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
2022-04-22潘少珍
潘少珍
[摘要]社会参与素养、公共参与能力是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通过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引导教师关注核心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构建基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优秀课例实施应用中改进教学;并通过多层次量化评价,做深夯实社会参与素养培养。从而更好地为减负提效、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社会参与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内容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公共参与”中的社会参与素养、公共参与能力虽是针对高中学生提出的核心素养,但它的培育绝不是从高中阶段才开始的,而是要贯穿于大、中、小学各个学段。[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量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组两年多来致力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引导教师关注核心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尝试以强化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培养为抓手,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中进行创新;从而更好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服务。
一、关注核心素养,转变教学理念
(一)教材角度
从教材角度来看,只有融通初、高中教材,才能强化社会参与素养,认识学科的育人价值。广东省于2020年9月秋季开学,在高一年级开始使用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它与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之间存在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联系。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方面的要求来看,例如:同样是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治”的知识点教学,虽然初中八年级教学要求是“是什么”,高中必修2、必修3的教学要求是“为什么”“怎么做”,但它们的教学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即: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培养和公共参与能力。(见下图)
(二)考查角度
从考查角度来看,只有理清中、高考试题变化,才能把握学科评价标准,提升备考能力。教学是过程,考试不是终极目标却无法回避,以2020年中、高考主观题比较为例:
高考全国1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束埔赛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認识论原理加以分析。(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3)请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两条建议。
广东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从公元4世纪开始,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在735个石窟中,保存着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5万余件以多种民族语言书写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木板画、绢画、麻布画等。在壁画和彩塑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互鉴,有希腊风格和印度风格的塑像,还有两种风格融合的新造像,佛教的飞天与道教的飞仙,中国的神怪与印度的诸天在此汇聚一窟,各放异彩。
材料二∶让千年宝库焕发新生,离不开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一生的坚守,樊锦诗自北京大学毕业后,舍小家顾大家,精心保护和修复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推动专项法规的公布与实施,主持出版《敦煌石窟考古全集》,引入数字化技术,探索解决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两难问题……她用56年的时光守护敦煌,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结合材料一,分析敦煌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6分)(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樊锦诗获得国家荣誉称号的原因。(8分)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中考改革还是高考改革,主观题题设都强调“结合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体现出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公共参与能力的考查;都旨在用考查评价引导创新,摒弃简单、一刀切的做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为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标,所以,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将教学目标从重视“三维目标”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基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正如洪志恒老师所说,“三维目标”生成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迁移能力”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走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对三维目标继承基础上的整合、创新与超越,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靠单一维度的知识、能力、态度是无法促进学生社会参与素养提升,从而实现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
社会参与素养要求学生面对复杂、不确定情境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育学生社会参与素养,要让学生随着问题情境的创设,落实生活化教学,激活思维,构建学科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思辨性迁移,基于理解、分析、综合、批判性反思等高阶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案例实践中,采用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尝试将知识运用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及结果与同伴分享、交流,最终实现学科知识建构、核心素养培养、能力训练和情感养成。[2]
基于以上状况,2017年版高中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及的“生活化教学”“辨析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样态,将为我们在复杂情境中培育初中学生社会参与素养、锻炼学生公共参与能力提供借鉴。
两年多来,我们的项目课题组研究团队,通过在不同类型学校实验班的教学实践和在潮州全市范围内七个系列17个课例和讲座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核三阶六环节”社会参与素养培养课堂教学模式:“一核”指的是以“活动型课程”框架下“社会参与素养”目标为核心;“三阶”指的是“生活化教学”“思辨性迁移”和“探究式活动”循序渐进的高阶思维训练;“六环节”即为落实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培养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问题创设——构建学科知识”中的“感知”“识记”环节,“小组合作——学以致用”中的“反思”“迁移”环节和“生活案例——體验教学”中的“理解”“生成”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实现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和公共参与能力的锻炼。(详见下图)
“一核三阶六环节”社会参与素养培养课堂教学模式
三、例谈“一核三阶六环节”社会参与素养培养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于“一核三阶六环节”社会参与素养培养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本文作者在发表于《潮州教育》2021年第6期的《基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为例》一文中,就曾以张少洁老师执教的优秀课例: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题《3.2依法行使权利》为例从新授课角度进行过教学改进实施课例分析。下面,我将选取成果推广中,一个由课题组、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专家和湘桥区城基初级中学教研团队共同打造,由获得2020年潮州市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湘桥区城基初级中学郑陶杰老师执教的优秀课例,从复习课的角度对研究成果作实施课例分享,以案说法,提供学习范例,帮助一线教师进一步理解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社会参与素养培养,服务改进教学。
教学改进实施课例:九年级复习课《聚焦核心素养 备考专题复习——交往品德》。
初中生交往品德的知识点涉及如何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集体、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及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及能力高低的具体表现,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教师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导下通过教学的转向,实现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培养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初备设计思路
结合新教材、新课标要求,落实活动型课程教学。环节一:在学生完成一轮交往品德部分知识复习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构建体系 盘清重点”,帮助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复习重、难点;环节二:再设计“中考演练 合作互评”,以中考真题(2015)辨析题:漫画《家庭聚餐》为抓手,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训练;环节三: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言行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讲究方法 规范答案”;环节四:最后,用“疫情期间,3岁的晨晨在医院隔离治疗,护士曹玲玲的安抚、鼓励,使他克服困难,战胜病魔”在“真题检测 跑赢中考”中作拓展学习。
(二)课题组专家对试讲的点评与建议
点评: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抓“关键词”精准;学生作业展示、自评、互评、补充环节,学习主体活动充分、参与度高。建议:构建社会参与素养培养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体现活动型课程教学转向。(1)“思维导图”以学案形式,课前分发学生阅读,引导形成自主参与习惯——生活化教学;(2)注意中考题型变化,选取较近、较新的典型例题(近3年中考真题)——思辨性迁移;(3)拓展练习题应更重视“原创性”和“多维度”——探究式活动。
(三)磨课后,授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呈现
根据专家组的指导意见,城基中学教研团队与郑老师一起重新磨课。环节一:调整为先将思维导图“构建体系 盘清重点”“中考演练 合作互评”“变式训练 跑赢中考”设计为学案,课前5分钟分发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再通过“构建体系 盘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复习知识点,完成——问题创设:构建学科知识(感知、识记)环节。(见下图1)
环节二:更换演练题目,以近三年中考真题,组织学生结合学案进行“中考演练 合作互评”,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作业、分析答题思路、与教师互动点评得分、同学补充答案,进行社会参与实践中,培养社会参与素养、锻炼公共参与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思辨性迁移,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参与素养同时得到有效提升,完成小组合作:学以致用(反思、迁移)环节。(见下图)
环节三:教师在“授之以渔”的前提下,实施“变式训练 跑赢中考”,用承接之前“小月”的材料进行原创设计,并将设问进一步拓展为:请你从心理和道德角度对小月的言行进行评析。增加答题的难度,通过探究式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和答题思维应变能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会用”,完成生活案例:体验教学(理解、生成)环节。(见下图2)
(四)收获的喜悦
从郑老师送教到饶平县汤溪学校的情况,我们深深感受到,虽然该班只有25个学生,但由于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创设恰当,能吸引学生自主构建学科知识;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被充分激发,讨论热烈,能在反思中实现知识点有效迁移,学以致用;通过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与“小月”的角色互换中进行体验教学,最终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及公共参与能力的理解、生成。学生学习的认真投入,特别让人感动!科任老师也感叹:“原来我的学生可以这么棒!”
四、多层次量化评价,夯实社会参与素养培养
教学评价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导向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应从“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这两个过程进行量化评价。
(一)教师教学过程:由关注学业成绩转向兼顾关注核心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社会参与素養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参与素养的有效培育。通过学生课堂活动设计的参与度来衡量,活动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量化的标准是“6个是否”,即:是否能吸引学生?学生是否能参与思考?思考后是否能有所认识?是否能用学科知识做出回答?是否能在思辨性迁移中学以致用提升社会参与能力?教师的点拨是否做到及时拉回、精准有深度?6个方面的达成情况,这是关系着课堂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的关键。(见表1)
(二)学生学习过程: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兼顾关注生活实践
这就要求对学生课堂活动设计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展示本组交流成果,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情况,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理解问题的指向性、搜集材料情况、小组合作程度、表达见解方式、运用学科知识能力、倾听他人见解态度和反思完善自己观点的效果7个方面维度进行量化,既评价学习情况,又引导活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和与人交往,更好地提升社会参与素养。(见表2)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教师能在运用中考真题演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拓展设计原创题,一案到底,使教学更生活化;学生能在展示作业、分享答题思路、参与讨论、教师评分、理清思路、规范答案、限时训练、自评分数、示范答案、归纳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活动中学习,做深夯实社会参与素养培养,充分体现活动型课程要求。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倡导,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积极实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量化的转向,推动社会参与素养有效渗透和落实,从而更好地为减负提效、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本文系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0-C-02。
参考文献
[1]白秀.《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7):82-83.
[2]洪志恒.生成与迁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7):67-69.
[3]王改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教学转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