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小学家校合作共育途径

2022-04-22何芹玲曹勇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何芹玲 曹勇

[摘要]隔代教养这种抚养方式可能导致有的留守儿童心理异常,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家庭会出现教育难题。祖辈和父辈应该如何“破解”?祖辈们既然“光荣”地承担了教养孙辈的任务,就应该尽力把这个“工作”、这项“事业”做好。首先,应该最大化地发挥“隔代教育”自身优势;其次,祖辈、父辈协作极其重要;第三,祖辈父母应该不断学习。同时,年轻的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这种正确的教育责任观,竭力为子女提供无形的、良好的线上、网络教育环境,做到“三加强”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加强亲子、亲情交流沟通。双方通力配合打造新时代的新式“隔代教育”,用爱和责任让孩子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幸福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开创美好未来,为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留守儿童难题;隔代教育优势;年轻家长;“三加强”

一、隔代教育的三个难题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到位,一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的现象,尤其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又没有人辅导,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现在的隔辈老人由于受到教育程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忙于农事、无暇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大多数的祖辈对孩子的监护主要停留在孩子身体是否健康的表面层次上,而对事关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心理健康、学习情况、安全问题、价值观等方面却不能够予以关注与重视,这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人际交往问题

老年人担负抚养孙辈的任务,小心翼翼生怕孩子出事,于是人为地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范围,减少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这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好奇心和观察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严重落后,体质和生理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儿童与他人的交流、交往能力以及儿童的独立性、坚持性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二)行为怪异问题

有些隔辈老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观念落后,意识陈旧,不易接受新事物,往往脱离科学,靠经验来教育孩子,使儿童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三)依赖任性问题

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

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

农村的祖辈们由于受到教育程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忙于农事、无暇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孙辈的监管大多停留在衣食住行这些表面层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學习情况、价值观等方面不够重视或缺乏教育方法,这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按时完成作业、厌学情况严重、自卑孤僻、与父母造成亲子隔阂等。

(一)给祖辈们的建议

首先,最大化地发挥“隔代教育”自身优势。为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应当给孙子女适度的爱,理性区分关爱与溺爱。只有这样,隔代教育才能为孩子带来最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祖辈、父辈必须相互协作。爷爷奶奶们如果有管不到、管不住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爸妈,让他们远程监督,自己配合做执行人,绝不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个孩子两地闲愁。此苦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三,祖辈父母应该不断学习。祖辈父母已经年老,有些思想观念较为陈旧。所以,一般隔代教育中,祖父母虽有足够的耐心,但教育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以更好地教育孙辈。这样,就会从“隔代带养者”上升成为合格的“隔代教育者”。

(二)给年轻父母的建议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悉心教育。孩子学习成长的黄金期只有十几年,他们的成人成才需要父母的陪伴、鼓励和教导。

为此,真诚地向年轻的家长建议:做到“三加强”,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

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管护孩子。当前正处信息时代,各校各班普遍建立了微信群、QQ群等通讯方式,老师们每天会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反馈给各位父母。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要每天询问、检查孩子作业,并及时向隔代教育的祖辈们转达,让祖辈们克服困难坚持陪伴、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自己或者老师发现的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关怀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管教措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纠正偏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 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年轻的家长一定要多向老人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育儿理念和生活方式,应当让老人们明确哪些情况下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哪些情况是绝对不能妥协的,要有统一的教育方法和刚性原则。

3. 加强亲子、亲情交流沟通

年轻的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思想和心理健康,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力争每天利用电话、微信和QQ视频等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每天给孩子辅导一次作业、谈一次心、打一个电话、发送一条励志短信。多和孩子聊天,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想法,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阳光、自信、健康、快乐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这是新时代的需要,更是家长们的共同责任。希望所有家长携起手来共同行动,用爱和责任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