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研究
2022-04-22王洪刚
王 洪 刚
(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河南洛阳471023)
价值观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会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诸多方面。笔者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分析价值观现状和影响因素,对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教育具有实践意义。
一、问卷的形成
对价值观的研究,心理学家主要采用问卷法。国外经常用于价值观测量的问卷有奥尔波特等编制的“价值研究”量表、M.莫里斯编制的“生活方式问卷”、罗克奇编制的“价值调查表”、塞普尔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1]1029、施瓦茨编制的“价值观量表”等。国内关于价值观测量的问卷相对较少,彭凯平和陈仲庚曾用奥尔波特等人编制的“价值研究量表”对690名北京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测试[2];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用罗克奇编制的“价值调查表”对我国5个城市的2 12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调查[3];麦克儿·邦德以中国香港为基地,采取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在国内外价值观问卷的基础上,笔者编制了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二、调查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从洛阳3所高校抽取55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5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1份;参加问卷者的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21.43岁,参加问卷者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参加问卷者分布情况表
(二)数据处理
问卷收回后,将无效问卷剔除,如没有填写性别、年级、居住地等相关信息,在“先己后公”和“舍己为公”两项上的选择相同。将得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价值观结果与分析
1.价值观描述性统计结果
价值观评定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分别记1~6分,平均分较低的10项为最有价值的项目,平均分较高的10项为最无价值的项目,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价值观重要程度排序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价值观中最重要的10项依次为:孝顺,尊重他人,诚信,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自信,自尊,责任感,感恩,自控能力,追逐理想、永不放弃,这些观念大多反映在道德层面;最不重要的10项是淡泊名利,面子、人情世故,服从父母、领导、权威等,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拥有权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富有刺激的生活,及时享乐,自身利益要有保障,先己后公。分析结果说明,大学生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自然的态度方面是积极向上的。
2.价值观因素分析结果
价值观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7 457.266,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KOM值为0.922,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调查表中各种价值观进行因素分析,经方差极大旋转后共抽取7个因素,分别为:道德品质、个性品质、为人处事、对待集体的态度、个人的信念、对待自然的态度、生活态度等。道德品质因素包括尊重他人,孝顺,责任感,诚信,感恩,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追逐理想、永不放弃等;个性品质因素包括自信、自尊、自控能力、勇敢等;为人处事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要有保障、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先己后公、及时享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拥有权势等;对待集体的态度包括服从父母、领导、权威等,舍己为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爱祖国等;个人的信念包括所有事情都要讲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和平的世界等;对待自然的态度包括爱自然、勤俭生活、淡泊名利等;生活态度包括富有刺激的生活,追求物质生活,面子、人情世故,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等。
7个因素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5.93%,各因素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03%、9.68%、6.13%、4.26%、3.15%、2.95%、2.73%,其中道德品质因素的方差贡献率达到27.03%,充分说明道德品质在大学生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4]。
(二)价值观影响因素结果与分析
1.价值观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结果
价值观影响因素评定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分别记1~6分,平均分较低的10项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平均分较高的10项为最不重要的影响因素,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价值观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排序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价值观影响因素最重要的10项依次为: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舆论、知识结构、父母的教育方式、生存压力、父母的行为举止、学校教育、工作环境、教师和校风学风。最不重要的10项是谈恋爱经历、家庭经济状况、风俗习惯、邻里关系、外表、媒体、父母的文化程度、网络论坛、宗教信仰和名人明星。上述结果表明,社会环境、父母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价值观影响因素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6 108.837,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KOM值为0.889,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价值观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析,经方差极大旋转后共抽取8个因素,分别为:社会环境、自身素质、学校环境、父母的影响、传统文化、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媒体等。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发展状况、法律法规、社会舆论、教育体制、大的历史事件、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自身因素包括个人经历中的特殊事件、生存压力、身体状况、自我的思考、外表、知识结构、学习压力等;学校环境因素包括榜样人物、文学作品、教师、校风和学风、以往参加过的活动、学校教育等;父母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行为举止、父母的教育方式、朋友的影响等;传统文化因素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传统观念等;生活经验因素包括所处群体的影响、恋爱经历、工作环境等;家庭背景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邻里关系等;媒体因素包括网络论坛、名人明星、媒体等。
8个因素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5.742%,各因素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4.96%、6.59%、5.89%、4.61%、3.71%、3.65%、3.26%、3.06%,其中社会环境因素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24.966%,说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最大,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是处在社会环境大背景下的。
四、余 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如何在多元化价值观背景下通过增强德育教育效果让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德育教育的形式是“言传”和“身教”配合进行。两千多年前孔子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教育,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的环境下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优秀案例。在德育教育的内容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配合进行。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品格教育理论[5]239等道德教育心理理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德育教育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教育形式,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第三,德育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推进。重视社会环境尤其是行业企业先进人物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邀请大国工匠、行业模范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劳模工作室等,把行业企业先进人物的精神融入德育教育,激励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踔厉风发、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