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学PBL 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22刘春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病理学专业知识人文

于 丹 王 莹 潘 茜 王 哲 井 欢 高 原 刘春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人文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所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课题组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出发,以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为核心,以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元素自然融合、深度融合、有机融合为关键环节,旨在发挥专业课思政教育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目前医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PBL 教学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充分发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PBL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获取,还能使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有利于解决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

1 病理学PBL 教学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也是现代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根本要求[2]。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要融会贯通,使医学生明学理、明医理、明情理、明真理,增强“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专业思想,培育职业情怀,激发学习动力,才能实现育人目标。

病理学是一门与医学临床课程紧密衔接的基础课程,具有临床性质,包含多学科的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应用PBL 教学,以具体病例为先导,引导学生参与问题式讨论内化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实质上PBL 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理念,在应用PBL 教学时不能把专业知识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完全割裂开来,应该从课程特点出发,构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更好地发挥PBL教学的优势,更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 病理学PBL 教学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2.1 教学组织 本文以肿瘤章节为例,按照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分为3 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见图1。

图1 病理学PBL 教学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组织形式

2.1.1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要完成病例设计、问题预设和学生分组3 项任务。教师在课前与临床肿瘤科教师进行探讨,精心筛选能够很好体现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肿瘤临床病例。本课程选取了肿瘤中晚期患者1 例,多发转移,失去临床治疗价值,从对肿瘤患者的关爱情怀导入。问题预设环节是病理学PBL 教学的重点,本课程预设的10 个问题中有7 个是专业问题:如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组织结构等;有3 个是人文教育问题:医患关系问题1 个、医疗与社会关系问题1 个、职业素养问题1 个;使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在肿瘤章节PBL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情境的角色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医生组、患者组、患者家属组。角色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如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方案,医生组会给出手术联合化疗、姑息治疗等可选择方案,患者组和患者家属组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极大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分组研讨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1.2 第二阶段课程教学 肿瘤章节PBL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授,并引导学生围绕创设的问题进行组间讨论,预设问题中专业问题占70%,学生小组围绕专业问题进行研讨,能够促进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预设问题中30%比例的人文教育内容,学生小组围绕医患关系、医疗与社会关系、职业素养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把握讨论的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人文教育问题尤为关注,讨论热烈,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由“教师讲学生听”转换为“学生讲教师听”,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1.3 第三阶段问题总结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促进者,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建立点、线、面的知识框架,对学生课堂表现及知识掌握程度作出评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切实关注和理解人文问题,并适当进行课程“留白”,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主思考。

2.2 教学评价 本研究从课程考试成绩和综合问卷2 个方面来评价PBL教学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生成绩=期末成绩(60%)+实验考试(30%)+平时成绩(教师评价5%+学生自评、生生互评5%)。平时成绩考核点落在学生参与课程的状况,如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课上讨论等[3]。把人文素养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同伴关系良好、团队协作意识等。34%的学生平时成绩得8 分,近50%的学生平时成绩得10 分。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对比了2015 级、2016 级中医学专业病理学期末考试,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2015 级学生平均成绩为73.05,采用人文教育融入PBL 教学模式的2016 级学生平均成绩为75.31。结果表明,PBL 教学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了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对未来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习热情,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

我们通过网络问卷评价病理学PBL 教学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调查问卷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人文素养5 个方面内容。对2016 级中医学专业4 个班级,共121 人进行问卷前测和后测,比较前测、后测得分,结果显示,学生认同PBL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和感知能力显著增强,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见图2。

图2 学生调查问卷得分比较

3 病理学PBL 教学中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考

病理学PBL教学中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真正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上还应重点把握以下3 个关键点:

3.1 人文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精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4]。将病理学课程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人文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素材选择的科学性、思政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润物细无声的激发学生内在德育潜能[5]。针对学生兴趣,贴近学生需求、学习特点构建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问题,力求思政资源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6]。

3.2 把握好病理学PBL 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度 这个“度”有3 层含义:(1)广度。即人文教育包含的内容。在病理学PBL教学实践中,从医学法律层面、医学伦理教育层面和医者仁心的道德层面进行病例与问题的设计,既符合病理学课程特点,又把握了人文教育的内容。(2)深度。即人文教育应贯穿于病理学PBL教学的全过程,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讨论,再到问题的总结,每个环节都要融入人文教育的要素,使人文教育成为病理学PBL教学的灵魂,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感染力。(3)适度。病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文教育所占比例要适度。实践证明,专业知识内容占60%~70%的比例,人文教育内容占30%左右的比例较为合适。

3.3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是病理学PBL 教学中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的关键 美国学者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仍然留在你心中的那些东西”[7],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对医学教育来讲意义更为重要。教师要想把内容繁杂枯燥的医学基础课程讲好,不能仅仅局限于针对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赋予课程教学以“情感”和“情怀”。

运用PBL教学法改善教学主体关系、增强教与学互动,挖掘PBL 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要素,让PBL 教学因为具有人文的要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引发学生对专业认知的情感共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医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获得高尚的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医学教育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病理学专业知识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人文社科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