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管窥
2022-04-21福建省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杨晶晶
福建省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杨晶晶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妙不可言。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心灵受到滋养,让学生精神得以升华,是当前教育领域发展趋势。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感情色彩与文化意蕴的学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独特,语文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思路,化隐为显,有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语感与思维,值得反思与总结。然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因存在诸多问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再针对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建议。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语感和思维的成长
培养学生高品位的语感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是语文教育者的不懈追求,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长廊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语言精练、意蕴深远、音韵和谐的特点,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创设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情境,表达了一种种真挚动人的情感,是培养学生语感与思维的宝贵资源。换言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感与思维大有裨益。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古诗词教学,携手学生走进古诗词王国,感受古诗词魅力,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中获得语感与思维成长。
(二)有助于学生情操培养和思想塑造
古诗词是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根基,也是陶冶情操、塑造思想的主要渠道。读“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感悟杜甫陶醉美景之境,陶冶学生热爱自然情操;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理解陆游忧国之心,培养学生爱国之志;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受王维思乡之情,培植学生爱家情怀;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会李白豪迈气概,培育学生乐观精神。古诗词蕴含着许多文化思想之精髓,而古诗词教学正是引领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用古诗词精华陶冶情操,滋润精神世界。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
(一)忽略情景体会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美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作者用寥寥几笔描绘了一幕幕生动的情景。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情景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唤起学生热爱古诗词、领悟作者情感、培养高尚情操的催化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选择枯燥单一的讲授法,孤立地解说诗句,忽略了情景体会,古诗词本身的韵味与意境荡然无存,古诗词的价值大打折扣,这样的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二)学生兴趣不高
古诗词是文化长廊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导致古诗文学习效果低下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思想重视度不高,加之古诗词年代久远,难免存在晦涩难懂的地方,学生对古诗词就望而却步,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课堂沉闷,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是枯燥无味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倦情绪。
(三)诵读引导乏力
诵读以“正字音、明节奏、表感情”三部曲为抓手,是古诗词教学课堂最具感染力、震撼力、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因素,而古诗文诵读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需要情境创设,需要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满堂灌”的教学现象,缺乏指导古诗词诵读方法,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中忽视了诵读对于鉴赏古诗词与感悟作者情感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逐渐丧失,学习古诗词的能力渐渐低下。
三、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直观情境,感受诗词文化魅力
情境优美、情感丰富是中国古诗词魅力所在。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语言文字,需要在营造美的氛围中再现美的情境,感悟作者情感,达到情感共鸣的意境。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特点,是创设古诗词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有效辅助工具。语文工作者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乐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巧用多媒体,因为古诗词的“意境”随处可见,为了使学生增强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可以“画”为手段或进行有创意的表演,引导学生置身情境中丰富想象,感受古诗词文化魅力,体会作者情感,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之效。
例如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常用教学策略之一。部编教材中的古诗词有两个显性特点,一是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二是教材图文结合,大部分课文都穿插有生动有趣的图片,使学生更好把握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找出与图片相应的文字朗读,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在想象中体会字里行间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一诗,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前歌唱《春天在哪里》或多媒体课件出示“春柳图”,通过音频或图片加以想象画面,相信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与欢快的心情。
(二)联系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美的化身,它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中根据生活经历,凭借文化底蕴精心创作的,它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可是古诗词年代久远,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这要求教师提供有关作者、时代背景等资料,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了解作者所处环境,知晓作者的生活经历,让创作背景牵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鉴赏作品的欲望,推进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深处,与作者及其作品深情对话,进而感受古诗词的奥妙。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示儿》一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翻译成白话文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在家祭时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你的父亲”。倘若教学中,教师能够联系时代背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便能感受到作者的情真意切。这首诗是作者的绝笔诗,是作者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当时作者的国家因外族入侵而山河破碎,作者希望儿子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通过背景呈现,学生能感觉到一位老人在人生弥留之际的强烈爱国之心。
(三)开展合作学习,营造诗词学习气氛
俗话说,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新课程强调合作与对话,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营造古诗词学习气氛,是古诗词教学高效的有力途径。学生具有差异性,对问题的理解角度、广度与深度不尽相同,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小组内展现自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可在古诗词教学课堂将学生分组,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从自身认知水平与经验基础出发,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用心倾听,做必要补充,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合作学习既活跃了气氛,又推进了学生在理解诗意、感悟情感的同时提高学习与表达的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教师在引领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设置问题:“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说每一句诗句都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在思想不断碰撞之后擦出了闪亮的智慧火花,汇报成果也是精彩纷呈。
预设一 预设二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 黑云白雨过后,天地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黑云和打翻的墨水、白雨和跳动的珍珠有什么关系?卷地风来忽吹散:忽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体现了什么?(变化之快)带“忽”的诗句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作者是通过什么把它们联系到一起的?(观察和想象)望湖楼下水如天:“如”是像的意思,水像天一样的……想象画面,学生表达:水如天一样……(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续表
(四)加强诵读指导,体味诗词音韵之美
中华古诗词内涵丰富、意境高远且语言精练,富有音韵美,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瑰宝,重视朗诵是古诗词教学的“根”。叶圣陶先生提出古诗词最好用美读,为了让古诗词朗诵映辉语文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侧重审美欣赏的阅读。教师先美读是一种示范性朗读,能激发学生朗读欲望。学生在掌握诵读技巧后,以诗韵带动朗读,调动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如停顿、重音、语速等,熟能生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诵读,明确相应的符号,启发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按照学生诵读规律划分朗读节奏,读出古诗词意境,体会古诗词音韵美,接受古文化熏陶,从而提高朗读水平、表达能力以及感受音韵美的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宿建德江》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节奏进行划分,经过讨论古诗节奏划分如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教师又引领学生抓住诗眼“愁”字,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愁,定下朗读语速要稍慢。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诵读,生生互读,在诵读中感受秋江暮色里作者望天、看江、赏月,边看景边发愁的画面,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愁绪,领悟这首古诗的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为了升华情感,讲解不停留在知识点上,教师利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在诵读中体味情感。
(五)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古诗词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感受融于文字的一种表现。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生活,重现生活化教学内容,领悟古诗词作者的真切情意,以融合生活化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村晚》一诗,描绘了一幅饶有趣味的农村晚景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想想在傍晚时分所看到的景色。有学生说日暮时分,夕阳西下,小孩子和小伙伴在玩耍;有学生说太阳快要落山了,村民挑着担子从农田回家了;也有学生说傍晚时分,农民伯伯牵着牛慢悠悠地走在路上。教师紧接着指引学生用一个词形容农村晚景,悠闲、自在等词语纷纷出现,此时的学生对农村晚景的兴趣高涨,为学习与理解诗中的村景和牧童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重大。虽然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问题,但只要努力探索提高古诗词教学策略,力求“一枝红杏出墙来”,并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方法,力求“千树万树梨花开”,定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断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直挂云帆济沧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