学习心得、学习作品,并进行深层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评价;课后,则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拓展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
例如,五年级思政教师在上《道德与法治》课的《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虎门销烟》一课时,就与党史教育相结合。课前,教师推送了《导学单》给学生,指引学生收集鸦片战争中相关侵略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并且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填写在《导学单》里,然后把《导学单》推送到班级“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交流;课中,则通过观看《毒品的危害》和《虎门销烟》的片段,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网络学习空间”里谈感受。接着,教师推送了学生点赞比较高的5份《导学单》在“网络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在讨论基础上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出问题,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辅助解惑。最后,各小组把《探究单》拍照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互相交流和评价;课后,教师还根据堂上学生未解决的困惑和希望了解的历史,推送了相关资源在“网络学习空间”里,供学生开展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同时,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作一份关于“鸦片战争”的党史宣传作业,并且提交到“网络学习空间”里进行互评,推荐最优作业进行展示。
“网络学习空间”是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它贯穿于思政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打破了互动交流和评价的时空限制,使得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的融合也更加高效、扎实。
三、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丰富党史教育的体验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现代化的新媒体、新技术陆续进入校园,在思政课与党史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有机利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将能更好地增强党史学习浸润体验,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丰富党史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提升教育的效果。
例如,思政教师在教授五年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第一讲《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时,利用VR让学生体验中国的《航天梦》,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真切地领略了近年来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自豪感。同时,借助3D和创客编程技术,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航天飞机模型和航天作品,表达自己对祖国航天成就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了解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还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更多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顽强奋斗。
新技术的应用也是思政教育融合党史教育的一种创新应用载体,只要找准融合点,应用得到,将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不仅使思政教育增强现实感,浸润式体验更亲切,而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教育将犹如春风化雨般沁润心灵。
四、应用微信公众号,丰富党史教育的宣传阵地
微信公众号在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宣传作用,它比传统的墙报、电子屏功能更强大,形式更多样,数据收集和反馈更及时。为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它是宣传有力、高效的载体,值得推广和应用
例如,少先队在暑假开展的《雏鹰小队,红色研学在行动》,大队辅导员分三个阶段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系列的跟踪报道,定期展示不同雏鹰小队的红色研学过程,有文字介绍、有照片说明、有视频展示,让学生通过公众号的报道,全方位地了解各雏鹰小队的红色研学情况。其他队员在观看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教育,获得了相关的党史知识。在开学后,大队部还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在线的投票,选出“卓越红色研学小队”“红色研学标兵”“金牌红色研学讲解员”“优秀红色研学辅导员”等一批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在校内外都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向上的教育力量。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学校和思政教师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合理地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服务于思政教育,促进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创新应用,因需而用,因势而为,让新媒体、新技术的载体更好地赋能教育,提升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和成效。
参考文献:
[1]胡克勤.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N]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2) .
[2]张成联.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现代交际,2021(19).
[3]熊霖,李悟初.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N].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22年第4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