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 教育模式的三层次教学体系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2-04-22孙美灵解红超张思超宋素花张义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温病思维临床

孙美灵 解红超 张思超 宋素花 张义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温病学课程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较多的基础理论性以及明清时期的文献性,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和枢纽。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温病学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在临床多种热病的诊治预防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同时对中医临床各科的诊治预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现行的温病学教育模式主要为知识灌输式的课堂讲授法,使得学生对温病学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于临床思维建立及临床应用实践更是一知半解。因此,改变温病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温病学的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成果导向教育(Out 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美国学者Spady 首次提出,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先进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学习产出成果,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1,2]。OBE教学模式即基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需求,组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3]。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知识点,就能取得高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由于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出现“理论厚、临证弱”的现象。因此,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意义重大。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具有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高度结合的特点,OBE 模式的“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理念与温病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不谋而合。基于此,温病学教学中将学习产出成果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授-践-验”逐层深入的教学,使学生将掌握温病经典著作、理解温病理论知识和走进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目的。

1 授——夯实理论基础知识

1.1 采用图示法进行经典著作原文教学 温病学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范畴,兼具基础性和临床性,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等温病著作的重点条文,才能全面了解温病的概念,真正把握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构筑温病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但原文著作具有“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的特点,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由于温病学是在诸多温病著作基础上凝练形成的一门课程,更加难以实现学生自学的目标。以学生能够熟练理解并掌握温病原文为导向,采用图示、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将古奥的文字叙述变为可视性强的直观图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避免畏难情绪。比如,讲解《温热论》第1 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时,采用PPT画图演示(见图1),让学生形象记忆知识点,并启发学生进行温病的病因、发生传变规律及与伤寒异同的探讨与总结。

图1 《温热论》第1 条图示

1.2 运用基于问题的基础理论教学 温病学内容繁杂,有概念、病因发病,有辨法、诊法、治法、预防方法,有不同疾病的辨证论治,也有经典原文的讲述,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遗忘。为强化学生对温病基础知识的理解,在进行温病的基本理论和温病的临床辨治与防护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进行多视角、多维度思考,将知识串联记忆,从而加深对温病学辨证思想的理解。如在讲授清热祛湿法(见图2)时,首先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如何才能去除茶壶里的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给出解释。教师通过学生的解释,进行问题分析,进而联系湿热病邪,释义清热祛湿法的内涵。进一步拓展问题,让学生课后自主查找资料,完成PPT或思维导图的汇报。

图2 清热祛湿法图示

2 践——重视模拟临床和临床跟诊

2.1 采用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模拟教学 温病学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疾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只有将温病的理论恰当应用到临床中,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才能被完全体现出来。为强化学生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在进行四时温病诊治授课时,由教师充当标准化病人(Simulate patients,SP),描述和演绎某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让学生搜集有效病史,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SP 进行辨证治疗。这种临床模拟教学是学生由课堂到临床的过渡,能够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以风温病中的邪袭卫表证为例,教师担任SP(流行性感冒),将5 名学生分为一组,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组为单位分析病因、病机、病名、证型,拟出治疗方药,书写病历。教师对病历进行点评、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卫分证的临床表现,对银翘散的临床配伍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2.2 采取临床跟诊教学 在学习四时温病的诊治篇章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了解了温病独特的辨证思维。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联系临床的过程,在进行模拟临床的基础上,以学科自编的《临床实习指导》为依据,组织学生到校医院中医门诊跟诊。让学生观察教师对患者资料的搜集、体格检查、诊断思路、处方拟定、复诊病人的反馈等,真正感受温病理论对临床的指导。跟诊后书写实习报告,反思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总结跟诊教师的临床经验特色,继承其学术思想。临床跟诊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3 验——开展合理的考核评价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法使学生可以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勾画的重难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易产生浮躁的情绪,没有完全达到考核的目的及经典课程开设的意义,进而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提高。借助OBE 模式[4],以成果为导向,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6]。因此,温病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记录期末考试成绩之外,又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适时评价,将课后实习报告、小论文的撰写及PPT、思维导图的制作等也纳入考核体系中,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后的考核比例及形式调整为试卷成绩(50%)、出勤率(10%)、实习报告和论文撰写(10%)、PPT和思维导图汇报(10%)、课堂表现(15%)以及生生互评(5%)。这种评价形式和比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

4 小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7]。温病学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中医人才临床提高的理论源泉,并且与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在新冠肺炎的诊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好温病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提高温病学的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基于OBE教学模式的温病学讲授,以“厚基础、强临床”为导向,将填鸭式教育模式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践、验”三层次教学体系,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改进,激发学习动力,扩宽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温病思维临床
伤寒、温病与现代医学疾病对应探赜
——兼与《论流行性感冒与伤寒、温病的关系》一文作者商榷
思维跳跳糖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思维跳跳糖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