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视角下幼儿美工区域活动的教育探析
2022-04-21天津师范大学肖俊薇
天津师范大学 肖俊薇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建立合作意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操作力和表达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在重视艺术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美工区域活动的开展。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过程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缔造有准备的环境,提供有价值的支持性操作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学习中直接感知、实练操作以获取知识的需要。因此,优良的区域学习环境创设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美工区的环境创设
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建构认知获以知识,操作材料得以建构。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导向,关注幼儿与材料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区域环境创设的整体布局以及材料的投放与利用,是关注幼儿园学习环境的重要切入。
(一)空间布局:立体而富有艺术,以教师设计为主
美工活动区一般是在主活动室中以放置材料的立柜进行隔挡,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开放的区域,占有活动室近1/4面积,幼儿拥有较充分的活动空间。教师会进行丰富统一画风的墙饰设计,以墙面、桌面、地面形成立体格局。
美工区墙面环境展示情况表
环境作品的制作主体为教师和幼儿,大部分由教师独立完成,另一部分来源于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的展示作品。观赏性创设占有最大比例,一般是教师的作品“范例”,而非真正需要用以体验审美的艺术经典作品且位置偏高,多是为了防止幼儿触摸破坏,以供幼儿观赏借鉴为主,更注重幼儿的“看”,而不是创新互动。
(二)材料投放:种类数量适宜,来源单一,更换率低
材料的投放蕴含着教育者的理念期望,是促进幼儿学习、延续幼儿兴趣的重要媒介。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能够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投放材料,同时会考虑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但很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
美工区材料由幼儿园统一采买配备,少有教师自制材料或废旧材料搜集,来源单一且更换频率较低。投放主体方面,主要为教师投放一部分,特定材料由幼儿自主选择,而材料选择时主要是教师为幼儿分发特定材料进行活动,少有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使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很难在活动区得以发展。整体上手工类材料多于绘画类,绘画类材料包括基本作画工具、画面材料和作画颜料,其中作画工具种类较多,画面材料形式较为丰富,为幼儿提供了平面、曲面的绘画空间。教师缺乏对旧材料的重视,废旧材料单一且占比很小,教师期望幼儿接触新式材料提升认知与学习技能,却忽视了新旧知识的联结。
二、幼儿园美工区的幼儿活动
美工区活动具有特殊意义,支持丰富集体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幼儿活动需求,切实帮助幼儿,提供合作分享交流机会以及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美工区游戏是幼儿自由表达情绪情感、获得乐趣和满足的重要活动,幼儿活动的过程即幼儿与学习环境互动的过程。
(一)活动内容:绘画、手工为主,涂色、拼贴活动最多
幼儿进区方面,由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可知,大部分班级每天都设有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除特殊情况,在管理秩序中幼儿是可以自由进入各个区域活动的。班级常规会根据美工区活动范围大小设定可以进入的活动人数,本着“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理念,一般教师会允许多于人数限制,也不会强制幼儿游戏。在此氛围下,基本每天都有幼儿进入美工区活动,且在教师倡导幼儿利用某些材料或投入新材料时,幼儿会更积极进入美工区活动,这也说明美工区在幼儿的心中是比较重要的。大部分幼儿能够持续或长或短的自主活动,少部分幼儿基本上整个区域活动时间都没有离开,热衷于所选择的材料,可以专注、投入地游戏,并且有的幼儿会进行连续性美工区活动。
美工区中欣赏类活动几乎未见开展,主要为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幼儿对绘画类材料喜爱程度最高,从不同性别来看,女生在绘画类和手工类中的选择都占有较大比重。绘画材料中幼儿更喜欢涂色类,进行最多的活动是丙烯颜料涂鸦。手工材料中幼儿更喜欢拼贴类,进行最多的活动是素材装饰贴画。
美工区材料类型选择统计情况
(二)材料利用:缺乏有效性,脱离幼儿实际
1.层次性
幼儿园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幼儿经验知识的学习也应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材料之于幼儿,既要考虑其已有认知,提供关联材料,避免造成新旧知识断层,同时也要谨慎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发展水平需要。
A幼儿和B幼儿都在美工区中用油画棒涂色,A选择了大象图案画纸,B选择了几何块画纸。A熟练地用画笔从边缘到中间,很快涂色完成转为别区活动,但B在涂色过程中出现问题,先是无规律涂鸦,又因太用力将画纸戳破,见状后也转去别区游戏,活动最后没能完成绘画。
从材料上看,图案画纸比几何画纸难度要高。由活动表现可见,两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且材料的难度范围显然是不适合的。教师投放材料具有层次性意识,但很少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致使发展较好的幼儿认为操作难度低而缺乏兴趣,相对发展较弱的则过难而探究欲不强,导致教育目标无法真正实现。
2.适宜性
(1)材料数量方面。C幼儿进入美工区后,先拿起了超轻黏土开始搓长条,2分钟后看到材料柜上有彩纸,就放下了超轻黏土去拿彩纸进行折叠,折叠了几次后发现折不好,又跑去拿画纸和油画棒开始涂鸦。
材料的丰富性应体现在满足幼儿操作的需求,活动区材料数量是否恰当应当依据幼儿活动中积极或消极的行为而进行增减。由案例可知,幼儿注意缺乏稳定,极易被新鲜的材料吸引,丰富的材料能引起幼儿探究兴趣,也易造成注意分散而影响积极活动,不利于实现教育意图。
(2)材料质量方面。D幼儿进入美工区后,拿起了超轻黏土开始团小球,制作3个小球后打开了另一包超轻黏土开始团小球,活动快结束时又打开了第三包超轻黏土,用月饼模具做了一个月饼状的超轻黏土。第二天,D进入美工区后拿出了前一天做的小球打算装饰“月饼”时,发现轻黏土干了,不能再粘贴,于是转为其他区域活动。
材料的品质关乎活动质量,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应重视材料的利用效果、持续性和再利用。由上述案例可知,幼儿进入美工区是有持续性活动的,材料特性保质期差的易使幼儿失去活动兴趣,不利于幼儿主动学习。
(3)材料操作方面。E幼儿进入美工区想要进行喷画涂鸦,在教师协助下穿上罩衣,拿取喷瓶和画纸,打开盖子准备喷涂,但是没有按动喷嘴。连续试了几次,终于用双手按动,颜料一涌而出,不仅浸透了画纸,还溅射到桌子椅子上,瓶口处也有颜料流出,沾到手和衣服上,教师立即停止了该幼儿的活动,带去清洗。
上述案例中的喷涂瓶并不适合幼儿利用,幼儿小肌肉还未发育完善,按动喷瓶的动作、手部控制以及力量控制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精细,这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有可能误伤幼儿。材料对于幼儿是否适宜、是否具有操作性,确切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
3.可探究性
F幼儿进入美工区要开始玩蔬菜印章,从材料柜拿出了已经画好的硬纸“菜地”图案板和“萝卜”“青椒”印章,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块红色印泥。根据“说明书”幼儿照着“蔬菜坑”的地方印了几次,完成了一张和材料说明几近相同的作品。
材料的探究性能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事物进行思考和操作。案例中的幼儿所游戏的材料可由其自主支配的仅有两个不同的印章,幼儿创造性发挥空间小,利用的材料是几近完成的作品,玩法基本固定的“半成品”材料不利于幼儿的创造性和探究性的发展。
三、美术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美术区域活动并非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等方式实现对幼儿的隐性指导,也可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幼儿的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等进行直接的显性指导。
(一)影响幼儿选择利用材料方面
材料在质量和材料的协调操作上存在一定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幼儿自主性较弱,同样可能存在教师指导、同伴建议或者模仿同伴等影响材料选择的因素。因此,影响幼儿利用材料的因素可能包括幼儿自身喜好程度、教师对材料的要求程度、其他幼儿对待材料的态度、材料本身的吸引程度以及家长对材料的要求程度等。由此,在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选择利用材料方面,教师需要整体把握幼儿实际情况,合理适时地向幼儿发起指导。
(二)影响幼儿美术区域活动方面
材料缺乏教育价值有效性,不仅在于投放材料本身,更在于教师的投放策略与指导策略。投放与摆放脱离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教师在投放有难度或幼儿尚未接触的材料前没有进行操作讲解演示或单设活动,一股脑把材料全部投入,可能造成幼儿更关注“玩”材料,而不是“用”材料。教师在介入指导时,有时是直接打断幼儿操作而提倡另一个游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对原本游戏的创造性,也吸引了其他幼儿而中断了他们的自主性学习。
四、美工区活动的教育建议
(一)“以幼儿为主体”创设环境,注重艺术作品欣赏
将“以幼儿为主体”思想融入美工区环境创设,使幼儿积极参与环境设计,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欣赏类材料,尤其是艺术作品,适合幼儿发展特点,注重互动性,激发幼儿艺术灵感。加强教师专业能力,适当进行欣赏类活动或为美工区设置主题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美。
(二)合理调动资源,丰富材料来源,灵活及时调整材料
投放材料在依托教育目标基础上关注幼儿兴趣,充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需要,以及与其他活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注意考量材料安全性和优质性等特点,种类多样化,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材料,不仅可以帮忙制作材料,也可以提供废旧材料,使幼儿参与到发现美的过程,鼓励幼儿自主性学习。教师要及时更新、更换材料,保证动态性,注重新旧材料之间的认知联结。
(三)明确细化区域目标,充分考量幼儿发展实际
加强教师区域活动理念,细化明确教育目标,注重观察材料利用情况以反映材料是否适宜班级幼儿发展,以反思利用是否有效,材料是否能保证教育价值。材料要适量而有序、安全而卫生、保质期长、可操作性强,在满足幼儿操作的基础上留有更多的创新空间,以此为基础层面,注重幼儿发展差异,了解兴趣及特点,时刻保证材料利用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创新不仅在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学习环境创设更关乎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和质量。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与表现,以形成艺术素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创设环境,注重艺术作品欣赏,让幼儿充分感受美;关注幼儿兴趣,使其参与发现美的过程;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需要,保证材料利用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得以表现与创造,应是目前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的教育追求。