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疆民间童谣的性质

2022-04-23方少鹏

今古文创 2022年15期
关键词:性质新疆

方少鹏

【摘要】新疆民间童谣是中华童谣的一部分,除了拥有中华童谣的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共同特性之外,还拥有自己的特性。本文通過对一些新疆民间童谣样本的分析,归纳出了它的特点。

【关键词】新疆;民间童谣;性质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2)15-003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10

一、新疆民间童谣的概念

童谣,即儿童歌谣。有学者认为,儿歌的古称为童谣,原因是“五四”以后中国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歌谣运动后才出现了“儿歌”这个名称,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儿语、小儿语、小儿谣、孺子歌等名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称为儿歌。实际上,更早使用“儿歌”一词的应该是周作人,他的《儿歌之研究》发表于1914年。他说:“儿歌者,儿童歌返之词,古言童谣。”也有学者认为,儿歌是有固定的旋律,每次唱法相同,着重的是音调和旋律;而童谣重视其歌词之内容、文字的优美,其重点并非在音乐上。因而,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歌谣有校园童谣和民间童谣之分。

为此,本文将“新疆民间童谣”作如下界定:童谣是指流传于新疆民间、人们乐于主动传唱、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嬉戏娱乐教育为目的且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短小韵文体。

二、新疆民间童谣的性质

新疆民间童谣作为中华童谣的一部分,与童谣的性质有同有异。童谣流传于民间,从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这些民间文学的特征。

童谣是由人们收集而来的,它没有一个特定的作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集体性;它是自古以来口口相传的,发生于口头,存在于口头,流传于口头,因而具有口头性;由于它的口头传播,非文字记载,在传播过程中也会产生变化,因而具有变异性,如《小老鼠》在山东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吱,叫奶奶,抱下来”,而在北京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急得老鼠两眼直呆呆”;童谣的传承性是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到的,它是代代相传的,因而具有传承性。

新疆民间童谣的性质具有中华民谣的共同特征,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决定了它也具有独特性与差异性。

(一)互融性

新疆民间童谣呈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互融的特征。

在地理条件上,新疆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其东面和南面与甘肃、青海及西藏相邻,北面和西面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八国接壤。

纵观新疆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的地区。它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

新疆人口、社会的多元化必将带来文化的多元互融,其中就包括了童谣。新疆民间童谣出现了不同地区相互交融的特征。如《不忘中国辣皮子》:“美国佬大鼻子,爱吃中国穰皮子。辣子吃了一鼻子,跑到河坝洗鼻子。用刀刮洗辣皮子,不小心割掉大鼻子。到医院看鼻子,看好是个塌鼻子。回国落个没鼻子,永世不忘中国辣皮子。”童谣中的穰皮子是一种面食。洗制面筋的面粉糊状物蒸制而成薄饼,切成条状,与面筋同食,调料以醋、辣、芥末为主。陕西甘肃特色面食——穰皮子的传入就是不同地区文化互融在童谣中的表现。再如《懒妇娘》:“北风到,冬天到,懒妇娘,冇棉袄;雪花朵朵飘,冻得懒妇娘,快快钻进灶。”《懒死鬼》:“懒死鬼,挑担水;挑到家门口,掉了水桶底;空桶回到家,挨了老婆骂,哭也冇眼泪。”其中妇娘和死鬼都出自赣方言,意思分别是女人和懒惰的男人。赣方言的进入也是新疆民间童谣不同地区互融性的表现。

此外,新疆民间童谣显现了不同民族互融的特征。如维吾尔族童谣《哎来歌》:“啪!啪!啪孩子,孩子头上有泡屎。想擦无布子,布在房顶上。想拿无梯子,梯子在树上。想砍无斧子,斧子在铁匠铺。想买无票子,钱在箱子里。想开没钥匙,钥匙在爸爸口袋里。爸爸在喀什,想去路程远。啪!啪!啪孩子,孩子睡着了。”童谣中出现了大量的“子”尾词,这是新疆汉族方言兰银官话的特征,却出现在了维吾尔族童谣中。《艾历子》:“艾历子看糜子,雀儿过来屙了一鼻子,跑到河边洗鼻子,过来一蹄子。”艾历子是回族人名,屙是方言词语,多用于中原官话、粤语、赣语、客家语、西南官话之中,而新疆方言多属于兰银官话。由此可看出新疆童谣的民族互融的特征。

(二)地域性

新疆民间童谣具有地域性,它与童谣的创作者、接受者及传唱者都生活在特定地域有关,也与交通不便、交流范围有限相关。新疆民间童谣的地域性有多种表现:

1.新疆民间童谣使用的是地域方言,即新疆方言。

新疆方言包括兰银官话、中原官话和北京官话。兰银官话北疆片主要分布于北疆,有乌鲁木齐等20个县市;中原官话南疆片分布于南疆及伊犁地区等的45个县市;北京官话分布在新兴城市或以前没有汉族人居住的县市,有石河子市、博湖县等18个县市。这三片方言中,兰银官话北疆片形成时间最长,使用人口最多,狭义的新疆方言仅指兰银官话。其明显特征就是有许多的借词,出自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如《咱们俩个啥朋友》:“皮芽子剥上肉切上,烤肉包子热端上,哎!凉皮子切上蒜拌上,阿西汗紧跟上。烧酒四两,羊羔肉半斤,棍棍面爆炒上,哎!你不吃肉,我不喝酒,咱们两个人啥朋友。”皮芽子即洋葱,是维吾尔语借词。阿西汗是维吾尔女性的名字。《祝福毛主席门门加萨森》:“翻身牧民场草原,骏马插翅云里穿。站在山巅望北京,哈萨克人浑身暖。迎着朝阳放声唱,歌颂救星毛泽东。幸福生活全靠您,祝您门门加萨森。”“门门加萨森”是哈萨克语,万岁的意思。

2.新疆民间童谣反映的是地方习俗,像婚姻、拜星叩月、饮食习俗等的差异。

如《精沟子娃娃不过年》:“骆驼骆驼高高,骑马骑马摇摇,驮的啥?驮的盐,精沟子娃娃不过年。”《麻媳妇》:“猴娃子,猴娃子搬砖头,砸了猴娃子的脚趾头,猴娃,猴娃,你别哭,我给你娶个麻媳妇。麻媳妇,会烧茶,烧的茶,红酽酽。麻媳妇,会擀面,擀下的面,薄片片,下到锅里团团转,吃到嘴里一条线。”从中可知,在新疆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骆驼和马是主要的运输工具。饮食方面早期的新疆土著居民以游牧为生,食物以肉食较多,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喝茶,就连街边的小吃店也都有砖茶免费供应。

3.新疆民间童谣中有许多新疆特定的地名。

如《点脚板》:“点、点、点脚板,脚子脚板,脚子南山,南山背后,房前房后,十字街前,买卖挣钱,牛蹄子,马脚子,除过你的一只子。”《鼓楼》:“巴里坤城,四角楼,鼓楼安在正当中,双层楼阁气壮雄。里面供的是魁星,青脸红发相貌凶,手握朱笔点元名,足蹬鳌头栩如生。”《唱团结》:“博格达山啊,永世存;哈萨克和汉族人民哟,兄弟亲。山上的青松哟,万年青;哈萨克和汉族人民哟,情谊深。”

4.新疆民间童谣涉及新疆地方特有事物。

如《花馕坑》:“乌鲁木齐有个大十字,大十字有个花馕坑,花馕坑上站着一个白阿訇,白阿訇手里拿着一个花杆杖。花杆杖东指呢,西指呢,指的汽车乱跑呢。”这里的馕是维吾尔语,指的一种面做的饼子,可以是不加配料,仅在表面撒上皮芽子碎屑或红花碎屑的,也可以加牛奶、酥油等配料,有素馕和肉馕之分。馕坑是烤饼的炉灶。这里用花馕坑比喻街心交通岗,阿訇是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白阿訇比喻交通民警。

(三)变异性

由于新疆地域广大,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可能大于内地省份之间的距离,口口相传又缺乏文字记载的童谣产生了变异性,有的童谣或起始不同,或结尾不同,或中间不同。如奇台的《请的阿舅吃饭饭》:“打罗罗,喂面面,请的阿舅吃饭饭,谁做呢,娘做呢,谁烧火,怕老婆,谁挑水,扁扁嘴。”木垒的《请舅舅下挂面》:“打罗罗,肉蛋蛋,请舅舅,下挂面。你拉呢,我拽呢,舅舅吓得屙粪呢。宰鹅呢,扑棱棱飞到房上了。宰狗呢,舅舅吓得就走呢。”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的《打罗罗、揉面面》:“打罗罗、揉面面,舅舅来了做饭饭,拿黑面,笑话呢,拿白面,舍不得,宰公鸡,叫鸣呢,宰母鸡,下蛋呢,宰鸭子,压圈呢,哄的舅舅吃饭呢。”这些都体现了新疆童谣的变异性。

(四)时代性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旧事物的更替,促使新疆民间童谣发展变化。新疆民间童谣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

1.儿歌反映了旧的生活习俗的消失、社会观念的变化、文明的更替、政治事件的变动、社会结构的改变等。

如《烟鬼乐》:“炕上一睡,乾隆让位。洋货一刷,兵马齐发。灯罩一扣,火光悠悠。烟签一耀,雪梅吊孝。葫芦一响,涎水直淌。烟枪一咂,精神大发。”“烟签”即点烟用的木签。“咂”即吸烟。这首童谣反映了鸦片对人们的毒害,最终导致清末家破人亡的境况。《生下男娃老蒋的》:“生下男娃老蒋的,生下女娃厨房的,吃钱多少保长的,吃饭多少甲长的。”“保长”“甲长”指的是国民党实行的保甲制度,这首童谣是说老百姓怨恨蒋介石抓壮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马仲英的部队到乾德》:“马仲英的部队到乾德,羊群里窜来了老狼。抓住个大姑娘就不放,糟蹋够还抢走了牛羊。”描述了军阀穷凶极恶的嘴脸。《天生坏孙是马步芳》:“积石山出来了一只狼,心想(着)把绵羊(哈)吃光,天生的坏孙是马步芳,把老子逼上了新疆。”“坏孙”在新疆方言中是骂人的话,坏种的意思。括号中的都是衬字,为新疆方言中的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歌谣直接叫骂了马步芳,反映了人们对他的痛恨厌恶之情。

当然,童谣中也有表达感激、喜悦和喜爱之情的。如《东路上来了解放军》:“旧社会哪有个穷人的门,人吃的人,骨头里硬榨出清油;东路上来了解放军,谢党的恩,给报了血海的深仇。”《解放军最爱老百姓》:“王震将军领兵来,神兵神将的解放军,解放军最爱老百姓,像亲人,穷人(哈)过上了好光阴。”

2.大量反映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的儿歌,随着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这类儿歌也就逐渐消失了。

如:《娃娃你别哭》:“娃娃你别哭,八路来了斗地主,斗倒地主分房屋,分了房屋有处住。娃娃你别哭,八路来了斗地主,斗倒地主分棉花,分了棉花有衣穿。娃娃你别哭,八路来了斗地主,斗倒地主分田地,分了田地有饭吃。”

3.反映当代新疆儿女对共产党感恩之情的红色童谣,至今被人们传唱。

在新疆,除了《东方红》《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在祖国各地妇孺皆知的红色童谣外,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少数民族群众传唱的红色童谣了。如《共产党恩情比日月长》:“开斋的节日里馓子香,各民族客人(哈)请上,共产党恩情比日月长,幸福的日子(哈)过上。”开斋节:即肉孜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群众的节日。馓子:一种油炸面食,酥脆。《共产党带来的福多》:“九道梁三沟(者)十八坡,坡上的牛羊比云多,牧民们快活(者)唱山歌,共产党带来的福多。”此類歌曲举不胜举。由这些红色童谣可知,共产党给新疆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新疆儿女用美妙的歌声传达对共产党的感恩和爱戴。

(五)游戏性

童谣游戏性的成因,可从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角度探讨。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儿童出生后很快就参与到了童谣的游戏活动中,最先是大人带着儿童边玩边唱,而后是儿童们自己边玩边唱;从生理学角度看,儿童天性好动、好玩、好奇;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游戏性。生活赋予儿童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世界,锻炼自我,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寓教于乐、寓乐于歌是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童谣的游戏性能增加儿童游玩的兴趣与乐趣,协调儿童身体各部分一致行动,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新疆民间童谣的游戏性表现在:

内容、形式、演唱场合随心所欲。童谣常从一事物唱到另一事物,它并不表达什么特定的主题,形式多样,有颠倒歌、盘问歌、顶针歌等。

从场合看,儿歌是随意的,无论何时何地儿童想唱就唱。如《嘻嘻嘻》:“嘻嘻嘻,毛毛的家。噼里啪啦,被窝里放屁炸爆米花,洗脚水,泡豆腐,看谁住在毛毛的家?”“毛毛的家”显然是被调侃的对象,富有游戏性。再如《说谎歌》:“说一个谎,道一个谎,抓一个骆驼笼子里养,蚂蚱腿上害臁疮,脓血淌给哩七八缸。蚂蚁踏坏锅盖梁,赖呱子倒把狼吃上。”童谣中反映的是事实上人人都认为不可能发生的现象,纯属夸张娱乐而已。再如《颠倒歌·人咬狗》:“东西大街南北走,碰见一个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砖头咬了狗的手。”叙述的是现实中与事实相悖的现象,不符合人们的传统认知。

而《顶针歌·写大字》:“一个娃娃把字写,写、写、写不完,完、完、完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化,画、画、画图画,图、图、图书馆,管、管、管不着,着、着、着大火,火、火、火车头,头、头、萝卜头。”毫无逻辑可言,也没有特定的主题,但每句末尾的字都和下句的首字相同或谐音。

再如《今天我进城》:“今天我进城,看见一个人。满脸大麻子,笑也笑死人。麻子买鸡蛋,不用提篮子,一个麻子放一个,一共放了五斤多。麻子笑一笑,鸡蛋往下掉,噼里啪啦好像放鞭炮。行路的人,吓了一大跳。噢!原来是麻大哥在开玩笑。”运用了夸张修辞,使得童谣充满了童趣,诙谐幽默可笑。

童谣与游戏活动不可分割。儿童在游戏前、游戏中都会唱儿歌。有的儿歌像绕口令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游戏。如《天上的星》:“天上看,一天星,地下看,一地坑,坑外看,冻的冰,坑里看,拥的葱,墙上看,钉的钉,钉上看,挂的弓,弓上看,落的鹰。天变了,刮怪风,刮阴了,天上的星,刮平了,地下的坑,刮蔫了,坑里的葱,刮掉了,墙上的钉,刮倒了,钉上的弓,刮飞了,弓上的鹰。”《比圆眼》:“山前有个圆眼眼,山后有个眼圆圆,二人山前来比眼,比了半天大圆眼,不知是圆眼眼的眼圆,还是眼圆圆的眼圆。”

总之,新疆民间童谣除了童谣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特征,包含了互融性、地域性、变异性、时代性、游戏性等。

参考文献:

[1]陈艳秋.从传承到飞跃——儿歌历史的探析与思考[J].名作欣赏,2011,(17).

[2]周作人.儿歌之研究[A].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論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3]杨凯.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简明新疆地方史》编写组.简明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性质新疆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巧用矩形一性质,妙解一类题
偶函数的一组性质及其应用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