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2-04-21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谢冬英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物品主人事情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谢冬英

一、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剖析

场景一:教学活动后,教师请幼儿去如厕喝水,有的小朋友一分钟之内做好了所有事情,等待下一环节;有的小朋友与同伴聊天,忘了做该做的事;有的小朋友在厕所聊天;有的小朋友拿着水杯边玩边喝……

场景二:美术活动结束后,桌子上散落着各种美术活动材料,很多水彩笔的笔帽与笔身分离,散乱地铺在桌子的边角,画笔也七零八落地摊在了一旁。

这样的场景在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拖拉;没有自觉整理习惯,需要教师提醒;自我管理能力差……幼小衔接是大班阶段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让幼儿能自主安排、有序管理自己是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的重中之重。

(一)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剖析

大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有一定的自我服务和管理意识,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呢?

1.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模式:自我管理机会的缺失。现代家庭模式下,家长通常代替孩子做了其应该自己做的事情或者家庭成员教育观念不一致,长辈过于宠溺,使幼儿自我实践机会减少,逐渐导致幼儿习惯依赖成人,自我管理机会缺失。

(2)教育知识化现象:自我管理能力被忽视。我国家庭更多注重孩子智力开发及知识教育,通常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生活上的事,只需要孩子安心学习,忽视了对幼儿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导致很多孩子“眼高手低”。

2.教师因素

(1)教育理念陈旧,教育重心有偏差。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到了大班往往会把幼儿知识学习和技能习得作为教学重点,或者怕麻烦直接以提醒或者安排好的方式让幼儿遵守常规,忽略了生活能力培养。

(2)教育策略不足,实施效果不明显。部分教师能认识到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也会渗透自我管理内容,但由于相关活动没有持续性和系统性,未能完全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因此虽有行动但收效甚微。

(二)提高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研究意义

1.大班阶段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

进入大班,幼儿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各方面能力明显增强,自我意识也逐步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同时,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有了初步的自我管理意识。由此可见,大班阶段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

2.幼小衔接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以幼小衔接为契机,结合大班幼儿身心特点,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在大班阶段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避免他人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能促进幼儿自主意识发展,更能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性和自主性。

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低的现状以及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教师重新审视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推动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我是小主人”之三部曲的实施

根据幼儿现状和家长反馈,笔者设定了“我是小主人”三部曲之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实施方案。以“我是小主人”为主线,通过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日常谈话、家园共育等途径,从时间管理、物品管理、行为管理三个维度出发,提高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一)曲一:“我是时间小主人”

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理解时间的基础上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懂得守时、惜时,能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

1.感知时间,树立正确观念

让幼儿在感知、理解时间的基础上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懂得守时、惜时,养成自觉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主要是让幼儿在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上能在行为上有所改进,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活动开展

2.管理时间,尝试规划时间

在对时间点和时间段有了初步认识后,幼儿懂得各种活动进行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为了更好地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学习管理时间的方法、尝试规划时间才是关键。

(1)做事要守时

①制作“我是守时小主人”记录本。家园共同监督,使幼儿养成守时、不拖拉的好习惯。每次让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告诉孩子具体的时间范围,幼儿在做完事情之后自己记录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图所示)。

②巧用音乐“理”时间。在一日生活中每天重复固定的环节,可以设置一些固定的音乐提醒幼儿注意时间,提高时间观念,如表2所示。

表2 音乐“理”时间

(2)做事有效率

①统筹安排,规划时间。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一开始孩子们听完教师给出的事情后慢慢悠悠行动,大部分孩子都按教师报的事情顺序做,有的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一分钟到了以后一件事都没有做好,有的孩子嫌一分钟太短。因此,我们开展了讨论“怎样在一分钟里面做最多的事情”。讨论一分钟怎样做更多的事:一分钟内可以卷好跳绳、拍球20下、喝完一杯水、数数1—50、整理一筐玩具、剪出一个正方形、唱好一首歌、穿好外套。在行动过程中可以从简单到困难、从熟练到不熟练,同时运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两件事情,掌握做不同事情的方法。

②竞赛游戏,提高速度。一日活动中很多环节可以变成竞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生活技巧,提高做事情的速度。幼儿可以比一比谁整理东西又好又快,也可以练习叠被子。

(二)曲二:“我是物品小主人”

大班幼儿对自己的物品已经有归属感,常会发生物品随处乱放、不整齐、不见等现象,说明幼儿已经具备初步的物品管理意识,但缺乏物品管理行为。

1.示范引领,榜样效应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每天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比如跳完绳后幼儿可以向教师学习绕绳子。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正面引导增强幼儿的物品管理意识。

(2)同伴影响,相互促进。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亮点,引导其他孩子进行学习,利用同伴影响培养整理行为习惯。

2.环境创设,规则彰显

环境是不会说话的教师,物品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结合环境中的隐性规则提示幼儿进行物品管理。

(1)用标识,明规则。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制作标识,让幼儿自主、主动理解和掌握“我”应该怎么做。幼儿喝水的水杯可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摆放,便于取放。

(2)巧布局,养习惯。与幼儿共同商定班级物品的摆放规则和位置,可以设定玩具区、书本区、学具区,让每一个孩子都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知晓物品的位置,从而形成一定习惯。

(三)曲三:“我是任务小主人”

大班幼儿愿意接受任务,乐于主动完成任务,但也经常会听见:“老师,××桌子没擦好!”“××书没放整齐!”可见,孩子们已经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但对于执行任务的行为常常不能坚持,因此如何加强幼儿的任务行为是培养其“做任务小主人”的重中之重。

1.转换角色,我来当“家”

大班幼儿已经能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教师应该学会放手,转换角色,让幼儿做班级小主人,参与管理。

(1)设值日生岗位。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值日生吗?幼1:值日生就是干活的。幼2:帮老师做事情。幼3:管理东西。师: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可以为班级做哪些事情呢?你想成为班级里的值日生吗?为什么?幼1:如果我是值日生,我可以帮老师做事情。幼2:如果我是值日生,我可以管理小朋友。

(2)明值日生类别。通过讨论笔者发现幼儿都具有管理意识,有成为值日生的自豪感。在讨论和梳理的基础上,大家确定了具体的值日生类别,可以分为就餐小助手、学习小帮手、物品整理员、动植物管理员、生活监督员。

2.明确职责,形成方案

确立了值日生岗位后,接下来具体行为的践行是必需的。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各自的行为落到实处呢?我们制定了每个值日生的岗位职责(见表3—表7)。

表3 就餐小助手职责

表4 学习小帮手职责

表5 物品整理员职责

表6 动植物管理员职责

表7 生活监督员职责

三、收获与展望

“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时间观念,让幼儿共同参与班级常规的建立,在共同商议规则、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同时,逐步提高幼儿自律能力,感受“做班级小主人”的快乐,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良好地进行幼小衔接。“我是小主人”系列活动的展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在时间意识、物品整理和任务执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继续思考与研究,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自觉性,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帮助同伴,互为进步。

猜你喜欢

物品主人事情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主人有的我也有
主人
把事情写具体
找物品
一级浪漫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