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魂·培根·精耘:5E教学模式下指向建党精神传承的党史人物教学策略

2022-04-22马军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邓中夏建党弘扬

马军

[摘要]以历史人物尤其是党史人物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入挖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杰出人物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生动史迹及其精神品质,不失为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一条可行路径。本文以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教学实践为例,借鉴5E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基于注魂、培根、精耘三个维度探索指向建党精神传承的党史人物有效教学策略,以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标。

[关键词]建党精神;5E教学模式;党史人物;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高中学生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理应成为肩负立德树人任务的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5E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提出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5 个环节,由于每一环节的英文首字母都是E,故称为5E教学模式[2]。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于在5E教学模式下如何利用党史人物资源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方面的思考。

二、指向建党精神传承的党史人物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有助于弘扬和传承建党精神的党史人物

一般来说,选取什么样的党史人物展开教学应考虑四个“是否”:所选党史人物的事迹经历与教学内容及时空跨度是否吻合,所选党史人物的事迹精神能否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与共鸣,所选党史人物在引导学生树立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经受各种挫折磨难方面是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所选党史人物所选党史人物在弘扬和传承建党精神方面是否有着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单元教学中,考虑到邓中夏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生亲历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其事迹精神能够引起高中学生心灵的震撼与共鸣,其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定信仰、践行初心、一心为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初心情怀和使命担当,笔者在教学中以邓中夏为中心,以人带事和以事带人有机结合,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双丰收。

(二)精心选取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党史人物教学素材

一般来说,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党史人物教学素材资源既有党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等浅层知识,也包括党史人物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等深度知识。下面是笔者针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单元教学,在认真研读《邓中夏文集》《邓中夏年谱》《邓中夏传》《邓中夏》等论著的基础上挖掘和选取的部分教学素材:

这些资料既涵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又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不失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良好素材。

(三)精心设计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环节

笔者借鉴5E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如下设计:

1. 吸引(Engagement)环节

此环节需要历史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或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新、旧认知之间产生矛盾或冲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湖南省宜章縣中夏广场、中夏公园和中夏希望小学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其父亲是一个晚清举人,辛亥革命后当过省参议员和县长;他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之后竟然放弃了在北洋政府做官和免费出国留学发财的机会,走上了艰辛凶险的革命道路;同样是这个人,他不到30岁就成为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牺牲115年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然后提问:走上刑场之时,他正值青春年华,戴上镣铐关进监狱之前,他本可以选择安逸舒适的人生,他是谁,是什么让他选择了从容赴死,为什么他能赢得党和国家以及家乡人民的永久敬仰和尊崇?由此导入新课。

2. 探究(Exploration)与解释(Explanation)环节

历史教师容量恰当的有效提问是5E教学模式中关联五个教学环节间的重要纽带。探究(Exploration)与解释(Explanation)环节需要历史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创设激趣式、诱思式、递进式问题,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在本单元的探究(Exploration)与解释(Explanation)环节环节,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探究问题一:是选择个人小我还是革命大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全面了解历史人物事迹的基础之上,按照时间顺序编制历史人物年表,梳理并展现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可以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素养,同时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等方面的素养[10]。笔者在课前引导学生在阅读《邓中夏传》《邓中夏年谱》等书的基础上编制邓中夏人物年表(参见材料一),并创设问题情境:1920年7月,邓中夏从北大毕业,在北洋政府铨叙局任职的父亲邓典谟托人在农商部为邓中夏找到了一个待遇优厚的职位。父亲高兴地把农商部的“委任状”拿给邓中夏,却被邓中夏退了回去。之后宜章籍参议院参议员彭邦栋受父亲邓典谟委托劝告邓中夏听从父亲之劝到农商部去谋职,邓中夏答曰“人各有志,不可勉强”[11]。

问题:请结合下面人物年表回答邓中夏回绝父亲当官的劝告是父子矛盾争吵后的一时冲动还是理性选择,你的理由是什么?“人各有志”,邓中夏当时的志向可能是什么?

材料一:邓中夏人物年表(部分)

探究活动意图:以人带事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等角度进行问题推进下的探究,感悟邓中夏在升官发财的巨大诱惑面前展现出来的舍弃个人小我而追求革命大义的可贵精神。

探究问题二:邓中夏矢志不移、担当奋斗究竟是为什么?

1919年8月一位乡亲问在老家过暑假的邓中夏:“隆顺伢子,你说的这些大道理我们都听不懂。我就问你将来北大毕业后怎样报答你的奶奶、爸爸和乡亲们?”邓中夏的回答是:“我要做人民公仆,决不当官。我要联合社会各界同志,努力奋斗和创造,做到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都能过富裕的日子。”请结合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邓中夏是如何践行“我要联合社会各界同志努力奋斗和创造,做到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都能过富裕日子”的?

活动意图:以事带人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和浏览邓中夏经历时间线(部分)的基础上回答邓中夏是如何突破该怎样动员发动民众、依靠什么样的政党才能实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单薄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力量异常强大该怎么办、在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生存危机该何去何从等难题,引导学生在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国共合作等知识的同时,感悟邓中夏能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等角度进行问题推进下的探究,感悟坚信“只有接受列宁、马克思主义走苏俄的道路,中国人民才能得救”的邓中夏在种种难题面前表现出来的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可贵品质。

探究问题三:真的英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吗?

1934年1月22日邓中夏同志牺牲4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致辞中提议默哀三分钟向邓中夏等光荣牺牲的同志表达哀悼和敬仰;1957年2月26日牺牲24年后,毛泽东给邓中夏遗属签发《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光荣纪念证》;1983年牺牲50年后,宜章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邓中夏故居;1994年10月牺牲61年后,中共湖南省委举行纪念邓中夏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及生平学术研讨会;2009年9月牺牲76年后,荣获“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提出探究问题:结合以下四则材料回答邓中夏何以能赢得党和国家、人民长久的尊崇和怀念?

材料一:1921年在北洋政府铨叙局(掌办人事行政机关)任职的父亲托人在农商部为邓中夏找了一个待遇优厚的职位。聘任书送来,邓中夏却拒绝了:“做官的人,都是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的。我不做官,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大众的长工……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

——冯资荣 何培香《邓中夏年谱》

材料二:1921年11月17日邓中夏给湖南郴州第七联合中学校长复函就改造家乡宜章提出培养工业及教育人才、筹办工厂、筹办学校等三点建议。

——冯资荣 何培香《邓中夏年谱》

材料三:1931年饱受疟疾病痛的邓中夏看到妻子既要到工厂上班、还要兼顾党的地下工作,便将家务活全揽下来,洗衣做饭搞卫生什么都做。

——冯资荣 何培香《邓中夏年谱》

材料四:1932年由于王明路线带来的恶果,很多党的组织遭到破坏,不少党的同志失去了职业,邓中夏也陷入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艰难境地,但他仍时不时地把饿饭的同志带到家里吃饭,救济地下党员与失业工人。

——魏巍 钱小惠《邓中夏传》

活动意图:在课堂上唯有选用有血有肉、有高度也有温度、有伟大也有平凡的历史人物及体现其爱家人、爱同事、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情怀的细节材料才更易于打动学生的心。从微观角度和历史细节出发,深入挖掘邓中夏为代表的党史人物中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和认知心理实际的素材并进行问题推进式教学,旨在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共鸣,感悟党史人物身上浓郁的亲情、乡情、友情、家国情。

3.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环节

迁移和评价环节,笔者旨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运用和拓展,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养成及时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的习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无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先驱选择了救国救民,选择了清贫和牺牲,同时放弃了安逸享受,放弃了升官发财乃至宝贵生命。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笔者尝试举办主题为“最感动我的党史人物”的党史教育讲演比赛、“穿越百年的回响——给我最敬佩的党史人物的一封信”、党史人物小传历史手抄报等设计作业,并提供如下参考资源让班级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最敬仰的党史人物并写出讲演稿或党史人物小传历史手抄报进行比赛展示。

同时考虑到精心设计的的教学评价对师生双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及时检测党史人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师有必要针对5E教学模式中吸引、探究、解释和迁移环节的不同地位和功能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具体可参考下表:

三、结语

5E教学模式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高中历史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以邓中夏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要么有优越的家庭背景,要么有体面的职业,要么有很高的才华,他们本可以过上执教、经商、从政、务家等十分优越舒适的生活,但他们却因为爱国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选择了投身革命活动,因为忠诚所以选择牺牲,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作为肩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光荣使命的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入挖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杰出人物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生动史迹,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立项编号:2020126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習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7-2(02).

[2]吴成军,张敏.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的内涵、实例及其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06):108-112.

[3]冯资荣,何培香.邓中夏年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31.

[4]尤国珍.邓中夏:从富家子弟到人民的公仆[N].北京日报,2021-03-25.

[5]冯资荣,何培香.邓中夏年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403.

[6]邓中夏.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2.

[7]冯资荣,何培香.邓中夏年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31.

[8]冯资荣,何培香.邓中夏年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403.

[9]冯资荣,何培香.邓中夏年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42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6.

[11]冯资荣,何培香.邓中夏年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64.

[12]曹雪利.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研究[D].延安大学,2020:60.

猜你喜欢

邓中夏建党弘扬
邓中夏:化成灰我也是共产党员
邓中夏:化成灰我也是共产党员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邓中夏: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邓中夏:用生命诠释初心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