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官方带娃”模式,打造暖心民生工程

2022-04-23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延时社团特色

本刊编辑部

教育无小事,民生暖人心。“双减”背景下,郑州市中原区各中小学在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的目标、意义后,不断完善工作方案,持续优化“官方带娃”模式,把课后延时服务做成暖心工程、民生工程。

“延”出温暖    “延”出品质

中原区建设路小学  温慧

“延”而有序,形式更灵活。中原区建设路小学依据不同学生成长需求,结合教师综合能力特长,协调各社团时间安排,学校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走班制”课后延时服务。同时,通过“学后托管+个性服务”“常规辅导+个性课程”“大延时+小延时”等多种形式,让课后服务有序进行,从而实现课后服务模式创新和特色化建设。

“延”成体系,内容更丰富。学校围绕中原区“品质教育”发展理念,把课后服务当成“品质教育”的一部分,探索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课程”、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拓展型课程”、满足优秀人才需求的“卓越型课程”三个层级,涵盖作业辅导、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特长发展四大版块的“1+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1”即基础型课程,辅导学生自主作业、自主阅读、书法练习;“N”即拓展型课程和卓越型课程,包含“暖情人文雅、暖心思维活、暖体健康乐、暖质艺术美、暖行勤劳志、暖创科学真”六大“暖记忆”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

“延”而有制,品质得保障。学校将延时服务与“双减”工作紧密结合,借助“作业管理制度”优化每日作业方案,以保证“延学”作业辅导质量;实行“日巡查制度”,带班领导发现兴趣社团反映出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依照“评价管理制度”,实行带班领导每日评价、学生评价定期问卷、家长建议及时征集。各项制度使学校延时课程质量得以保障。

“延”出温暖,品质更凸显。在“暖记忆”课程目标指引下,学校重点打造科技教育特色课程,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开设 “小小科学实验室”“奇思编程”“创意机器人”等“暖创科学真”主题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借助中科国大未来(北京)科技院在学校设立的“火星农场基地”拉近学生与航天科技的距离;利用与中国气象总局联网的校园气象站和智慧气象教室提升学生气象科普素养。像这样凸显品质的特色延时课程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均有所体现。

“做好2小时,不止2小时”

中原区锦绣小学  黄锐

自2019年10月全面开启课后延时服务,中原区锦绣小学逐步构建了完整的课后服务支持系统,探索出“1+X+Y”的课后服务模式,提出了“做好2小时,不止2小时”的服务理念,在满足家长延时需求的同时,展现学校课程活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才能及核心素养。

“1”,指课程的第一时段:静思静读、净心净言。学生独立解读、完成当天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鼓励其发现问题,随时向教师求助、提问。对于共性问题,由教师组织,进行小组合作研讨、班级展示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由静思静读到净心净言的学习习惯,保护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

“X” ,指课程的第二时段:敬师敬识、竞创竞行。第二时段日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少先队仪式或主题活动。在第二时段的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积极向上、勤奋拼搏的意志品质。同时体现“敬”品格,展现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敬重和责任。

“Y”,指教师对学生离校后的生活给予全面指导,惠及面不止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无论何时离校,教师均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方案,帮助其合理安排作息。学校整合家长、社区、社会资源,提供学习、实践、娱乐等多项活动建议,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郑州外国语中学  周华

郑州外国语中学积极推行课后服务工作,建立了“四位一体,精心育人”“课程导向,纵深发展”的课后服务工作思路与实施路径。

四位一体,精心育人——

一是学生社团。学校目前共成立有35个社团,参与学生1287人。学生社团担当起课后服务的主角,成为拓宽学生视野的幸福乐园。

二是文体活动。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与体育竞技类活动。前者主要有:外语风采展、中華传统民俗挑战赛、墙报手抄报比赛以及书法比赛、填图比赛、演讲比赛等年级活动。学校还利用校外资源丰富学生活动,如开展郑州博物馆课后服务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此外,体育活动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如每日“阳光大课间、运动一小时”,每周四下午未参加社团的学生按需参加羽毛球、篮球等运动。

三是劳动实践。包括:组建“校园小义工”劳动志愿者;开辟校园劳动农场,组织学生对空中花园进行改造,种植农作物;布置劳动作业,引导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开展“欢乐家庭劳动秀”、重阳节“我为长辈做件事”、“送绿厨厨、蓝宝宝、红危危、黄其其回家”垃圾分类、“美好书桌”收纳整理等活动。

四是周末研学。学校利用周末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郑州博物馆、大河村遗址、郑国车马坑、黄河地质博物馆等,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

课程导向,纵深发展——一是大力开发社团课程。截至目前,学校开发了广播社、模联社、文学社、书画社、排球社、摄影社、手工社等16个社团的校本课程。二是形成特色活动课程。例如:学校结合郑州地域特色资源,打造“寻根·华夏之源”“育魂·黄河之滨”“增信·天地之中”主题式研学线路三部曲,建立起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特色促“双减”     家校共“桐荣”

中原区桐柏路小学  荣艳

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中原区桐柏路小学推行了课后服务“5+2”模式“1+N”服务课程体系,周一至周五每天开展2—2.5个小时的课后服务。

基于需求,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学校结合老师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特色校本社团课程体系,分别开设篮球、沥粉、书法、衍纸、科普、绘本阅读、语言、梦想课程、心理健康游戏、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红色影视欣赏等共6大类41门社团特色课程,课程内容凸显丰富性、适合性、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发展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桐趣粉墨戏曲”“桐衍·童语衍纸艺术”“‘豫’见河南”“科学探索”“红色文化”等多个特色社团,如“桐趣粉墨戏曲”社团,将戏曲艺术教育与学校兴趣活动相结合,从兴趣入手,普及戏曲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和亲近经典戏曲,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科学探索”社团,从身边的科学入手,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实验、讲科学故事、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奥秘天地。特色社团课程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阳光温暖   服务先行

中原区阳光小学  杨晓娜

中原区阳光小学打造了“1+1+N”课后服务模式:第一个“1”,即在校完成作业;第二个“1”,即书法必修课;“N”,即30门特色课程,涉及健体、益智、艺术、科技创新、劳动等类。具体做法如下:

放学后,学生首先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然后开始书法必修课和课后服务特色选修课的走班学习。

每周二、周五课后服务时间为书法必修课,全校普及书法课程。该课程由阳光小学与郑州师范学院建立“U-S”合作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师课堂:线上书法直播课程由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专业團队打造,线下由学校教师轮流辅导。目前,学校已开展64节阳光书法双师直播课堂,并举行了中期展示活动,分别从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次,评选出书法作品一、二、三等奖300余人,收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周一、周三、周四下午为课后服务选修课程,“趣味篮球”“诗词奇妙游”“科学世界”“趣味编程”“彩虹线坊”“艺术创想”等成了学生争抢报名的热门课程。同时,学校利用“5+”智能评价体系推进数字追踪,根据师情、生情,将课后服务课程特色化、体系化、数字化,满足全体学生在发展兴趣和特长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达到全方位阳光育人效果,助推中原“品质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延时社团特色
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社团少年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