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发展和不足

2022-04-22刘晓燕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弗斯

摘要:“情境语境”理论的提出已有近百年历史,学者们已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在众多语言学流派中,是伦敦学派的语言学家首先提出“情景语境”对语言意义的影响,并推动了语境理论的发展。本研究探讨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对语境理论的具体研究,并提出他二人研究中的不足。研究结果弥补了语境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的不足,为以后语境理论发展提供了一定方向。

关键词:伦敦学派;情景语境;马林诺夫斯基;弗斯

一、引言

王宗炎指出,伦敦学派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与美国的结构主义派和转换语法派、捷克的布拉格学派同样为人所注目[1]。伦敦学派从形成到活跃于语言学界,其发展过程并不长,但该学派对语言学科以及其它学科却影响深远。而语境理论的发展与伦敦学派密不可分,“情景语境”正是由伦敦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首先提出的。同时语境理论的发展与整个语言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许多最新的语言成果也与其相关。语境理论可以为语境研究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发展。

然而之前的语境理论研究往往只是简单的回顾,很少涉及理论发展的背景、源头或者指出其中的不足。因此,笔者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回顾语境理论的一段发展历程,即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对语境理论的研究,同时指出这两位学者理论中的局限性。本研究不仅能清晰展示语境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内容,更可以为语境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文献综述

弗斯创立的伦敦学派在英国备受推崇,但是在英国以外的国家有很长一段时间却毁誉参半。这基本源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弗斯与当时欧美各个学派代表人物观点不同;二是弗斯生前没出版过一本语言学专著,他的语言理论都发表在平时论文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而且行文晦涩,影响了弗斯语言理论的传播。学派领袖的理论不能为外界的学者所推崇,学派在国外的影响力自然会有所下降。例外的是伦敦学派的语境理论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整个语言学界的重视。

在我国,学术界对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周文逸的文章《弗斯》(《语言学动态》,1979年第2期)和王宗炎的论文《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语言理论》(《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5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对伦敦学派的关注。随着语义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境理论的重要性也逐渐为国内学者所认识。国内现有的对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对伦敦学派语境理论进行一般的介绍和评论,如刘润清的《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4月)、封宗信的《现代语言学流派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等;国内学界对语境的重要性有一致性的认识,在语境理论应用上的研究,涉及语义理解、语用学等方面,如高岩的《语境与意义的选择与理解》(《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程艳芳的《语境及其在语用学研究中的作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等。

张涛指出,和研究其他外国语言学派一样,国内语言学界对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研究正处于一个吸收、完善和充分利用的阶段[2]。国内的语境理论研究专著不断出版,如影响比较大的有冯广艺的《语境适应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王建华的《现代汉语语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和朱永生的《语境动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等。遗憾的是国内对从语境理论的发展来探讨其局限性的研究却不足。因此笔者将从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的语境研究入手,探讨他们对语境理论的具体观点并指出其不足,为以后语境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语境理论的发展与不足

(一)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及不足

1923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次提出并解释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概念,“情境语境”指话语产生当时及紧接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1935年马林诺夫斯基又提出了“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的概念:指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刘润清指出,至此,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大类[3]。

马林诺夫斯基提出“语境”,与他长期从事的工作与学科背景有关。马林诺夫斯基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创始人。刘润清提到马林诺夫斯基曾在新几内亚东部的特罗布兰德群岛做实地调查,研究当地民族的原始文化。正是在实地调查中,马林诺夫斯基发现了语言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开始对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发生兴趣[3]。胡壮麟和姜望琪指出,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话语和语境是密不可分的,情景语境对理解话语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他将情境语境分为三类:(1)话语与身体行为相关的语境;(2)叙述时的语境,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当时叙述时的语境,第二种为(如在童话故事中)叙述的语境;(3)用言语来填补语言空白的语境,即寒暄[4]。

由于自身学科背景和时代的局限,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话语的意义取决于外部语言环境,在充分肯定语境的同时,否定了来自语言内部因素对意义的作用,比如上下文的语境。第二,主要针对于其第一种情景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词的真正意义是取决于亲身的经历,即没有亲身经历的语言便不能认识所表达语言的意义。这否认了人的思维能力,忽视了语言意义可以通过思维间接获取的客观事实。第三,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过分强调“现在”,忽视了过去和未来。

(二)弗斯的“语境”思想及不足

弗斯继承了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而且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引入了语言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语境理论”。

胡壮麟和姜望琪提到,弗斯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定义为包括整个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参与者的个人历史,而不是简单的定义为当前人类活动的语境。弗斯认识到人类话语的千差万别,于是提出了“典型情境”(typical 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以便对其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弗斯指出,在分析一个典型的情景语境时,必须同时考虑情景语境和文本的语言语境[4]。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弗斯把语境分为两类:第一类语境存在于由语言内部因素构成的上下文,也就是文本的语言语境;第二类是语言外部的语境,即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也就是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语境。此外,弗斯认为语言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因此他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中使用的语言。

弗斯的语境理论虽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马林诺夫斯基语境理论中的不足,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局限之处。通过弗斯的语境理论我们已经知道语境对语言意义的重要性,但是语境究竟是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这个问题还没得到解答。

四、总结

语境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如人类学、社会学、语用学等,其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主要探讨了伦敦学派中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这两位学者的语境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简单分析了二者对于语境理论的独到见解,并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对以后语境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近年来,语境几乎成为当前语言学界研究的中心课题,无论是功能语言学还是社会语言学,亦或者心理语言学或传统语言学,都把语境视为语言研究的重要对象。希望本文为以后语境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94.

[2]张涛.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3]刘润请.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279-280.

[4]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70-471,476-477.

作者简介:刘晓燕(1996-4),女,汉族,山西吕梁人,西南民族大学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弗斯
蝙蝠宝宝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父亲的祝福
爱心树(上)
死亡与主宰
捉月亮的网
冰冻的梦
冰冻的梦
冰冻的梦
仅仅朝向高处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