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境脉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2022-04-22王大贵陈秋
王大贵 陈秋
关键词:境脉学习;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实效性
境脉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情境和脉络的学习方式,主张教师通过情境设置和脉络构建进行探究性学习。境脉学习有效打破了单边教学模式,把更多的时间与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情境和脉络构建,让学生对于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其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建构。
一、境脉学习的内涵
境脉学习来自认知思想下的建构主义,其主要思想是借鉴认知主义视域下的建构主义互动观念。在实际的诸多教学理论研究中,建构主义学习观和知识观的主要核心思想都是互动探究,也就是我们熟知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阶段。知识观主张在自我需求或者说任务需求模式下,不断扩大求知范围,在数值、范围最大化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知识的正确率。建构主義学习观认为,知识掌握的核心流程就是自我需求—教师讲授—科学探究—分析归纳—研究总结—全面验证,在整个流程中,无论是科学探究还是总结分析,都是在不断的思维进程中进行的,都需要自我需求或任务激发。具体来讲,无论是学习观还是知识观,都需要学习主体或者知识主体在自我认识或任务驱动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身内化分析来验证,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步由未知变为已知,由陌生到熟悉,再到不断验证联系与科学熟练掌握使用,这也就是境脉教学中“先验新知接境—创设任务启境—学习脉动入境—建立脉络出境”的过程。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都是来自这种思想,都是基于自我发展需求,通过境脉学习模式来完成知识的系统性构建的。这种互动探究模式不仅包括以学生为主的知识脉络探究,还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知识本身之间的互动。
二、境脉学习的特征
境脉学习是以生为本视域下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对于优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路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其包括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境脉学习是基于探究性教学视域的。在境脉学习中,无论是最初的知识情境激发和构建,还是后来的学习脉动入境、建立脉络出境,其主要核心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前提下的。其次,境脉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它可以和其他一些教学方法融合。如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这都是可以与境脉教学中的先验新知接境进行结合的,而在探索脉络中期,合作学习、互动探究等也都可以在其中使用。最后,境脉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情境设计还是知识脉络探寻,都是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之上,这种理念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秩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三、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引入境脉学习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近年来,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高中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学生多元化培养的现实需求日益增强,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全新时期。多年的教育改革和无数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是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方法的引领下,自身能力和学科思维得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而境脉学习模式作为以生为本思想下的一种先进的学生能力素养培养思路和方法,其具有针对性强、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好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快速地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科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与发展。境脉学习引进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从三个层面推进:一是课程文化层面,不同性质的课程,赋予境脉学习不同的意义。二是学生素养层面,把元认知能力列入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教师在学习境脉创设中的问责。
总而言之,境脉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综合运用知识、含育元认知素养的学习行为。境脉学习强调学习在一定的境脉中进行,学习者主动参与境脉的互动,面对不同学习境脉,学习者可以选配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使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使用基于境脉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保证学生学科知识的系统构建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徐燕萍.境脉学习:一种引导学习转型的新范式[J].江苏教育究,2017(29):23-27.
[2]王水莲.语文核心素养与境脉学习模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6):1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