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草科普活动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2-04-23李平

学会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林草科普

李平

[摘要]林草科普活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全社会生态意识和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十三五”期间梁希科普奖表彰的43项优秀林草科普活动为例,从活动规模、活动对象、活动场地、收费方式、内容及形式、特色与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林草科普活动的主要特点,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就进一步开展好林草特色科普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林草科普活动梁希科普奖工作成效

[中图分类号]N26;G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2)030041-05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2021年学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打造林业和草原行业品牌奖项”。

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多次强调科普工作的重要性。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1],把科普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普活动旨在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中国科普统计》提供的近年来我国科普经费来源及科普活动支出情况,科普活动支出占科普经费使用总额的50%左右[2],说明科普活动在科普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3]。林草事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能够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多种需求,如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活动等。林草科普活动是推进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的重要抓手,对提升全社会生态意识和全民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梁希科普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林学会申请设立的,面向全国、代表我国林业和草原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梁希科学技术奖”的4个重要组成奖项之一。本文以“十三五”期间第六届至第九届梁希科普奖表彰的43项优秀科普活动为例,通过全面梳理各项活动的申报材料、访谈活动主要负责人等方法,从活动规模、活动对象、活动场地、收费方式、内容及形式、特色与成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我国林草科普活动的主要特点,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就进一步开展好林草特色科普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十三五”期间梁希科普奖获奖科普活动基本情况

梁希科普奖主要表彰在林草科普活动、科普创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旨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草科普工作的积极性,繁荣林草科普创作,促进我国林草科普事业发展,提高我国林草行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全民生态意识。梁希科普奖设科普作品、科普活动和科普人物三个类别,其中科普活动类别主要奖励组织举办过主题突出、紧密结合林草中心任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科普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十三五”期间梁希科普奖共表彰科普活动43项,这些活动多是全国或区域特色科普活动,在内容、形式、组织、效果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在受表彰的43项科普活动中,14项为主办单位和协作单位合作完成,29项活动为主办单位独立组织举办(占6744%),主办单位以保护区、高校科研院所和动植物园等为主。活动区域覆盖16个省(市、自治区),在北京举办的活动最多,占30%以上;其次是浙江和江西,均占9%以上(见表1)。各省(市、自治区)所占比例多少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林草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XUEHUI学会2022年第3期2022年第3期林草科普活动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XUEHUI

表143项获奖活动区域分布状况省份数量占比省份数量占比北京1330.23%湖北36.98%内蒙古24.65%湖南12.33%黑龙江24.65%广东36.98%上海24.65%广西12.33%江苏24.65%四川12.33%浙江49.30%云南12.33%江西49.30%陕西24.65%山东12.33%甘肃12.33%

活动规模上,35项活动为2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占814%),因林草科普活动场地多为开阔的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优秀的科普活动往往规模也较大。活动受众方面,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社会公众、林农、大学生、亲子家庭、职场人士和老年人等,其中5814%的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充分表明了中小学生是林草科普活动的重点对象。活动经费方面,绝大多数活动为公益活动不收费,项目经费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科普项目、各省保护基金等政府资金支持,这与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来源情况基本一致。根据2015—2019年全国科普经费筹集额及构成情况,政府拨款是科普经费筹集额的主要来源,占75%~80%[2]。还有一些获奖活动如“‘青秀山自然课堂植物认知和压花科普活动”将开展科普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拍卖,所获资金用于公益活动,得到广泛赞誉。获奖活动“熊猫课堂”延伸推出抱枕、口杯等18种大熊猫文化创意产品,既能提高大熊猫文化影响力,又能筹集部分经费支持科普活动。极个别活动为公益和收费并行,收费为主,公益为辅。二、林草科普活动主要特点

(一)活动主题鲜明,反映当前林草工作热点

林业和草原部门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和陆生野生动植物的重要职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部分,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国家公园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地类型[4]。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林业草原保护发展的主线,是林业草原事业发展的重要命题[4]。分析43项获奖活动发现,林草科普活动主题涵盖了森林体验、国家公园、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动植物认知、沙漠认知、生态文化、林下经济等林草重点工作。其中,获奖活动“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活动是中国绿色时报社面向公众设立的大型专栏,通过专家、媒体与公众互动,从生态、经济、社会、历史、审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种或一类树木的独特价值及其深远影响,向公众传播树木知识,弘扬森林文化。获奖活动“2019首届‘神农架国家公园杯观鸟赛”是神农架国家公园的首次尝试,也是全国十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第一家举办大型全国观鸟赛事的试点地区,通过活动提高了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获奖活动“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宁波模式系列培训活动”以林农为对象,通过培训、实地教育来提高农村公民林业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活动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

活动类型有体验活动、主题展览、科学考察营、讲座报告、互动培训、竞赛、科普表演、沙龙等,其中体验活动最多,占3488%,其次是主题展览、科学考察营、讲座报告等(见表2)。体验活动开展较多且受公众喜爱,因其注重发挥公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公众在互动中学习、在创造中体验,增强人民群众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自愿投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推广中。如获奖活动“森林大篷车”活动以“车内教学+户外体验”模式,通过开展森林观察、森林游戏、森林手工创意、森林剧、植物认知、森林故事“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生态文明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使大家切身感受到森林文化的弥足珍贵。主题展览有图片展览、视频展演、实物展示、现场演示等方式,针对某一特定主题举办临时展览或常设性展览。如“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国际植物艺术画展”活动中的植物艺术画以植物为对象,以绘画为形式,反映植物种类及形态特征。这种植物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植物学研究、植物知识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表243项获奖活动类型活动类型数量占比活动类型数量占比体验活动1534.88%互动培训36.98%主题展览818.60%竞赛36.98%科学考察营613.95%科普表演12.33%讲座报告613.95%沙龙12.33%

(三)林草科普活动与林草科技创新紧密结合

“十三五”末期,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充分体现了“科技改变林草”[5]。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分析43项获奖科普活动发现,很多林草科普活动通过富有创意、实用性强的活动内容展示林草科技新技術、新产品、新服务。例如,中国林科院2017年对外开放和科普惠民系列科普活动将科普宣教与科技下乡结合,将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机组合,组织成果推介,开展技术培训,以协议方式建立科研单位和地方林业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使林业科技在地方得到普及和应用,既加速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又支持了地方林业生态建设。如获奖活动“‘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普及与推广”,以林业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林农增收致富为第一目标,创新林业耕作制度,组织浙江省林业科技专家对土地、物种、时空进行了科学配置,探索出易学、易懂、易操作的“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让科技在现代林业中发挥出“乘数效应”,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富民路子。

(四)活动得到各方媒体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优秀的科普活动往往也注重活动的宣传推广,注重活动前氛围营造,活动中实时报道及活动后续报道,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并促使活动的影响更持久,争取让活动的精神和内涵渗透至公众的实际生活中。分析发现,43项林草科普活动都得到媒体相关报道。“全国自然嘉年华”活动中,220余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受众2万余人次。《科技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绿竹神气绽放世园”活动,百度检索有效信息达195万条。“‘生态+教育大课堂探索与实践”得到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新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共56篇(次)。三、进一步开展林草科普活动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林草科普活动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有力促进了全民生态意识和科学素质不断提升。但是,与新时代林草科普工作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相比,目前开展的林草科普活动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活动效果评估有待进一步加强。43项活动中仅有3项活动以问卷调查或随机访谈的形式进行了活动满意度调查。二是活动利用社会资源不够充分,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43项科普活动中,6744%的活动为主办单位独立组织举办,在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开展林草科普活动方面还需加强。三是活动成效和影响仍需扩大。持续举办多年的活动不多,没有形成家喻户晓的林草科普活动品牌。

基于“十三五”期间梁希科普奖表彰的43项林草科普活动总体情况,结合新时代科普工作需求及林草行业特色,对未来进一步开展好林草科普活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林草科普活动效果评估

林草科普活动是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和培养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一项科普活动的效果是否理想、是否达到了既定目的、是否得到公众的认可,在哪些方面存在需要提升的空间,都是需要反馈的重要信息,而相关信息都需要适时的监测评估来获取和实现[6-7]。建议未来在开展林草科普活动中,主办方可考虑增加科普活动效果评估,通过第三方评估或自评估的形式,评估活动的效果,统计受众对活动的满意度,对下次更好地开展活动提供依据;评估活动的社会影响,是否引起公众的态度、行为层面的变化,如评估公众对林草资源保护的认知度是否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否提高、参加活动后是否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

(二)聚焦国家战略、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

结合社会热点开展科普工作,满足广大民众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产生的科普需求。这不但能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还能起到趁热打铁、事半功倍的效果[8]。建议未来林草科普活动聚焦国家战略、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开展“双碳”“双减”、乡村振兴等有关科普活动。其中,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林草科普活动可增加林草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促使更多的人了解林草事业。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理念,通过推动林草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林草科普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也可探索建设林草科普特色示范校,在校园设立自然观察角、开设林草特色科普课程等助推“双减”工作落地。

(三)突出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弘扬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9]。我国林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林草科技工作奋力拼搏的成果。建议未来林草科普活动突出对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弘扬,注重科学精神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引领作用。如将弘扬梁希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塞罕坝精神和对八步沙“六老汉”和“人民楷模”李保国等先进典型的宣传适时融入林草科普活动,实现科普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升华。

(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林草科普

科普经费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的重要保障。与科研经费相比,目前林草科普经费存在总量少、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建议未来多方合作,汇聚资源,最大程度利用各方优势,减少重复支出,形成联合联动、共建共享的林草科普工作新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林草科普工作,积极探索通过多元主体筹集科普经费,争取社会资金、公益机构等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普统计2020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强林业和草原科普工作的意见[EB/OL].[2020-03-27].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461/20200409/160105442408

291.html.

[4]刘珉.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J].林业与生态,2021(8):26-28.

[5]迟诚.中国林草与改革同行——“十三五”时期我国林草事业发展述评(上篇)[EB/OL].[2021-02-19].http://www.forestry.gov.cn/main/216/20210225/094124

505363373.html.

[6]潘龙飞,周程.基于新媒体的大型科普活动效果评估——以2015年全国科普日为例[J].科普研究,2016,11(6):48-56,101-102.

[7]张志敏.对我国大型科普活动社会宣传作用的相关思考[J].科普研究,2009(4):41-44.

[8]李蔚然,丁振国.关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其科普需求的调研报告[J].科普研究,2013(1):18-24.

[9]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林草科普
龙江林草
科普活动结硕果 广泛好评树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进”活动精彩不断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