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价值实现问题探究

2022-04-23刘明明

今古文创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私有制异化劳动

【摘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工人阶级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劳动丧失了其主动性,创造性的本质属性。社会生产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的价值不仅没有得到实现而且越来越被贬损,人处于异化的状态,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四种劳动的异化规定,这四种对异化劳动的规定阐述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异化劳动;人的价值;私有制;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5-003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1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是以进步的趋势向前发展,但其内部始终存在社会进步和人的价值实现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人的价值却没有充分的得到实现,分工使人片面发展,资本积累促使财富的集中,但也导致了个人和民族遭受苦难,社会的发展如何能与人的价值的实现和谐一致,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如何使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实现相统一,《手稿》中異化劳动和共产主义思想,对未来社会中人的价值实现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的主要内容

异化概念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存在于人的对象化的活动过程中,马克思在《手稿》中写到“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马克思把异化置于人与社会两个维度下,通过历史性的考察探寻扬弃异化的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呈现出来的社会发展与人的价值背离这一状态,马克思通过揭示劳动的实现状态来寻求人的价值背离的社会根源,在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具体分析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本质相背离的异化状态。

第一,异化劳动使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这主要是指劳动者进行的生产活动成果被他人所占有,人原本可以自由地在自然界获取劳动对象,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有得到工作才能得到劳动对象,通过出来自身的劳动力获得维持自身的生活资料。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又将由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作为支配工人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工具,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越多,他所能直接占有的对象就越少,所获得的维持肉体生存的生活资料就越少。

第二,异化劳动使劳动者和生产活动相异化。作为创造劳动产品的生产活动,异化的更深层次原因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更深刻的体现。劳动本来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发展自身和创造历史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却成为别人的,异己的,“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成为满足人生存的手段,维持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占据了人的大部分时间,必要劳动使工人不得不去进行一些强制性的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工人感觉不是自身的本质力量的外化,而是压抑自身的一种活动,具体表现为在生产劳动中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劳动由目的变为手段,劳动过程对人来说是与自身相异化,并使自身痛苦的过程。

第三,人与自己的类生活和类本质相异化。由于私有制的存在,由于作为人之为人的基础性活动即劳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也相应异化。人的活动是一种普遍性的活动,人的类本质就是在人的普遍性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但是异化劳动使人的活动范围固定化,使人由能动的实践方式转变为被动的强制性的劳动实践,在这种异化劳动中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但是异化劳动使得人的类本质变为维持人生存的手段,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脱离于人的本质,人之为人的属性被遮盖。

第四,人与人的相异化。人与人的异化通过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体现出来,在劳动过程中,人只是作为机器的一环,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都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的联系人与人的劳动过程呈现出隔绝和机械的状态。由于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交往必然呈现出异化的状态。人的活动的不自由的表现是因为这种活动是替他人服务,受他人压迫的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表现为人与人的异化的关系是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即“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

二、人的价值的实现的内部规范

人只有通过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要以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为前提,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人的价值的实现有其必要的内部规范,主要有个人方面、人与人之间和社会关系方面。

首先,从个人方面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以自由自觉的劳动为前提。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描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因此,必须对劳动对象进行重新自由的占有,只有占有劳动对象,人才能进行普遍性的创造活动,从而实现人的类本质,人只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实现自身价值,使人的创造力充分地实现。只有把劳动对象还给人,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说,必须消除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的异化才能充分实现人的价值。由于交往活动是建立在物这一基础上的,人就会把他人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和客体。人与人之间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价值为前提,这是种异化的交往,消除人的异化交往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价值尺度,即把人的一切活动以完善主体和主体的关系为宗旨,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最高目的。

最后,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物,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的满足在于对社会的索取,在于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的利己的行为活动,其结果必然造成人与人的相互孤立。即使少部分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也是片面的,狭隘的,没有达到真正的自由。真正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真正的理想形态是个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客体达到和谐统一,实现“人尽其才”“各得所需”的理想状态。

三、异化劳动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

在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异化劳动仍然在当代社会存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存在异化劳动的弊端,对此,必须结合异化劳动的表现,从外部表现中找寻内部原因,进而找到新的解决策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劳动与人的价值实现相背离。劳动的异化是人与自身价值背离的根源,劳动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活动,在异化劳动下,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实现自身潜能和才能的发展,还会出现厌恶劳动,抑制人的发展的现象。劳动的价值背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人本体的价值虚无感。“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人在劳动中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劳动,这从一定意义上使人趋同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意义不断削弱。人在劳动中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在工作中感到自我的迷失感,产生自我实现的人生困惑,主要原因在于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逐渐形成一种价值虚无感。这种状态呈现出社会进步伴随着人的价值贬损的状态,生产和科技的进步不是带给人价值的实现,而是与人的本质相异化。

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不合理。科技的快速发展,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劳动时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缩短,甚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长,这表明生产力提高的同时,生活成本也在提升,其中包括一些不必要的需求,市场以追求效率,扩大生产为目的,市场消费理念接着通过各种媒介深入日常生活领域,这就造成消费主导型的社会趋势,人的需要不是用于最大可能地发展自己,而是沉浸于不必要的消费当中,这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更进一步增加了生活成本。需求的增加带动劳动时间的增加,表现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不均衡发展,同时在自由时间内人并不是全部用来发展自身,各种各样的综艺娱乐活动进入人的自由时间,人被娱乐文化包围,这种文化形式逐渐消解人的实践活动,并侵蚀人的批判思维,使人生活在一个不自由却舒适的环境中,人的自我发展欲望被降解,自由时间进一步被侵占。

不同主体间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由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剩余产品被部分人所占有,这一部分的群体便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由于对时间的分配不合理,一部分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身,而另一部分人的时间大部分用于维持自身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现代社会人用时间换取工资,更多的时间换取更多的工资,在工资的驱使下人的自由时间不断被压榨,自身的发展被强制性的劳动所占据。正如马克思所说“工资的提高在工人身上激起资本家那样的支付欲望,工人只有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才能满足这种欲望”,因此必然会使人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有产阶级享有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无产阶级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状况。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永远无法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个体的孤立化和平均化。由于私有制和分工的发展,使人的生活和劳动过程孤立化,使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个体越来越难以实现真正的主体性的交往活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使人在生产过程中孤立化,生产过程之外的交往活动又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物的交换活动与交往活动结合,社会关系的片面发展,造成个人的片面化和狭隘化,这种孤立化的倾向在生活中的渗透,造成了相脱离的个体之间形成“平均化”的泯然众人的生存状态。这种状况进一步表现为人的生存空虚,由于交往活动和劳动分工的片面化,使得人与自己的生命行为相异化,具体的表现为生命的无目标的特性,自身价值的实现存在困难,这样就会使人追求更低层次的享受,寻找生命的替代意义,比如酒精、毒品、性等。

四、异化劳动下如何实现人的价值

异化劳动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在当前社会有其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但是要明确,异化劳动不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它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被共产主义所消灭,对于当前的异化劳动要辩证分析,对于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因素要保留,对不利于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要坚决批判,要结合异化劳动的本质对其进行积极的扬弃。

(一)谋求时间正义,在时间结构中体现价值

在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阶段的现状下,异化劳动还有其存在的社会现实条件,要把异化劳动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发挥其内部效能的同时也要对人的价值实现有所帮助。人的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生命时间结构的合理分配,生命时间结构包括劳动时间、生理机能恢复时间和自由时间。在劳动的时间分配上,要增加劳动者的自由时间,要实现这种时间正义就必须对资本加以限制,在不损害企业的根本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对资本的剥削性和掠夺性加以限制。其次,要达到时间结构的合理分配最根本的还是要以科学技术为前提,自动化技术是增加人的自由時间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自由时间,去从事适合于人的本质的活动,从而达到实现人的价值的目的。

(二)增加人文关怀,在劳动中体现价值

异化劳动在现实社会中有个人的“无根”与“无向”的倾向,生命的无意义感和无方向感加强,这是因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与人的温情被冰冷的物质利益所替代,在劳动过程中无法突显人的价值,劳动的意义性被物质利益所代替。要恢复这种在一定关系范围内的劳动意义和价值,并克服“无根”和“无向”的现象,必须使个体有一定的归属感和依存感。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增强人文关怀,宣扬人文理念,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减少异化劳动中存在的独立化倾向,使人在有限性的劳动范围内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联系,间接的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其次,要体现劳动的价值就必须尊重劳动者,人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的开放性关系中才能生成,而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人与人的互相尊重,和谐的关系基础之上的,要在劳动中建立真正的个体,即增加人文关怀,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上满足人的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的高层次需求。

(三)坚持共享理念,在劳动成果的合理分配中体现价值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能发挥市场对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能始终把人置于市场之上,把人的发展融入市场经济中,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坚持经济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结合,注重对生产关系的调节,注意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弊端,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初次分配中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这一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兼顾公平的实现。再分配的目的是使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价值的实现相统一,要时刻以人民为中心,使再分配更加切实的惠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分配过程要坚持人的价值评价优先的原则,尊重人的价值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在第三次分配中,要建立完善的慈善体系,增强社会的人文关怀,通过民间捐赠、慈善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马克思坚持社会评判和价值评判两个尺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在市场经济下有其存在的现实必然性,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使异化劳动消除,因此,在私有制依然存在的今天要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对异化劳动进行扬弃,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的相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5,229.

[5]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2.

[6]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J].现代哲学,2004,(01).

作者简介:

刘明明,男,河北武安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私有制异化劳动
家庭形式与私有制关系对于国家形成的影响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认识和把握战争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幸福异化:一种研究幸福问题的新视角
感性个体与社会存在的分离及融合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
所有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